王端琴 鄭蘇琴 李爭艷
摘 要:本文通過園地選擇、壯苗培育、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五方面進行對丹參種植方法的深入探討,希望能為有關人士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園地種植;田間管理;壯苗培育
丹參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并且對土壤的要求高,只有種植戶掌握合理的種植方法,才能保證最后的經濟利益。
一、園地選擇
由于丹參比較喜好溫度適宜、日照充分、環境較為濕潤的環境,所以種植戶可以在春天的時候進行大面積的種植。由于丹參是一種深根性的植物,所以為了保證丹參的根系能夠得到充足的養分,種植戶可以在土地的選擇上著重挑選沒有使用過化肥、農藥的土壤,并要注意土質的肥力、疏松程度和排水狀況。另外,最好挑選一些山間的土坡進行種植,能夠增強丹參生長環境中的日照程度。與此同時在一些沙質土壤中也可以進行種植,甚至一些酸性土壤、偏堿性的土壤都而可以進行種植。在種植丹參的過程中,容易在連種三年的土壤中發病,所以種植戶最好選擇一些生荒地進行丹參的種植,并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選擇玉米和花生作為種植丹參的前茬。
二、壯苗培育
1.種子繁殖。在種植的前期,種植戶應該選用新采的種子,因為陳年的種子比較不容易發芽,一般播種的方式為撒播。種植戶在種植丹參之前需要事先將種子進行處理,用30度上下的溫水中浸泡十小時,然后將其進行晾曬,并加入大量的堿進行揉搓,之后將其洗凈并置入催芽袋中,放在一個溫度在28度上下并極其潮濕的環境中進行催芽,并在一周之后拿出,在催芽期間可以每日對其翻動,當催芽袋中有一半的種子已經發芽的時候,種植戶就可以進行播種。將丹參苗撒于畦面,并在上面覆蓋一層麥秸之后,進行大面積的灑水,可以保證幼苗的成長。
2.分根繁殖。種植戶可以在丹參園中擴大建筑規模,并在其基礎上進行大量的種植,也可以采用分根繁殖的方法進行種植。種植戶可以在立春時,選用一些直徑在一厘米上下的新根作為種條。并且需要在種植的前期,將其截成六份,并依照行距38厘米、株距25厘米進行開溝工作,并將丹參根段上方置于溝內,然后在上面鋪一層薄土。通常情況下會在谷雨前后會出苗,運用此種方法進行種植,往往會導致開花過程較慢,并且分根繁殖的當年所種植出來的數量沒有預期效果,結種量較少,但是此技術的一個優勢就是能夠幫助丹參生根,并且丹參的根部生長會比較迅速。
三、田間管理
1.除草施肥。因為丹參在種植前期生長速度較慢,并且此時還需要大量的進行田間除草工作,所以種植戶應對此加大重視力度,并保證田間土壤的疏松。對于田間的除草,可以分別在五月、六月、八月進行除草管理,或者種植戶也可以選用一個較為容易的方式,就是利用在田地間鋪設除草膜進行除草。但是在整個除草的過程中,種植戶要注意不能使用化學的藥劑進行除草,另外,在除草期間還可以適當的對土地進行松土工作,有助于丹參的生長。在施肥期間,可以在四月末到五月初進行施肥,并在六七月份進行一系列的追肥工作,主要以有機肥為主。
2.水分管理。丹參雖然喜歡潮濕的環境,但是不能在土壤中有大量的水分,種植戶在丹參的生長期間應該注意及時的清理溝渠,并且保證田間排水的通暢程度,并且在雨季來臨時,要加強對于土地的管理。在夏季土壤干旱的時候,應該注意及時的為丹參補充水分,并且要保證水質沒有任何的污染。種植戶可以在早晚進行土地溝渠的灌溉,并在澆水之后進行迅速的排水。
3.花期管理。在丹參生長期間要及時的將花期的花蕾進行摘除,此方法能夠幫助丹參更好的生長,不僅能增長丹參的根莖,還能提高丹參產量。第一,對于全疏不留種花序,種植戶可以對一些不準備留種的丹參,在四月份中旬將其花序摘除,保障土壤中的營養能夠被丹參的根部所吸收。對于花序,種植戶要注意盡早并且高頻率的摘除,最好的時間差為一周。第二,針對選疏留種花序,丹參會隔年開花,并在第二年五月底丹參的種子會逐漸成長,針對此類丹參,應該在花期保留住其花序,并有效的疏除較弱的花序,有效的保證種子成長。
4.病蟲害防治
(1)根腐病。防治方法:實行水旱輪作,選擇地勢高燥的山坡地種植,加強田間管理,雨后及時疏溝排水,增施磷鉀肥,疏松土壤,促進植株生長,提高抗病力。發病期噴50%多菌靈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澆灌病株,控制病害蔓延。
(2)菌核病。防治方法:一是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排水。二是發現病株要及時拔除,用生石灰對病穴進行消毒,防止蔓延,或用50%速克靈1000倍液灌根。
(3)葉斑病。防治方法:清理田園,深埋病殘株;注意排水,改善通風透氣條件。
(4)根結線蟲。防治方法:結合整地,每畝施入辛硫磷顆粒3公斤,對已發現根結線蟲的地塊,可在播種前50天用必速滅顆粒劑溝施。
(5)蠐螬。防治方法:用50%辛硫磷乳劑1000-1500倍液或90%敵百蟲1000倍液澆根。晚上用黑光燈誘殺成蟲。
四、采收
1.確定采收期。種植商品丹參的收獲期通常在一年或者一年以上,當丹參的根部已經處于一個合格的質量標準范圍內時,種植戶就可以對其進行收獲。通常情況下,丹參的采收季節為春季和秋季,但是最適合種植戶收獲的時期是在第二年的霜降和冬至。一旦丹參在田地中的植株桿逐漸變成枯黃,葉片容易脫落時,種植戶就應該觀察土壤情況,并在適宜的天氣環境中進行大面積的采收。由于剛挖出來的丹參根較為脆弱,雖然不充實但是含有大量的水分。當經過第三年的丹參才對其進行采收時,此時的丹參根莖就會由于支撐新芽的萌發而造成大量養分的消耗,致使實際采收的質量沒有第一年的好。
2.采收方法。由于丹參根莖發達,因此一般采用人工收割的方式,但是隨著丹參種植面積不斷擴大,丹參已經實現了規模化種植,如果無法實現機械化采收,那么會占用大量的勞動力。現如今,很多地區都在積極引進現今的丹參收獲機。比如:底托式丹參收獲機是目前最較為常見的一種,不僅縮短了收獲期,同時也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
五、結語
綜上所述,丹參在種植期間,種植戶要管理好田間的水分,并在丹參花期的期間對花序進行適當的修剪,并做好夏季的灌溉工作,保證澆水之后及時的進行排水,以防止大量的水分造成根系受損,另外在采收丹參時,注意方式方法,只有加強對于丹參的科學化種植,才能保證種植戶收獲期的產量和質量。
參考文獻:
[1]姜磊,田成玉,李軍.丹參栽培技術研究[J].山東林業科技,2018,48(06):95-98.
[2]張金蓮,段彥君,王林鵬,朱秀梅,蘇碧玉,解明坤,楊光明,彭智娥.丹參規范化栽培技術[J].農業與技術,2018,38(2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