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芬
摘 要:隨著時代的進步,園林設計已經不再滿足于單一地追求其觀賞性。園林與食用植物結合碰撞出的“食用園林”,由于兼實用性和觀賞性于一身正越來越受到關注
關鍵詞:食用園林;可食用植物;景觀設計
“園林”最開始在中國殷周時期和西亞的時候,是指以畜養禽獸供狩獵和游賞的境域稱為囿和獵苑。可見園林最開始并不是現代人現在意義的純觀賞性質的,很大程度上帶著種植、養殖等的實用性質。只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行業分化細化。園林的觀賞性被加強,養殖種植等實用性質也逐漸行業化專業化,進而發展成現在我們理解的較偏重與觀賞的園林形式。
而“食用園林”是指造園的過程中兼顧觀賞性與實用性,更多的運用可食用植物來營造園林景觀的一種造園形式。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對園林的追求也是越來越高。僅僅的觀賞游憩已經不能滿足現代人的追求。而且現在食品安全越來越收到人們的重視,人對親近自然的追求也越來越高。“食用園林”剛好能滿足人們的各方需求所以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可食用的價值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觀賞價值
可食用景觀植物具有花朵艷麗、結果豐碩、果型奇特、色彩多樣、香氣清馨以及花、果、葉、樹形兼具觀賞性等特點,使其在園林綠化應用中有著很大的發展潛力。
二、經濟價值
可食用景觀植物兼具產能性與觀賞性,是其區別于一般景觀植物的突出特點,產能性所帶來的經濟價值使其更有發展空間、前景。
三、環保價值
可食用景觀植物具有所有植物的共同價值,吸收二氧化碳,產出氧氣,凈化空氣。同事對凈化土壤也有一定的作用。
四、科研價值
某些可食用景觀植物與當地的飲食文化、風俗習慣以及民俗風情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可食用景觀植物對當地的文化有一定的科研價值。
“食用園林”與其說可食用地景是新事物,不如說它是傳統文化的復興。將可食用植物和裝飾性植物種在一起并不是什么新鮮事。早在古巴比倫和古埃及的園林都用到過可食地景的技藝。早在10世紀,本篤會的僧侶就在玫瑰園的外圍種植草藥。知道文藝復興興起,人民才開始有意識地將農作物和純粹裝飾性的植物分開來種植。現代城市田園景觀到1970年代才經歷了它的復興。在自家的前庭后院種蔬菜、水果和草藥可以省下很多錢,同時也是降低食物里程和家庭能耗的好辦法。在《紅樓夢》,探春理家中就有提到將大觀園里的田地、苗圃、花木等發包給專人管理,這樣不但大觀園里的鳥食、插花等開銷可免了,還可收租金。這就是觀賞價值與實用價值并存的很好的范例。在1980年代,園林設計師、環保主義者Robert Kourik發明了這個有趣的術語“可食用地景”,它代表著園林設計與農業生產的融合。隨后,Rosalind Creasy在1982年發表了《The Complete Book of Edible Landscaping》(可食地景完全指南)一書,將這一概念帶到了主流的園林設計界當中。我們可以把這里的可食用地景理解為“用可食用植物營造出來的景觀。用果樹、蔬菜、草藥,特別是可食用的開花植物,可食地景能將城市變得更加美麗和美味。”發展到現在,食用園林有了更多的發展,例如專類主題園、新型農家樂景觀、屋頂花園、“一米菜園”、供參觀的大型蔬菜果基地等。
那我們在建造食用園林的時候應該要注意些什么,食用園林的建造和植物的選擇上又有什么原則呢?
由于園林景觀場地是供人們生活與休憩的場所,因此在可食用植物種類選擇上,與一般的農作物有所區別。園林景觀中可食用植物種類選擇除了依據一般植物的適地適樹的原則外更應遵循以下的一些原則:
1.抗性強。主要是抗病蟲性、抗寒性、抗鹽堿行等,不僅僅栽植的植物能活,更需要植物能食用,就是能開花結果。
2.觀賞性性狀優異。園林景觀中的可食用植物一般兼有觀花、賞葉、品果、聞香等多項功能的。一些應用廣泛的可食用植物兼具以下特點:花大而美,花期長,果實形狀特異,顏色好,掛果期長,葉片色彩艷麗,樹形姿態優美。具有飛絮、皮刺、落果等植物要慎用。
3.栽培管理簡單。大型的農家樂以及可供參觀的大型蔬果基地這類型景觀對可食用植物的最基本要求是栽培管理簡單,易于推廣應用,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
4.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及個人喜好。傳統的私家庭院種植可食用植物對這一原則的要求比較突出。比如在廣東地區,庭院一般不種植芒果、楊梅、芭蕉等。后院不種植柚子、桃花等。
除了以上的一些造園的原則以外,食用園林的植物選擇也很有講究,通常以下幾類為主:
(1)果樹。果樹是傳統可食用景觀樹種,在園林觀賞性植物王國中,果樹有著獨特的地位,花朵艷麗、結果豐碩、果型奇特、色彩多樣、香氣清新以及花、果、葉、樹形兼具觀賞性等特點,使其在園林綠化應用中有著很大的發展潛力。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對園林中休閑審美意識的提高,果樹出來生產使用果實外,其園林綠化應用越來越廣泛。各種的專類果園、不同種類的農家樂、私人庭院及城市公共綠地都是應用的主體。
(2)蔬菜瓜果類。主要應用于可供參觀的大型蔬菜基地,農家樂景觀、屋頂花園、陽臺花園等。屋頂花園及陽臺花園因為承重、土壤、排水等特殊要求,對中午有很高的要求,選擇矮小的灌木和草本植物是比較適合的。而蔬果類植物是滿足這一條件的。
(3)藥用植物。主要是指藥食同源的藥用植物或芳香類的調味植物,如肉桂、魚腥草、土人參、紫蘇等。其中使用花卉成為突出的類型。食用花卉是利用花的葉或者花朵直接食用的花卉植物。不少食用花卉不僅根、莖、葉、花以及果實可觀賞,還可以供食用、制藥、釀酒和提取香精等。在中國可供食用的花卉品種很多,如菊花、百合、蘆薈等,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就有50余種。可食用花卉還具有特有的營養、食用、醫療保健等多種的功能。如百合,既可以做切花,又可以食用。菊花腦、黃花菜既可用作綠化苗木,又可以食用。
(4)芳香植物。芳香植物雖不是都能夠食用,但芳香植物兼實用價值、美學價值和醫療價值于一身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常見、常用的芳香植物有月季、薰衣草、羅勒、迷迭香、鼠尾草、香蜂草、薄荷、香茅等等。
我國雖然擁有悠久的可食用景觀植物栽培理歷史,其品種資源也比較豐富,但對可食用景觀植物的觀賞性重視不夠。僅注重果實的加工及限購采摘功能,導致可食用景觀植物在園林景觀應用的品種較少。同時也缺乏對園林景觀中可食用景觀植物應用的系統研究,致使園林景觀設計時有意識的使用傳統景觀樹種,較少使用綜合價值較高的可食用景觀植物。但隨著人們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園林工作者意識到了這種可食用景觀植物的價值,越來越多新穎的可食用園林應運而生,運用也不僅僅局限于農家樂、小花園。更可以用在社區、公園等公共地方。因此,對可食用景觀的設計、植物的搭配運用、種植建設的研究就更為需要。
五、結語
重新認識并發現可食用景觀植物的觀賞價值,系統研究可食用間景觀植物在園林景觀的應用尤為重要,也能為可食用景觀在現代園林景觀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能更好的發揮自身作用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