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林
摘 要:在全新發展形勢下,建立新型森林防火體系,是為林業生態安全提供科學、合理保護的關鍵,同時還可以有效減少火災破壞生態環境的程度,避免產生較大經濟損失,一定程度推動了林業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保證了林業優秀發展成果。我國每年都要承擔森林火災造成的巨大傷害,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可行性的防火體系。
關鍵詞:現代林業;新型防火體系;建設
林業在發展過程中將森林作為根本,森林資源也是林場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作為嚴重自然災害的火災,一旦發生將會造成巨大損失,迫切需要預防火災,保護森林資源,這也是社會穩定發展的真實需求。森林防火工作具體是提前排除火災隱患,做好預防工作,發現火情及時撲救,因此,全面管理林場是預防火災的關鍵。
一、建設新型森林防火體系的必要性
動物與人類都從植物中間接或直接獲得食物與養分。基于某一角度分析,人類將植物作為賴以生存的基礎,所以,建設新型防火體系,對于健康發展林業具有較大作用。
1.滿足保護森林,發展林業的要求。作為自然災害首位的森林火災,要想有效避免需要為森林提供充分保障。建設防火體系為林業資源提供了永久性保障,在保護現存資源的前提下,積極推動植樹造林工作,并對國土有效綠化,科學應用森林資源。
2.為天然林業資源發展提供保護手段。當前,國家大力發展保護天然林項目,這也是最有效的保護途徑。但是,在短期內就可以燒毀大面積的森林,令天然林資源蒙受巨大經濟損失。因此,在天然林資源保護中建設防火體系是重要基礎。
3.與生態平衡發展要求相符。林區宣傳推進防火工作與千家萬戶緊密相關,人們將林區作為生存的前提,火災不僅嚴重破壞森林,還可能對林區人民的生活造成巨大損害。此外,火災對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極大威脅。因此,不僅需要高度預防意外火災因素,還需要對故意縱火行為作堅決的斗爭,共同保證林區安全。
二、現代森林防火體系建設原則
1.預防原則。在治理森林火災過程中應堅持預防基本原則,由于火災一旦產生,必定對附近環境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所以強化預防工作十分關鍵,在任何情況下都需要對其高度重視,同時在建設防火體系中預防也是基礎性工作。因此,在研究預防工作中集中較多精力,關鍵探討怎樣提前解決火災問題,減少其發生概率。
2.均衡局部原則。在體系建設中,應注意緊密聯系實際情況做出科學判斷。整體研究該地區的發展特點,由于各個區域都體現出獨特性,只有對其全面了解,才可以制定切實可行的防火體系。盡可能保證每個地區協同發展,如此則避免某一地區發展滯后,另一地區發展超前的現象,降低管理難度。
3.責任清晰原則。防火工作內容復雜,牽涉到大量人員與物力,這些都使其管理難度大的原因,有關人員必須高度明確自己的工作職能,準確把握各個工作流程,對相關人員工作職責高度明確。
三、防火體系建設
1.逐層落實,嚴格執法
作為管理林業森林防火工作的主要部門是保護森林單位、資源管理單位等,這部分單位需要貫徹落實各自工作職責。若發生管理人員調動問題,應積極補充人員,保證不會改變防火工作職責。針對防火工作制定考核機制,并根據規定追求相關負責人工作責任。只要出現隱瞞火情不上報,組織救火工作不及時,尋找火災隱患不力等問題,并造成一定影響的,應根據法律規定追究當事人的責任。同時表揚有效管理、撲火迅速、預防及時的單位或個人。
2.認真宣傳,培養防范意識
防火工作體現出較強社會特點,應在工作中有效融合宣傳教育內容,提升人民群眾的防范意識。定期組織宣傳周、預防火災會議等,并將宣傳標識及時張掛在指定顯眼位置,并利用短信方式開展宣傳防火工作,在禁火階段全面宣傳禁火令。
3.控制火源,強調預防
每年積極組織防火活動,并指示各個林區認真準備森林防火工作。第一增加檢查強度。認真管理護林團隊,并科學制定管理團隊的方法,全面考核護林員的巡山工作。當進入生產性用火集中時期或高火險時間,相關人員必須及時巡查管轄林場,迅速找到并解決隱患,及時向上級單位報告火情,并全面安排撲救鞏固走。第二嚴格控制火源。在主要節假日禁止用火宣傳行為。真對違反規定的人員應及時報告公安機關做出對應處置。第三提升監督水平。相關負責人應全面檢查防火設備,查看是否貫徹落實防火制度,火災隱患是否及時消除,是否正規建立防火檔案等。同時,嚴肅處理沒有貫徹執行防火工作,管理不到位的人員。
4.構建新型生物防火林帶
(1)采取混交林復層結構林帶。科學設置林分結構,科學應用地上地下空間。搭配種植陰陽樹種與深淺根樹種,比如將陽性防火樹種放在上層林帶,陰性防火樹種放在中上層林帶,防火草本植物則可以放在地表,從而合理應用空間。由于獲得充分的林分郁閉,增加了濕度,降低了溫度,加之全面覆蓋防火草本植物,必定充分防火作用。這一結構適當出現在生態水平較高,附近環境閉塞地區。混交復層結構防火林帶可以合理應用光能,增加林地區域的生物量,為生態環境提供強大保障。
(2)建立生物防火經濟林帶。經濟林也包括很多良好的防火樹種,比如茶樹、楊梅、板栗等。建設要求應對周圍地勢環境科學應用,結合區域特點合理規劃,選擇具有較強防火性能,相對植株較大,生長茂密的品種。比如,油茶是一種關鍵的木本油料植物,體現出高產和經濟時間長的特性。板栗營養價值高,富含豐富的維生素。在建設經濟林帶中可以選擇這些樹種,并混交油茶、山茶等形成經濟林帶,科學設置寬度。在林帶空隙還可以種植藥材和蔬菜等,對生態環境提供全面保護,避免發生水土流失問題。
四、結語
綜合分析,森林防火任重道遠,相關人員必須密切配合共同建設防火體系,優化相關制度手段,科學劃分工作責任,達到全面監督的目標,認真做好記錄,避免發生檢查紕漏。利用優化監測防火系統,及時排查火災隱患,從而保證森林安全。
參考文獻:
[1]馬俊.祁連山自然保護區森林防火體系建設現狀與防控對策[J].甘肅林業科技,2015(2):57-60.
[2]范淑艷.大理州森林防火體系建設現狀和發展建議[J].中南林業調查規劃,2016(1):19-21,64.
[3]穆立松.騰沖縣中緬邊境森林防火體系建設對策[J].現代園藝,2017(4):210-211.
[4]魏志勇.試論森林防火信息化建設的技術[J].現代園藝,2018(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