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
中圖分類號:C933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8-112-02
摘 要 建設新農村、實施鄉村發展戰略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歷史使命,新農村的建設與發展離不開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村干部隊伍。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村干部肩負著帶領農民致富、維護農村穩定、發展農村經濟、管理農村事務等多種職責,是我國農村工作的主力軍,是黨和政府的轉話筒,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觀念陳舊、角色不明、監督缺位、激勵無力等諸多原因,我國農村村干部的素質和能力普遍較低,已經滯后于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鑒于此,本文對新農村建設進程中村干部的培育及管理進行了探討,以期有所借鑒價值。
關鍵詞 新農村 村干部 培育 管理
一、前言
一直以來,化解三農問題、促進農村發展一直是我黨的執政要務。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多次強調,我們要優先發展農村,讓鄉村振興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行動,帶動廣大農民走上致富的道路。村干部包括村委會和黨支部的成員,我們習慣將其統稱為村干部。村干部處在農村工作的最前沿,是農村各項政策的執行者和落實者,是農村公共產品的提供者,也是帶領廣大農民致富的帶頭人,更是維護農村穩定的主力軍,承擔著農村建設與發展的重要職責。近年來,在國家一系列惠農政策的支持下,農村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農村經濟發展迅猛,農村收入持續增長,產業結構日趨完整,農民素質不斷提高,基層日趨穩定,這一切成績離不開村干部的付出。然而,同時我們也看到,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土地征用、村莊改造、城鄉構建等問題日益突出,村干部的工作內容、工作對象和工作職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一切給村干部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當前,由于村干部培育和管理機制不健全,村干部的素質和能力參差不齊,直接影響到新農村建設的進程,帶來貪污腐敗現象甚至引發群體性事件。因此,加強村干部的培育和管理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
二、村干部隊伍中存在的問題
(一)觀念落后,缺乏開拓精神
隨著新村建設建設如火如荼的開展以及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的內外部形勢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然而,部分村干部年齡較大、學歷不高,學習能力較差,不能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他們的工作思維依然停留在傳統的思維框架之內,因循守舊、思想狹隘,存在強烈的“小富即安、小成即滿”的小農意識。他們對國家的基層執政政策方針理解不透,只能機械地抓落實,“上面讓怎么做就怎么做,上面讓做什么就做什么”,存在等、要、靠的思想,缺乏主動性、創新性和能動性。很多村干部不懂技術、不懂市場、缺乏創業精神,自己都無法致富,更遑論帶領村民致富。有的村干部一門心思謀副業,對村里的工作不關心。特別是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能推就推、避重就輕,引發群眾的強烈不滿。
(二)對村干部監管不到位,辦事不夠公開
農村基層村委屬于村民自治組織,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國家機關,村干部也不是上級任命的公務員,而是村民代表選舉產生的,因此村干部游離于我們的行政監管之外,很難對村干部的行為進行監督和管理。只要不是嚴格的違法違紀,通常不會受到處分。由于監管不到位,很多基層村務不公開,個別村干部憑借手中權利為自己謀私利。尤其是隨著城鎮化的推進,農村土地征用、土地承包等方面帶來大量資金,農村青年村民多外出打工了,留守下來的大多是老人、孩子,更無法對村干部的行為進行有效監督,一些“村官”獨斷專行,我行我素,目無政策、法律。
(三)村干部來源缺乏,后備人選儲備不足
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尤其是貧困落后地區存在嚴重的村干部后繼乏人的問題。村里的年輕人有的通過參軍、升學到大城市謀生,有的到大城市打工、經商,基本不回村發展。農村剩下的大多是留守老人和孩子,村干部存在后繼乏人的現象,造成村干部難培養、難選拔,換來換去都是幾個老面孔,甚至有的村委中所有黨員都當過村支書,村干部隊伍缺少活力和戰斗力。盡管,有部分在外經商的、有文化、有知識的青年愿意回村競選村干部,帶領廣大村民致富。但農村宗族觀念很重,選舉中通常不看能力而是看宗親關系,造成這些優秀的人才被排斥在村干部的隊伍之外。
三、加強村干部的培育及管理的對策
(一)拓寬選人渠道,提高村干部素質
村干部是農村發展的帶頭人,基層要打破傳統的宗親和地緣局限,廣開門路,拓展用人渠道,積極選拔那些有創新精神,政治覺悟高,能帶領村民致富的人才。一方面,可以自足本村,從致富能手、退伍軍人、回鄉知識青年和科技示范戶中選拔村干部。基層組織要主動出擊,積極聯系在外經商的成功企業家,讓他們回村擔任村干部,憑借他們的經驗、人脈和能力,帶動農民致富。另一方面,也可以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從社會上公開招聘優秀人才。農村要爭取上級政府的幫助,通過上級政府聯系農村經濟發展較好的農村,從先進村選派優秀干部到后進村任職,將他們先進的工作經驗和做法引入到后進村。上級政府還可以選派一些優秀的青年干部、大中專畢業生以及科研人員到農村擔任村干部,建設一支守信念、講奉獻、有本領、重品行的農村基層干部隊伍,改變農村落后的面貌,實現跨越式發展。
(二)加強對村干部培訓,提高領導水平
當前,很多村干部文化水平不高,政治覺悟不強,對國家的惠農政策理解不透徹,執行不到位,自然無法帶領農村脫貧致富。為此,需要我們加強對村干部的培訓。首先,加強對村干部理論知識的學習教育,提高村干部的政策理論和法律法規水平,增強其政治素質,在處理農村事務時能夠做到有法必依、依法執政。具體可以采用遠程教育、黨校教育、黨員學習等形式來開展,上級部門要創造條件,積極組織諸如“村支書講壇”、師范基地培訓等學習班,聘請專家進行授課,提高村干部的引領村級工作科學發展的能力。其次,帶領農民致富、發展農村經濟是村干部的重要職能。很多村干部不懂農業技術,缺乏致富門路,自然也不能帶動廣大農民致富。為此,縣鄉鎮等上級部門要積極組織科技、農林、衛生等部門的科技人員,或者邀請涉農院校的專家教授,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各種培訓班,或者通過電視、廣播、網絡等渠道,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力爭每名村干部掌握門實用技術,成為農村發展、農民致富的帶頭人、領頭雁,帶領廣大農民群眾共同致富。
(三)加強對村干部的監督,健全制度
失去約束的權力容易產生腐敗。一是管理制度化。要建立健全有關規章制度,如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議事制度、民主議事制度、民主管理制度、村務公開制度等。將村黨支部書記、村委主任、會計等村干部的職責和有關規章制度上墻,使村民享有知情權,以利于更好地對村干部實施監督,真正做到以制度規范事權、管好財權。二是公開規范化。進一步完善村務公開制度,健全村務公開臺帳,把財務公開作為村務公開的重點,財務收支情況定期公幵、張榜公開,群眾關注熱點、疑點問題實行點題公開、聽證公開,村級重大事項及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實行動態公開。通過全面抓好村務公開的推進工作,進一步提高村干部主動公開村務的自覺性和廣大村民參與村務公開、關心集體建設的能動性。
四、結語
總之,新農村的建設和發展離不開一支高素質的村干部隊伍,村干部的素質直接關乎到新農村建設的進程。因此,我們應該將村干部的培育和管理當成新農村建設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來對待,通過拓展用人渠道、加強培訓學習、加強監督管理等措施,不斷提高村干部的素質,更好的帶領村民奔康致富。
參考文獻:
[1]任鳳國.村干部在農村經濟管理中的行為標準研究[J].山西農經,2016(10).
[2]劉春燕,黃莉.創新視域下的村干部管理探索[J].安順學院學報,2016(08).
[3]廖兵.村干部在農村經濟管理中的行為標準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5(09).
[4]王慶林,黃鈞琢.基于星級管理方式的村干部激勵重塑研究[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