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國防
中圖分類號:F243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8-129-01
摘 要 習總書記多次強調,就業是最大的民生。2019年初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穩就業擺在“六穩”首位,凸顯了做好就業工作的緊迫感和重要性。目前,我國就業形勢總體平穩,但未來一段時期,外部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經濟下行壓力仍在,就業情況依然復雜,特別是結構性的就業矛盾比較突出,雖然就業崗位數量比較充分,但部分行業的市場供求匹配度卻出現較大差距,“招工難”問題持續存在。
關鍵詞 招工難 企業競爭力 宣傳引導
一、前期調查情況
前期以濰坊市奎文區為例,抽取了200余家大中小型企業進行調查,半數企業表示當前招工較為困難,企業短期性缺工較普遍。從需求情況來看,銷售、普工/技工、IT、管理、客戶服務等需求最多。營銷類多年來一枝獨秀,幾乎是所有企業大量需求的崗位。近年來出現很多新興行業、產業,如研發工程師、機械工程師、技術總監等技術含量高的崗位需求居高不下。進入電商流行的新時代,電子商務行業人才需求不斷提高。除了電商運營、電商推廣等職位外,網頁設計、網站編輯、技術維護等職位的需求也較多。既有專業的科技公司招聘IT或電商人才,也有傳統企業專門招聘電商人才。
二、招工難的原因分析
1.經濟結構不斷完善,崗位組成隨之而變。全國上下進入新舊動能轉換的新的階段,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明顯增加,“四新”元素進一步擴大,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步外遷,商貿服務、信息技術等新興技術和現代服務業發展迅速,所占比重越來越大,傳統崗位逐漸減少,新工種日漸增多,企業用工崗位不同程度的出現改變。
2.從用工需求側看,滿足不了求職者愿望。工作場所環境不如意、工資收入不高、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長、技能技術要求高等現象是影響招工的主要因素。部分單位在用工方面不科學、不規范,不與員工簽訂正規勞動合同、不繳納社會保險、規章制度較苛刻、拖欠克扣工資等,使求職者望而卻步。有些企業不夠人性化,基本的員工關愛關懷程度不夠,不愿改善職工勞動和生活條件,勞動者苦不堪言,企業很難留住人。
3.從用工供給側看,理想與現實差距較大。部分大中專畢業生自身存在就業觀念存在偏差,就業期望過高,一門心思找那些“工作輕松待遇好”的大公司,一般的小公司、勞動強度大的崗位不愿意去,造成“高不成低不就”。另外,雖然轄區有幾所高職院校,但是很多專業缺乏特色,培養出來的學生理論功底不扎實,應有的動手能力也不強,無法適應企業新用工需求,導致企業想要的人招不到,求職的不符合條件,加劇了就業結構性矛盾,“招工難”和“找工難”矛盾同時存在。
三、下一步應對建議
“招工難”要想得到緩解,不能靠單一的市場解決,必須引起各方足夠重視,必須各司其職、共同努力。
1.增強企業競爭力,用“薪”用“心”吸引人才。一是 以“薪”招人很重要。招不到合適的人,其中一個非常關鍵的原因就是提供不了令人心動的薪酬,沒有足夠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因此企業應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用工理念,建立薪酬待遇正常增長機制,逐步提高員工的獲得感和滿意度。二是 用“心”留人更關鍵。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是基礎,同時還應該考慮如何提供更多更好的發展機會,如何讓員工體會到公司的關愛,如何享受到職業尊嚴,如何創造暖心栓人、誠心留人的內部環境。只有通過提高員工的幸福指數和企業認同感,才能保證現有的人員不流失,吸引更多的人才主動前來應聘。
2.政府部門發揮職能作用,提供更多支持。提高就業信息服務水平是解決就業供需矛盾、促進有效對接的重要手段。人社等部門要通過組織開展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等就業服務活動,及時收集更新勞動力供求雙方的信息大數據,不斷提升勞動就業服務能力。要加強對企業的勞動用工指導,廣泛普及就業、社保等政策,及時糾正企業用工方面的不合理、不合規、不合法的行為,幫助企業逐步走向規范化;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國家、省、市大型招聘會,外出引進人才;利用各大創業孵化器和創業園區自身優勢,組織微型人才招聘會,緩解招聘難問題。
3.加強宣傳引導,破除不合時宜的傳統就業思想。進入新的就業時代,仍有部分求職者不能夠準確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看不清自己所處的位置,盲目的好高騖遠。因此,首先高校方面開展必需的就業教育課程,讓畢業生從理論高度認清就業形勢。另外求職者自身更應該徹底摒棄老舊思想,從內心深處打破非體制內單位不去的想法,要結合自身的專業技能、學歷水平、興趣愛好等方面,科學評測職業定位,確保人崗相適、供需雙贏。
4.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培養新型實用人才。國務院高度重視職業技能培訓和提升,專門下發文件進行制度安排,要求用工主體、職業院校以及社會培訓機構依托自身優勢有針對性地開展大規模技能培訓。首先,用工主體應根據自身發展需求以及用工薄弱環節補短板,提高現有勞動力的技能水平,提高生產效率,從而減少用工需求。其次,職業院校和社會培訓機構應與時俱進,前瞻性地與企業開展菜單式服務,為企業量身定做培養計劃,形成梯隊型勞動力供給。
5.積極借力合作,充分發揮專業人力資源服務公司作用。針對高校應屆畢業生等重點群體,發揮轄區人力資源服務公司密集的區位優勢,瞄準重點項目、產業發展進行人才招聘、勞務派遣、定向推送,積極發揮人力資源服務公司吸納資源、解決就業作用,積極推動人才資源的優化配置。
參考文獻:
[1]苗勇.化解企業招工難,當多方給力[N].工人日報,2019-05-23(003).
[2]逯海濤.破解招工難要有新思路[N].浙江日報,2019-02-21(003).
[3]姜乾.破題“招工難”,功夫應下在平時[N].煙臺日報,2019-02-1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