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芳
摘 要: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的一項重要工作任務。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明晰農村資產權利權屬,完善各項權能,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的一項農村制度改革,對于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增強集體經濟發展活力,增加農民財產性收益具有重大意義。近年來東海縣洪莊鎮緊緊圍繞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結合本鎮實際情況,利用“十步法”開展并完成了洪莊鎮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這項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關鍵詞: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共享;發展
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的一項重要工作任務。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明晰農村資產權利權屬,完善各項權能,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的一項農村制度改革,對于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增強集體經濟發展活力,增加農民財產性收益具有重大意義。東海縣洪莊鎮緊緊圍繞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按照“確權、賦能、搞活”的總體思路,結合本鎮實際情況,嚴格組織,廣泛宣傳動員,以清產核資、成員身份認定、成立經濟組織為工作重點,創造性地利用“十步法”嚴格按照操作步驟、時間節點落實開展改革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具體做法
1.成立組織機構,做到權責明確
為保證改革工作有序展開,鎮黨委政府成立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清產核資工作領導小組,各村也相應成立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清產核資工作清理領導小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清產核資工作核實領導小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員身份認定工作領導小組,從而保證了組織領導,明確了工作職責。
2.制定指導文件,明確工作目標
鎮黨委政府制定下發《關于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東海縣洪莊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清產核資工作實施方案》、《洪莊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確認工作指導意見》等指導性文件,使相關責任人能明確自身工作責任,明晰開展步驟,明白時間節點。
3.召開專題會議,廣泛宣傳發動
全鎮召開由各村支書、村主任、村會計、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干部、各站所、各辦公室主要負責人參會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動員大會,會上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親自安排,強調此項工作的重要性,明確指出堅持分類實施,穩慎開展,有序推進。為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先后印發宣傳單3000余份,懸掛橫幅90余條,并且利用顯示屏滾動播放等形式進行深入宣傳,從而營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圍,有效的進行了宣傳動員,讓農民群眾充分了解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目的意義,
4.摸清集體家底,全面開展清產核資工作
依照清理、登記、核實、公示、確認、上報、納入平臺管理一系列操作程序,有序開展清產核資工作,全面摸清集體家底。(1)清查核實資產。按照“過程公開、結果透明”的要求,以會計賬面價值為基礎,先賬內、后賬外,全面清理核實集體所有的各種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切實摸清集體資產的存量、結構、分布和運用效益情況,做到賬實、賬款、賬證、賬賬、賬表五相符。(2)登記清查結果。(3)各村清產核資工作核實小組成員對清查結果進行核實。(4)為有效地保證清產核資結果的準確性,所有清產核資結果都進行了三輪公示,每輪公示時間不少于7天。(5)在第三輪公示前,各村組織黨員干部及村民代表召開清產核資結果確認會,對清產核資的結果進行評議確認,村民對結果有異議的,要重新進行核查,直至群眾認可。(6)三輪公示后無誤的,結果形成正式報表,上報鎮農經站。(7)為保證清產核資的工作成果在工作結束后能夠實現動態管理與民主監督,使村級“三資”管理工作真正實現規范化運作,依托清產核資的成果,對清理出來的資金、資產、資源登記造冊,分別建立臺賬,并將清產核資結果錄入“連云港市農業農村信息公開平臺”管理系統,群眾通過登錄平臺網站可隨時對村級賬務及資產資源狀況進行查詢,保障了群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
為保證工作進度,及時了解、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情況,確保清產核資結果的準確性,我鎮在整個清產核資過程中實現了以下五點工作創新:第一,實行每日匯報制度。第二,為及時解決各村工作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問題,農經站成立了兩個工作小組,分成兩個片區每日下村進行業務指導。第三,對于清產核資問題較多的村,鎮政府專門成立了由駐村領導帶隊,鎮紀委人員、農經站全體人員、駐村干部、司法所、農技站相關人員組成的四個工作組進村進行問題排查,設立舉報箱,接受群眾監督。第四,各村清產核資結果要求各村支部書記、村主任及村會計簽訂清產核資結果承諾書,保證各村清產核資結果事實清楚,成果準確無誤,對于清產核資后再發現未登記及權屬不清的資產、資源,將對相關責任人作出處理,由此引發各類不良后果,一律由責任人承擔。第五,我鎮另辟蹊徑,為各村制作了資產資源分布圖,圖上詳細地標注了各村機動地、水面、渠道、場面、零星地、經營性資產、公益性資產等資產資源分布,從而全面、直觀、客觀地將清產核資的成果展現在了群眾面前。
5.統籌兼顧,穩妥做好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界定工作
得益于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的廣泛宣傳動員,在6月底,各村成員身份認定工作同步展開,按照尊重歷史、兼顧現實、程序規范、群眾認可的原則開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確認工作。(1)召開村民代表會議,研究確定基準日和成員身份確認辦法,并以戶為單位編制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名冊。(2)成員名冊初、再榜公示,時間不少于7天,如對成員名冊存在異議的,經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領導小組重新審核后,向全體村民進行再榜公示,時間不少于4天。(3)簽字確認成員名冊。初榜、再榜兩次公示后,在鎮產權制度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監督下,將成員名冊提交村民代表會議三分之二以上表決通過并簽字確認。(4)成員名冊終榜公示,時間不少于3天。(5)存檔備案。各村集體經濟組織將成員身份確認定過程中產生的會議記錄、成員名冊全部存檔。
6.指導各村成立集體經濟組織
依托清產核資和成員身份認定工作的扎實開展,各村以清產核資和成員身份認定成果為數據基礎,按照操作程序,有序開展(股份)經濟合作社成立工作。(1)各村成立成員代表選舉委員會。(2)推選成員代表。(3)開展成員代表登記,張榜公示。(4)制定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章程草案,經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員代表同意后生效。(5)制定選舉辦法草案,明確理事會、監事會組成成員、投票選舉的方式和程序。(6)推選“兩會”候選人,并于選舉前張榜公示3天。(7)召開成立大會,組織投票選舉理事會、監事會成員。
7.制定章程、完善制度
在各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成立工作完成之后,鎮經管站繼續指導各村制定、完善(股份)經濟合作社成員代表大會職權、理事會職權、監事會職權、理事長職責、監事會職責、經濟合作社財務管理等制度,為經濟組織有效運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8.健全組織機構
鎮經管站繼續指導各經濟組織完成了成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等內部治理機構設置,各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步入正常運行階段。
9.發放股權證
東海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股份經濟合作社揭牌暨股權證發證儀式在我鎮溝南村召開,市農辦、縣紀委監委、組織部、宣傳部、改革辦、農工辦、農委、扶貧辦、財政局、民政局等單位領導為我縣首家股份經濟合作社—溝南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揭牌并為溝南村村民發放我縣首張股權證。
10.總結驗收
各村總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鎮領導小組組織相關人員對各村進行驗收,農經站將各村產權制度改革的過程材料裝訂存檔,并指導村歸檔裝訂相關臺賬。
二、取得的成效
1.開展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明晰了農村集體產權關系。(1)通過清產核資,全面摸清集體資產的存量、結構和使用情況,負債的分布情況以及集體凈資產金額,明晰資產權屬,增加了集體收入,保護了農民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權利,維護了農村社會穩定,建立起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化農村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2)通過建立登記臺賬,把集體所有的資產資源全部納入管理范圍,及時反映開發利用和處置情況,完善了資產管理監督機制。(3)管好用好集體資產,進一步健全農村集體三資監督管理平臺,切實加強對農村集體“三資”的管理和監督,提高財務管理規范化、信息化水平。
2.認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解決了成員邊界不清的問題。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界定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前提,也是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關鍵性工作。截至目前,全部完成了產權制度改革成員身份認定工作,全鎮13個行政村,86個村民小組,共認定成員身份7587戶,36466人,達到了村組全覆蓋、應確盡確。
3.建立健全集體經濟組織,創新了基層治理機制。各村成立了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也就是經濟合作社或者股份經濟合作社,洪莊鎮13個行政村共成立了12個經濟合作社,溝南村成立了1個股份經濟合作社。
4.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權能,保障了農民財產權益。洪莊鎮溝南村是省定經濟薄弱村,該村在摸清集體資產家底和成員身份確認的前提下,該村明確區分經營性資產、公益性資產、資源性資產,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做到資產量化徹底,共設置股份3315 股,每股份額1225元。東海縣首張股權證在洪莊鎮溝南村發放,農戶據此參與集體分紅。
5.創新工作方法,經驗得以推廣。全市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現場會在我鎮召開,市農辦及各縣區改革辦、農工辦、民政局等單位領導對我鎮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現場觀摩,市縣領導對我鎮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并將我鎮工作經驗在全市范圍內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