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多層建筑框架結構,首先結合以往工程經驗,對多層建筑框架結構布置設計進行深入分析,然后提出多層建筑框架結構設計中需要注意的事項,以此為實際的結構設計工作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多層建筑;框架結構;結構設計
如今,建筑事業快速發展,多層建筑中經常采用框架結構,結構設計的合理性直接決定了建筑整體質量和安全,需要引起相關人員的高度重視,結合以往相關經驗,保證設計的合理性與科學性。
1、多層建筑框架結構布置設計
(1)對于預制板布置,對其塊數與類型進行標注時,要注意不能采用對角線方法。這是因為該方法會產生線交叉,建議采用垂直與水平等方法,當房間類型完全相同時,直接對其類型好進行標注。全樓的編號應統一,以此減少設計量,便于施工人員掌握圖紙。預制板的板縫按40mm控制,這樣能減少配筋,一般情況下僅配置一根筋即可。在布板的過程中,應按照從房間中向外的順序進行,采用寬度較大的板,將現澆板帶預留于靠窗的部位,其寬度不能小于200mm。若構造要求采用整體澆筑層,則板縫必須達到60mm以上,層厚按50mm控制,配置雙向鋼筋,所用混凝土的強度等級應達到C20以上[1]。
當采用純框架時,可不設置整體澆筑層。在構造柱部位,不可設置預制板。因地下室對防火有較高要求,所以也不可使用預制板。根據以往經驗,框架結構不可采用長向板,因為長向板和框架梁之間的平行相接部位會產生裂縫。對此,可采用人工進行預制板的布置,通過對自動布板功能的采用并不能符合施工圖要求,只可以滿足路線傳遞方面的要求。當樓層凈高比較敏感,且跨度在6.9m以上時,建議采用SP板,其厚度按120mm控制,此時跨度可以達到7.2m。
(2)對于現澆板配筋,其板厚有多種類型,如120mm、140mm、160mm、180mm等,盡可能使用直徑不小于12mm的受力鋼筋,除了吊鉤,一般不用一級鋼。配筋應盡可能增大間距和直徑,但直徑不可超過200mm,以200mm位移。如果跨度在2m以內,則板上鋼筋可保留,不斷開,只說明鋼筋是雙向布置即可[2]。
對于板上和板下鋼筋,其間隔距離應相同,而直徑可有所不同,但要注意鋼筋的類型不可太多。在頂層和對抗裂有一定要求時,板上鋼筋也可不斷,也可采用1/2連通的方式,在較大部位設置附加筋。當板的配筋完全相同時,只需標出其具體編號。通常可將板下部鋼筋一致的部分和上部配筋一致的編成相同板號。當需要進行電線管的穿設時,板的厚度應達到120mm以上,不可在薄板上增加墊層。當建筑平面為十字形、L字形和T字形時,應在陰角處周圍的板上進行現澆同時增厚,配筋應雙向且雙排,同時附加一定數量的抗拉筋。對于現澆板,其配筋應利用軟件進行自動生成,這樣除了能縮短設計周期,還能減少人為錯誤。在自動生成配筋的過程中,可不對鋼筋予以編號,這是因為工程量相對較大,編號數量巨大,很難進行查找,若必須編號,則不可出房間[3]。
(3)在配筋計算過程中,可對塑性內力進行重分布,考慮0.8-0.9范圍內的折減系,以及1.1-1.2范圍內的放大系數。需要注意,通過彈性計算確定的是某處極限值,按照這一結果進行配筋是比較保守的,無需人為增大。支撐于外圈框架梁的負筋不可太大,否則會使梁產生一定附加扭矩。通常情況,當板厚超過150mm時,配置10mm的鋼筋,間距按200mm控制;當板厚在150mm以內時,利用軟件進行配筋時需要注意下列問題:單、雙向板分別按照塑性和彈性進行計算;如果厚板和薄板相連接,則薄板支座應按照固定端來考慮,而厚板需要減少支座處的配筋,但要增加跨中段的配筋,形成承重框架,如圖1所示。
圖1 ?承重框架
2、多層建筑框架結構設計注意事項
(1)在抗震驗算過程中,針對不同樓蓋及布置形式應采用不同的理論計算方法,如剛性、剛性與柔性相結合和柔性等,需要充分考慮場地土的具體類型。當抗震烈度為八度,且樓層數在五層以上時,應增加剪力墻,以此提高結構整體抗震性能。
(2)雨篷不可從填充墻中出挑,當陽臺和雨篷的跨度較大時,需要充分考慮抗扭。在考慮抗扭的過程中,扭矩是跨度和負彎矩積的50%[4]。
(3)柱和框架梁所用混凝土的強度等級不可相差超過一級。
(4)因為某種原因導致梁的截面相對較大時,需要對其最小配筋率進行驗算。
(5)電梯間不可為磚混結構。
(6)電梯井壁優先考慮粘土磚,磚墻成型后不可承重,利用梁結構對每層墻的重量進行承托。在梯井的四角增設構造柱,當層高相對較大時,需要在門洞的上方布置加圈梁。考慮到電梯間的位置相對較偏,如果梯井為混凝土墻,則剛度會很大,此時不在其它部位增設剪力墻,對整體結構受力是十分不利的。
(7)建筑的長度必須符合伸縮縫方面的要求,否則應制定其它措施,如對配筋率進行調整,采用通長配筋,對保溫予以改善,增加架空層及后澆帶。
(8)柱的軸壓比必須符合相關規范的要求。
(9)在使用井字梁的過程中,其自重比板大,梁的自重此時不予考慮。在周邊布置截面相對較大的邊梁。
(10)處在過街樓部位的梁,應進行通長配筋,嚴格按照偏拉構件的標準進行設計。
(11)在電線管從板中穿過的部位,應對板體的抗剪強度進行校驗,也可通過開洞形成一個管井,當電線管從梁上豎向穿過時,需要對梁體抗剪強度和進行檢查和校驗。
(12)任何構件都不能從梯井中伸出,若必須伸出,需要通過驗算確定是否裝得下。梯井部位的柱可適當向外移動,也可做成L型[5]。
(13)設計中應做好結構強度的驗算,水箱不能和主體結構處在一起。
(14)如果區域地下水位相對較高,則暖溝處應切實做好防水處理。通常可以做成U型溝,管道通過套管進入到暖溝當中。當設置有地下室時,所用混凝土必須具有抗滲性能,且強度等級不能低于C25,在混凝土中摻入適量的膨脹劑。在混凝土外墻部位應將施工縫具體做法準確注明,常用作法是直接增加止水片。
(15)當采用扁梁時,需要注意做好變形的檢查和驗算。
(16)不可將大梁從較大的房間中穿過,住宅中不允許有梁穿房建存在。
結語:
綜上所述,框架結構是現在多層建筑最常用的結構類型之一,為保證建筑安全和質量,在設計中需要綜合考慮各項影響因素,明確所有需要注意的要點,保證所有設計環節合理性與可行性。
參考文獻:
[1]鄭婷.多層框架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各環節的重點及難點分析[J].中國高新區,2018(12):194.
[2]龔麗敏.端板連接半剛性節點對多層框架設計的影響分析[J].建筑技術開發,2018,45(7):23-24.
[3]顏閱.基于PKPM的多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設計及應用[J].現代物業(中旬刊),2018,419(04):84.
[4]吳珠峰,曹平周,劉成.等面積異形柱與矩形柱多層框架的結構性能對比分析[J].河北工業科技,2018,35(1):24-30.
[5]魏常寶,鄭建軍,錢銘.某多層框架結構辦公樓加層加固設計[J].工程抗震與加固改造,2018,(10):25-26.
作者簡介:
王喜軍(1988.12-),男,碩士,工程師,主要從事結構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