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暉
【摘要】教育建筑設計對教育建筑施工質量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當前,教育建筑設計日益重視增強安全性,以實現對學校財產以及師生人身安全的有效保障。對此,要基于安全理念開展教育建筑設計,并秉承安全原則對教育建筑設計進行優化,有效增強教育建筑設計的安全性和科學性。本文淺析了教育建筑安全設計原則,探究了教育建筑安全設計策略,以期為教育建筑設計提供借鑒。
【關鍵詞】安全;學校;建筑設計
安全性對于建筑設計具有關鍵性影響。教育建筑設計要高度重視設計安全性,深入考察教育建筑設計實際情況,綜合考慮教育建筑設計涉及的各個環節,基于安全理念,有效增強教育建筑設計的安全性和質量。要基于安全的教育建筑設計,建設安全性較強的教育建筑,有效消除教育建筑的安全隱患,有效保障學校師生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
1、教育建筑安全設計原則
1.1科學設計原則
基于安全理念,對教育建筑進行設計,要秉承科學設計原則,從整體上保障教育建筑的設計質量,并增強設計安全性。要對教育建筑進行統籌規劃和科學設計,確保設計質量。在對教育建筑進行設計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教育建筑的使用功能,并從各層面展開安全設計分析,增強教育建筑設計的安全性和周密性。要遵循相關設計規范和各項建筑標準,對教育建筑進行科學設計,促進教育建筑設計水平實現大幅度提升[1]。
1.2精細化管理原則
要對教育建筑設計實施精細化管理。教育建筑設計具有較強的復雜性和系統性,在實際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各項相關因素,并注重實施精細化設計,才能大幅度提升設計水平。在對教育建筑進行設計的過程中,要注重增強設計安全性,并強調創新設計,要從設計細節上體現對學生的關愛和安全保護。
1.3安全性原則
在教育建筑設計過程中,要秉承安全性原則,重點考慮施工安全。教育建筑作為公共建筑,與各類商業建筑存在較大差異。在設計過程中,要格外突出規范安全,有效保障師生人身安全。另外,在教育建筑設計過程中,要注重增強建筑的抗震性能。
2、教育建筑安全設計策略
為有效減少教育建筑存在的安全隱患,有必要基于安全理念,深入考察時代要求,結合學校具體特點,深入研究教育建筑的外部特征以及內部空間的具體功能形態,立足于實踐,采取有效策略加強對教育建筑的安全設計。在教育建筑安全設計過程中,要合理應用如下策略:
2.1對教育建筑進行合理布局
教育建筑屬于公共建筑,要求整體布局具有較強的和諧性和統一性。增強教育建筑設計的和諧性,要重點考慮安全問題,并在設計過程中,對安全設計進行不斷完善。校園整體上具有較強的獨立性。對此,要從整體上對教育建筑進行系統化布局。要基于安全理念,對教育建筑走廊進行曠達有致的布局,對樓梯高度做出符合人體特點的科學設計,并增強建筑空間組合的有序性[2]。
2.2要提高設計安全標準
在教育建筑設計過程中,要提高設計安全標準。要深入考察教育建筑的建設規劃和各項需求,明確教育建筑設計的安全目標,并充分考慮教育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具體特點,盡量擴大教育建筑內部設計空間。例如,某教育建筑在設計過程中,采用了單內廊和外廊設計,并將廊寬嚴格控制在2.1m以上,將中廊寬度控制在3m以上。通過對建筑設計安全標準進行提高,能促進教育建筑設計質量實現大幅度提升,并增強其安全性。
2.3要對教育建筑安全設計進行優化
在對教育建筑進行具體設計的過程中,要對教育建筑安全設計進行優化。要高度重視建筑結構設計,據此有效保障教育建筑施工質量和安全性。在對教育建筑進行設計規劃的過程中,要增設科學有效的抗震設計,并結合教育建筑的實際情況,對教育建筑具體的結構設計進行優化。要對混凝土承重結構進行科學應用,嚴禁將空心磚墻作為承重結構。要深入考察教育建筑所在地的實際情況,增設抗震功能設計以及抗風功能設計[3]。
2.4對教育建筑結構進行合理設計
教育建筑缺乏合理結構,會降低教育建筑結構的安全性,并引發各類災難性事故。對此,要嚴格遵循《防震減災法》,對教育建筑結構進行合理設計,增強教育建筑結構的抗震能力和防災能力。當前,部分教育建筑仍沿襲傳統的土木結構、磚混結構以及磚木結構,此類教育建筑缺乏良好的抗震能力和防災能力。在對教育建筑進行安全設計的過程中,要綜合考慮教育建筑的平面布局、空間構造以及使用功能等各方面要求,結合災害抵御等要求,對鋼混承重結構進行合理運用。其中,教學樓適合對鋼混框架結構進行采用,學校宿舍樓的承重結構不能對空心磚墻以及空斗磚墻進行采用。若學校所在地各類自然災害,諸如臺風、地震等頻發,要依據學校所在地的抗風要求以及地震裂度,對教育建筑進行設防。要嚴格遵循設計要求,對各類建筑材料以及建筑構件進行選擇。建筑設計人員要嚴格遵循國家建筑質量和安全標準,對教育建筑結構進行合理設計,并確保交通空間具有良好的通暢性。在氣候嚴寒的地區,要對教育建筑相應的內部活動空間進行增加,為學生營造安全舒適的學習環境。
2.5要注意設計細節問題
對教育建筑實施安全設計,要注意各項設計細節問題,例如對欄桿進行科學設計,對樓層進行合理分布等。在對教育建筑樓層進行設計的過程中,要明確各建筑的層數要求,并設定規范科學的施工標準,有效保障安全疏散功能。在設計教育建筑欄桿的過程中,要綜合考慮教育建筑的實際情況,對欄桿進行科學選材,并注重確保欄桿材料具備良好的堅固性和耐久性,能有效滿足載荷標準。通常,要將中小學建筑的外廊欄桿實際高度控制在1.1m左右,并對欄桿采用不易攀爬的花路設計。對教育建筑走道相應的欄桿進行設計,要注重凸顯其防護功能,并增強欄桿設計的美觀性和安全性。
2.6合理規劃教育建筑區域
要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則,合理規劃教育建筑區域,避免教育建筑區域過大過寬,要深入考察社會規劃,并結合教育建筑自身需求,尋找教育建筑設計的平衡點。教育建筑設計不應對標準化設計進行盲目采用,要因地制宜地考察教育建筑的具體特點,對教育建筑區域進行合理規劃,并對教育建筑進行科學設計。要重點加強對教學樓、食堂以及宿舍的設計,對其結構安全等級進行有效提高,實現安全力度的有效加強,嚴格遵循相關規范和設計要求,對關鍵結構,諸如走廊以及樓梯等疏散路線等進行科學設計,有效增強疏散系統具備的安全性。另外,要設置暢通的安全通道,以及明確的安全指示標志,對應急道路進行科學合理地規劃等。
2.7對樓梯間形式進行合理選擇
在對教育建筑進行安全設計的過程中,要對樓梯間形式進行合理選擇。要遵循我國學校校舍建設相關標準的具體規定,結合學校使用要求,對教育建筑樓梯位置、寬度、形式以及數量等進行合理確定,并符合建筑防火以及交通疏散相關規定。要對樓梯間設置天然采光,將臺階高度控制在150mm以下,將樓梯井實際凈寬度控制在200mm以下,將室內欄桿實際凈高度控制在900mm以上,將室外欄桿實際凈高度控制在1100mm以下。為實現對教育建筑防火安全的有效加強,地方消防部門通常要求學校教學樓對封閉樓梯間進行采用,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封閉樓梯間會產生諸多不便。對此,要充分考慮教育建筑具備的使用特點,對樓梯間形式進行合理選擇。
2.8加強抗震加固施工設計
對教育建筑實施抗震加固施工,可對鋼筋網以及水泥砂漿進行利用。在實際施工過程中,要將設計施工圖作為依據。在抗震加固設計中,要盡量避免觸動原有的建筑結構,特別是承重墻;要盡量采用環保材料,避免產生嚴重的裝修污染;要嚴格遵循施工高標準開展水電隱蔽工程,消除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要注重加強教育建筑新老結構的良好連接。要從整體上對施工過程實施嚴格的質量控制,有效保障教育建筑的實際施工質量。在開展施工前,要對施工圖紙進行嚴格會審,并盡量消除施工圖紙存在的錯誤和漏項,對施工圖紙質量實施連帶責任制,督促會審各方增強責任心,增強施工圖紙會審的實效性,避免出現施工變更以及返工等現象,有效保障教育建筑施工質量,并增強教育建筑施工安全性。
結語:
綜上所述,教育建筑安全設計要秉承科學設計原則、精細化管理原則以及安全性原則。要通過對教育建筑進行合理布局、提高設計安全標準、對教育建筑安全設計進行優化、對教育建筑結構進行合理設計、注意設計細節問題、合理規劃教育建筑區域、對樓梯間形式進行合理選擇、加強抗震加固施工設計等策略加強教育建筑安全設計,有效保障教育建筑設計質量,增強教育建筑設計安全性。
參考文獻:
[1]潘植昌.基于安全角度的中小學校建筑設計[J].建材與裝飾,2017(10).
[2]王婷,鄒偉民.基于安全理念的學校建筑設計初探[J].藝術品鑒,2015(3).
[3]王慧琳,張冬.試論中小學校建筑設計安全問題[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33):249-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