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禮
【摘要】在低碳理念指導下,通過建材選擇、選址設計、機械自動化系統的實施,進行建筑設計,必將創造節能減排的建筑,低碳概念貫徹在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設計始終。
【關鍵詞】建筑設計;低碳減排;綠色環保;合理設計
當下的中國各行各業都欣欣向榮的發展,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的生活發生拉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正在向全面小康社會挺進,因此建筑行業也不例外,不能因循守舊,那些污染環境浪費資源的建筑方式,將被新型低碳環保建筑設計所取而代之。現代化的低碳環保設計的建筑,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給國人提供了現在舒適的居住環境。
1、低碳建筑理念
在百度百科中對于低碳建筑是這樣解釋的: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與設備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個生命周期內,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低碳建筑已逐漸成為國際建筑界的主流趨勢。一個經常被忽略的事實是:建筑在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中,幾乎占到了50%,這一比例遠遠高于運輸和工業領域。所以低碳建筑設計要依托新型建筑材料,采用低碳環保理念進行環保設計,以期達到對能源的節能減排利用。為人民打造無污染零排放的環保建筑,特高生活質量創造綠色生存環境。
2、低碳概念下建筑設計的優勢分析
低碳概念下的建筑得到了大家的稱贊,是由于它的環保的功能所收到老百姓接納的。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的低碳建筑,比過去那種傻大黑粗的“不修邊幅”,只提供最低標準要求的建筑真的是“天上人間”的差別,其中的好壞不言而喻毋庸贅言。
2.1催生了新的建筑美學
過去的建筑受到原材料,技術的、工具等的限制,基本沒什么差別很多都是千篇一律的筒子樓、板樓,基本沒有什么風格只能滿足原始的居住要求。低碳環保概念下的建筑設計,既借鑒了傳統美學又符合現代節能減排低碳環保宜居的需要,形成了新一派的建筑美學。有的建筑結合當地特點突出地形地貌優勢,與自然的山水風光相融合,給人以環保低碳的享受。
2.2降低能耗、節能減排
節能減排環保,是低碳概念下建筑設計的宗旨。過去的老式建筑所消耗的能源、造成的污染給人居生活帶來了滅頂之災,現在社會再也不能這樣生存了。低碳環保的建筑理念,比過去減少50%的環境污染,排放量幾乎為零,不會產生環境污染,創造綠色宜居的生存空間。跟國外的同行業相比我國的低碳環保建筑才剛剛起步,所以同行們還任重道遠繼續努力吧。
2.3建設宜居建筑
現代的建筑在低碳環保了理念下進行設計,完全不同于以前那種“殺雞取卵”的,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的建設方式。采取一些綠色環保的建筑材料,不會對人造成二次污染。比如過去我們裝潢房子,都要晾幾個月才能入住,因為異味是在太大了,而現在用了低碳環保的建筑材料,基本沒有什么異味房子裝潢好了就可以入住,跟過去真的有天壤之別。
3、我國低碳建筑的現狀
近年來國家提出了“金山銀山就是綠水青山”的環保理念,過去那種開山填海,破壞環境的做法都停止了,環境逐漸有了很好的改變,各個行業都在節能減排打造優質環境。現在建筑業普遍都在提倡節能減排,過去那種散發著刺鼻異味的建筑材料,逐漸被綠色環保的新型建材所取代。但是目前仍然有一些開發商為了追求利益還在采購一些比較低廉的非環保的建材,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不良商販,必將被市場所淘汰。他們阻止不了歷史的車輪只會被商海無情的淘汰,留下真正低碳環保的建材市場。
4、低碳的建筑設計
為了進一步推進節能減排,開展低碳的建筑設計,還老百姓綠水青山。低碳環保的建筑設計應這樣入手:
4.1建筑選址
在低碳觀念指導下,進行設計建筑,將節能作為設計方向,建筑選址比較關鍵,腰斬在低碳環保的角度上科學選址。氣候作為一個因素在建筑選址的時候首先要關注到,通過濕度、地理環境的分析來決定建筑物的合理位置,建筑物的選址要合理把控兩點(1)在不破壞自然風光的情況下進行選址,(2)要設計建筑物和周邊環境的和諧融合。
4.2合理規劃低碳建筑總體布局
對于低碳建筑設計來說,無論是對于能源消耗的重視程度,還是內部空間的科學設計,都需要予以總體布局的合理規劃。通過提高建筑空間的使用性能,并將能源消耗降至最低,從而達到低碳建筑設計要求。尤其是在現代建筑設計中,更加注重融合實用性與環保性,使之舒適度也有所增強,以促進綠色環保、實現能源節約為目的,建筑設計師必須在有限的建筑結構內部空間進行總體情況的完全了解與掌握,即使是對于建筑空間的長寬比例等細節性問題,也要充分仔細的推敲考慮;同時還應注意把握建筑空間特點,從而展開建筑總體規劃設計。因此,在具體建筑設計過程中,需要根據建設項目的具體位置來進行綠色項目的規劃設計。與此同時,還應針對擴大空間使用面積予以全面考慮,使之在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得以保持建筑最長久的壽命周期。
4.3高度重視低碳建筑節地設計
低碳建筑設計理念還體現在建筑節地設計過程中。這是一項極為復雜的工作,而且對于建筑設計要求也相對較高。通過整體性地進行建筑土地規劃設計,在提高建筑土地使用率下,最大程度地達成土地節約的目的。在此過程中,建筑節地設計需要充分考慮到建筑場地規劃設計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并且在確保不破壞、不污染原則下,對建筑展開科學合理的規劃。低碳建筑節地設計既要密切關注對周圍自然環境的保護,同時還要確保建筑規劃和設計的質量。根據建筑占地面積,不僅要注重全面提升面積使用率,而且還應對施工過程中的占地平面分布進行合理劃分。低碳建筑節地設計,能夠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通過對地面形態的合理規劃,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效率,降低工程施工成本,縮短工程工期,對于建筑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對建筑坡地進行設計之時,建筑設計人員應有效地利用地形優勢,可以通過將其設計為架空形式或半地下形式的車庫,既節省了地下車庫的開挖時間,同時也提高了建筑的使用性能,為建筑工程帶來了極大的經濟效益。
4.4 低碳環保的采光設計
采光環節是低碳環保理念下的最重要的一環,在低碳環保的建筑設計里對光的科學利用,就是低碳環保。光能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最古老最低碳環保的能源,要在低碳環保的建筑設計中被運用發揮的淋漓盡致,這就是低碳環保。為了合理利用光能,設計是要根據不同的朝向設計出合理利用光能的方案,而不像過去就知道朝南的房子采光好,西廂房就沒有采光了,現代的低碳環保設計就要改變這種傳統的現象,用科學的采光建筑設計去改變這種老祖宗留下的采光難題。
4.5 低能減排的隔熱、保溫
各種墻的設計是建筑設計中的關鍵部分,低碳減排設計也要從墻開始,想要冬暖夏涼的效果也要設計低碳減排的墻。現在的外墻都做了外墻保溫處理,過去的墻沒有這種設計,前幾年東北地區國家出資普遍都給外墻做了保溫名曰“暖房子工程”這就是很低碳減排的設計嗎!外墻保溫做了以后室內溫度自然升高了,就不用了浪費那么多能源去燒暖氣了,這就是很典型的低碳節能。建筑的保暖也不是完全依靠材料才能做到,科學的建筑設計也能達到保暖效果。
4.6維護節能措施
建筑外圍護結構是建筑內部環境與外界環境直接接觸的部分。其與外界熱量的交換和冷風滲透是造成建筑能源損耗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來說,建筑外圍護結構主要由外墻、窗戶和屋頂構成。
(1)外墻在建筑外圍護結構中所占面積最大,與外界熱量的交換也最多。采用保溫復合墻體可有效降低外墻的傳熱系數,減少空調能耗。目前,墻體有外保和內保溫的做法。兩者相比,外保溫可以有效減少熱橋問題,同時也不占用內部空間,是當前建筑比較推廣的做法。
(2)窗戶是外圍護構建中密封性最差的構件,且極易形成冷熱橋。在近現代,建筑多從功能和美學出發,常使用落地窗與幕墻,以空調來調節室內環境,能源消耗量較大,因此,采用新型節能窗對減少外窗熱損失意義重大。目前,節能玻璃主要有中空玻璃和鍍膜玻璃兩種。因為空氣的傳導熱率僅是玻璃的1/27,所以在兩層玻璃中間加入一層空氣層的中空玻璃具有良好的保溫效果,是一般建筑的常用選擇。鍍膜玻璃則是以改變玻璃的光學性能,減少玻璃的熱輻射來達到減少熱損失的目的。窗框采用傳熱系數較小的塑鋼同樣可以降低外窗的傳熱系數。此外,建筑窗外采取遮陽板等遮陽構件,窗內懸掛隔熱保溫窗簾都可有效降低外窗的傳熱系數,大大節約能源。
(3)屋頂由于位置的原因通常是外圍護結構中溫度最高的部分,所以其相關的保溫隔熱措施可以大大改善室內環境整體能耗。常見的屋頂節能措施是設置保溫層。保溫材料一般選取輕質、多孔、導熱系數較小的材料,如泡沫塑料板、加氣混凝土板等。保溫屋面構造主要有正鋪法和倒鋪法兩種。正鋪法是將保溫層放在防水層和結構層之間,構造簡單,保溫效果較好,是建筑的常用手法。倒鋪法則將防水層置于保溫層之下。倒鋪法的防水材料因受到保溫材料的保護可延長使用壽命,利于節能,但是造價較高,不常使用。另外,由于植物對環境顯著的調節作用,在屋頂上布置綠化可有效降低屋頂的溫度,減少室內空調的能量損耗。
結語:
在當下和未來的建筑施工、建筑設計中低碳減排已成為主流目標和發展方向,傳統的設計理念和有污染環境,浪費資源的建筑方式必將被淘汰。所以設計者只有充分研究低碳建筑才有前途,才是大勢所趨與時俱進。祝愿設計師多設計低碳減排優質宜居的環保建筑。
參考文獻:
[1]王晉宇.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設計應對策略分析[J].建設科技,2016(13).
[2]熊一鳴.談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設計應對策略[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5(30).
[3]朱文莉,王曉軍,趙強.低碳建筑設計模式研究——英國.
[4]皇家建筑師協會氣候變化應對策略[J].工業建筑,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