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媛媛

【摘要】 目的 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以門冬胰島素聯合生物合成人胰島素進行治療的具體效果進行分析。方法 8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每組44例。對照組采用常規門冬胰島素治療,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生物合成人胰島素治療。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夜間血糖、三餐前平均血糖水平, 同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治療過程中, 觀察組發生感染1例、高血壓1例、低血糖1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82%;對照組發生感染3例、高血壓3例、低血糖4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2.73%。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4226, P<0.05)。治療后, 觀察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夜間血糖、三餐前平均血糖分別為(4.92±0.54)、(6.15±0.23)、(4.76±0.33)、(4.82±0.12)mmol/L, 均低于對照組的(5.67±0.24)、(7.58±0.17)、(5.11±0.28)、(5.11±0.05)mmol/L,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生物合成人胰島素聯合門冬胰島素對妊娠期糖尿病展開治療, 可對患者血糖水平進行有效控制。
【關鍵詞】 門冬胰島素;生物合成人胰島素;妊娠期糖尿病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4.059
妊娠期糖尿病屬于婦產科較為常見的病癥類型, 在妊娠期間女性對于葡萄糖的需求量增加, 而一旦存在胰島素分泌量不足或者胰島素抵抗的情況, 將促使其糖代謝發生異常, 最終誘發一系列的病癥。臨床上對該癥的治療通常結合對日常飲食進行的調整, 并配合合理運動, 通常能幫助患者得到恢復[1], 但對于常規處理方案無法緩解患者, 仍然需要采用胰島素進行治療。借助門冬胰島素、生物合成人胰島素對該類患者進行治療逐步在臨床得到推行。本研究主要對該療法具體效果進行分析,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9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88例, 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每組44例。對照組年齡25~34歲, 平均年齡(29.01±1.73)歲。觀察組年齡26~35歲, 平均年齡(28.87±1.88)歲。兩組患者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采用門冬胰島素進行治療, 劑量控制為0.8 IU/kg。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生物合成人胰島素進行治療, 劑量控制為1.0 IU/kg。兩組均采用皮下注射方式給藥, 且在用藥過程中需要對患者血糖水平進行密切監
測, 并做好相關統計工作, 指導患者對日常飲食等進行合理控制[2]。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夜間血糖、三餐前平均血糖水平, 同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感染、高血壓、低血糖)發生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治療過程中, 觀察組發生感染1例、高血壓1例、低血糖1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82%;對照組發生感染3例、高血壓3例、低血糖4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2.73%。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4226, P<0.05)。
2. 2 兩組患者治療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夜間血糖、三餐前平均血糖水平比較 治療后, 觀察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夜間血糖、三餐前平均血糖分別為(4.92±0.54)、(6.15±0.23)、(4.76±0.33)、(4.82±0.12)mmol/L, 均低于對照組的(5.67±0.24)、(7.58±0.17)、(5.11±0.28)、(5.11±0.05)mmol/L,?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在生活質量持續提升的情況下, 由于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 妊娠期糖尿病的臨床患者數量正以較快的速度增加。在該病癥的影響下, 孕婦內分泌水平以及自身代謝功能等均受到不同程度損傷, 若未及時給予有效治療、對血糖水平進行控制, 可能導致患者出現難產、流產等癥狀, 嚴重時還可能出現新生兒窒息等癥狀, 甚至危及到孕婦及胎兒生命安全, 因此臨床對于該癥治療的重視程度逐漸提升。結合臨床實際, 在孕周為26周左右對該部分患者進行診斷, 由于該階段孕婦自身內分泌及代謝水平均存在較大變化, 因而更容易確診。當前臨床對于妊娠期糖尿病已經可實現早期確診, 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該類患者治療效果[3]。就治療方案而言, 在病癥早期結合對患者飲食方式進行改善, 并鼓勵患者積極參與運動鍛煉, 可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促進患者恢復的效果。而對于常規處理方式后血糖水平依舊無法恢復正常的患者, 為保障孕婦及胎兒健康, 則需要借助藥物治療。
胰島素屬于當前治療妊娠期糖尿病最為主要的用藥, 根據藥效發揮速度、血藥濃度達到峰值的時間以及維持時間等的差異, 臨床上大致將胰島素劃分為3種類型, 即短效胰島素、中效胰島素以及長效胰島素。不同類型胰島素在藥效方面同樣存在一定差異[4]。門冬胰島素屬于臨床使用率較高胰島素類型, 其屬于短效胰島素, 采用基因工程技術合成, 通過將人體胰島素氨基酸鏈中的部分基因進行替換, 在電荷排斥作用下, 可實現對胰島素單體、二聚體自我合成的有效抑制, 促使其作用速度加快。作用于患者后可在短時間內與肌細胞中的胰島素受體進行結合, 達到對葡萄糖攝取效率進行提升的效果, 進而達到調節血糖水平的作用[5-7]。而生物合成人胰島素同樣屬于臨床最為常用的胰島素, 其屬于速效類胰島素, 作用效果較快, 且血藥濃度可在極短時間內達到峰值, 使患者血糖水平在短時間內得到改善, 同時其半衰期較短。同時應用兩種胰島素的方式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進行治療逐步在臨床得到推行。早在計靜等[8]的研究中已經指出, 在門冬胰島素、生物合成人胰島素的共同作用下, 可進一步提升臨床上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效果, 促使患者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改善。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夜間血糖、三餐前平均血糖水平均低于對照
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在該用藥方案的作用下, 可對該類患者血糖水平進行有效改善, 對于保障孕婦及胎兒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同時, 在不良反應層面聯合用藥的觀察組同樣具備優勢, 進一步證實該用藥方案的有效性, 值得采用。
綜上所述, 采用生物合成人胰島素聯合門冬胰島素對妊娠期糖尿病展開治療, 可對患者血糖水平進行有效控制。
參考文獻
[1] 王影, 劉偉, 王景, 等. 門冬胰島素聯合生物合成人胰島素治療妊娠期糖尿病臨床觀察. 解放軍醫藥雜志, 2016, 28(1):96-100.
[2] 劉洋, 張佳琦, 唐淑潔. 門冬胰島素與生物合成人胰島素治療妊娠期糖尿病的療效比較. 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 2016, 16(10):1331-1333.
[3] 吳紅軍. 門冬胰島素和生物合成人胰島素在妊娠期糖尿病治療中的療效及安全性. 中國醫藥導刊, 2013, 15(10):1653-1654.
[4] 謝璐靜. 研究門冬胰島素和生物合成人胰島素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療中的療效. 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 2016, 3(5):43.
[5] 蘇艷穎. 門冬胰島素和生物合成人胰島素治療妊娠期糖尿病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 中國醫藥指南, 2017, 15(31):182.
[6] 胡昭怡. 門冬胰島素和生物合成人胰島素治療妊娠期糖尿病的臨床療效觀察. 中國婦幼保健, 2015, 30(15):2331-2332.
[7] 劉紅梅. 門冬胰島素聯合生物合成人胰島素治療妊娠期糖尿病的臨床價值分析. 糖尿病新世界, 2018, 21(14):79-80.
[8] 計靜, 韓蓁, 米陽, 等. 地特胰島素聯合門冬胰島素治療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中國糖尿病雜志, 2017,?25(4):325-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