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沫
海南省海口市五源河學校教師,海南省省級骨干教師,全國“三新”作文教學研究會理事。
中國成語詞庫里,有很多“心”字成語和人的言行舉止密切相關。比如體現心和言的關系有心直口快、口是心非;體現心和行的關系有心狠手辣,得心應手;體現心和眼的關系的有心明眼亮、眼不見心不煩;體現心和形的關系的有灰心槁形、心寬體胖。還有些成語能體現心與品性的關系的:蘭心蕙質、心無旁騖;另外一些會借助比喻來外化內在的情緒和感受,比如心如刀割、心如槁木、心如磐石等等?!抖Y記》中說“總包萬慮謂之心”,因為古人認知水平有限,他們常常認為是心在支配人的情緒和思維意識。科學發展與時俱進,理念也在發生變化,但有些事物之間的聯系卻是正確的。
作為人物描寫方法的一種,心理活動的描寫比較難把握。首先,因為在人物塑造過程中,人物的語言、動作、外貌和神態都是顯性的,直觀可見,人的內心活動卻神秘內隱、難以捉摸。其次,如果想要把人物心理活動展現出來,常常需要借助其他的描寫方法,這就讓人物的心理活動具有了很多不確定性。
《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初中生寫作“有真情實感”,能“多角度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認識,表達力求有創意”。這樣的要求使得我們的記敘文寫作常常從自我的角度出發,多使用第一人稱,因為這樣的視角才能真實反映“自己的感受和認識”。而要表達“真情實感”,心理活動的描寫必不可少。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最“真情實感”的寫作微點——內心獨白式心理活動描寫。
“言為心聲”,內心獨白式的心理活動是以人的意識活動來表現人物心理的一種方法,就是把內心的活動用獨白的形式表達出來。獨白雖然是自說自話,但潛意識還是有交流對象的,只是說的人并不一定希望對方知道。根據交流對象的不同,我們可以嘗試作以下區分:
一、自我精神需要。不同于一般的語言描寫,這種內心獨白來自個體精神層面的需求,“我”心超然,“我”不過是心的發言人。這種為心發聲需要化有聲為無聲,因為它并不想也不需要為旁人所知,就是一種個體自我實現的追求。我們來看兩個例子:
我心里無聲地呼喊著:“光明!光明!快給我光明!”(《再塑生命的人》)
當我翻開第一頁時,心中不禁輕輕呼道:“啊,終于和你相見?!保ā陡`讀記》
情到深處的時候,心靈的囈語是精神需求的外化,它是誰并不重要,但它一定令“我”期待、愉悅、執著、圓滿。
二、自我解釋需求。人是需要解釋的動物,因此人常常會對生活中發生的事進行自我解釋,這種解釋是說給自己聽的,是對自我的尋找和認知,人們常常在這種自我解釋中成長?!稄陌俨輬@到三味書屋》中,當小魯迅知道自己要被送去私塾讀書后,給自己作了這樣的解釋:
我不知道為什么家里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里去了,而且還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墻吧,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了下來吧……都無從知道??偠灾何覍⒉荒艹5桨俨輬@了。A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
三、交流傾訴欲望。人都害怕孤獨,因此每個人都希望能遇到忠實的聽眾,有一個高山流水的知己。這種內心獨白往往需要一個潛在傾訴的對象,這個對象可以是親朋、愛人,也可以是此刻他希望遇到的一個聽眾、知己。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霧中航行過?在霧中神情緊張地駕駛著一條大船,小心翼翼地緩慢地向對岸駛去,你的心怦怦直跳,唯恐意外發生。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霧中的航船,既沒有指南針也沒有探測儀,無從知道海港已經臨近。我心里無聲地呼喊著:“光明!光明!快給我光明!”恰恰在此時,愛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再塑生命的人》)
通過這樣的一個大致區分,我們可以理解,內心獨白式的心理活動就是還原人的心理活動本身。還原時還可以關注這樣兩個小技巧:第一,有時候為了將心理活動引向深入,我們可以進行設問和反問,通過自問自答,引出更深層次的心理活動。你只需遵從你的內心,將它表達出來就好。第二,你完全可以將多個對象角度在同一段心理活動里表現出來。不信你讀一讀上面的幾個例子,是不是會有新的發現呢?
有同學會問,內心獨白式只能是第一人稱嗎?當然不是。現代文閱讀的考查中有這樣一種題型:請你結合文章內容,補充人物此時的心理活動。這種類型的題目的答題技巧之一就是轉換人稱,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黛玉聽了這話,不覺又喜又驚,又悲又嘆。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錯,素日認他是個知己,果然是個知己。所驚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稱揚于我,其親熱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嘆者:你既為我的知己,自然我亦可為你的知己,又何必有“金玉”之論呢?既有“金玉”之論,也該你我有之,又何必來一寶釵呢?所悲者:父母早逝,雖有銘心刻骨之言,無人為我主張;況近日每覺神思恍惚,病已漸成,醫者更云:“氣弱血虧,恐致勞怯之癥。”我雖為你的知己,但恐不能久待;你縱為我的知己,奈我薄命何!
這是《紅樓夢》第32回中黛玉的一段心理活動,原本用的是第三人稱:“黛玉聽了這話”,但在具體描寫的時候,作者很自然轉換了人稱,變成了“我”,然后從喜、驚、悲、嘆四個層次將“我”(黛玉)內心的復雜矛盾、自尊自卑表現了出來。在我們的日常寫作中,可以簡單粗暴一點,一般采用這樣的句式:某某某心里想:我……
用這種人稱轉換的方式,不僅可以補充出人的心理活動,還可以補充物的心理活動。只是在寫的時候記得“我”怎么想,其實就是“你”和“他(她、它)”怎么想,符合人物性格,符合具體情境,入戲就可。
★微話題:
……
我們回來的時候改乘圣瑪洛船,以免再遇見他。
……
請你結合《我的叔叔于勒》的情節,以“我”的口吻為小說繼寫一段200字左右的內心獨白式心理活動。
★微盤點:
親愛的于勒叔叔,當我坐上圣瑪洛船的時候,我知道,我可能再也遇不到您了。一想起您憔悴蒼老的臉,我的心很難過。我難過是因為您是我的親人而您卻根本不認識我。哦不,我的父母也不想認識您,雖然過去他們是那么盼望著您的歸來,可誰讓您現在變成了一個老乞丐。剛才在船上他們竟然給了另一個乞丐10個銅子,因為他們剛認識的那些打扮漂亮的夫人們都這么干。真是可惡,要知道他們昨天可是臭罵了我一頓,僅僅因為我給了您10個銅子的小費。哦,不。雖然他們如此的慷(虛)慨(偽),可是我還是愛著他們,就像我此刻也愛著您一樣。愿您健康安好。
★點評:
小作者的內心獨白將于勒叔叔當作了潛在傾訴的對象,說出了“我”對父母拋棄他的行徑的真實看法。通過對比,對父母的虛偽和無情進行了批判,也表達了自己內心的無奈和難過。
天吶,我真不知道他們怎么干得出這樣的事情來。僅僅是因為于勒叔叔又變成了一個窮光蛋么?難道我們不是他的親人嗎?難道他不是我們的親人嗎?唉,他又老又窮,可是他也不愿意回到哈佛爾來找我們,他一定也知道我的父母會怎樣對待他吧。可是就這樣離開他,不是等于要拋棄他了嗎?如果親情都要被金錢所代替,將來我又要怎樣來面對我的父母呢?哦,我的叔叔,可憐的人。我能幫助他嗎?好像我什么也幫不上,我還那么小。如果可以,我愿意再多給他一小費,哪怕只有十個銅子。親愛的于勒叔叔,愿你獨自一人安好,不要凍著餓著。
★點評:
小作者的這段內心獨白是在和自我對話,并且使用大量的設問和反問句來使自己的心理活動更加深入,一步一步揭示出自己想要表達的主旨。同時小作者嘗試從不同角度來進行內心獨白,使心理活動更有真情實感。
心理活動描寫,不是做刑偵現場的犯罪心理分析,也不是做科學研究的實驗數據收集。有一句話叫“見一葉而知深秋,窺一斑而見全豹”,無論從哪個角度進行心理活動的描寫,都是為了幫助我們豐富人物性格,確立人物品性。從微寫作的角度來說,由此一斑,得窺人物個性,能豐富我們的寫作內涵。海明威在談到自己對文學創作的理解時說:“冰山運動之雄偉壯觀,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不管我們能夠呈現出來的是幾分之幾,你的精神世界,決定你的氣度。
★微口訣:
我們一起來念一念微寫作口訣結束今天的學習吧:
人物描寫方法眾,微點聚焦意態濃。
內心獨白傳真情,抒陳心聲顯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