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塵

武漢小伙張希祉陪護病重母親4年多,他悉心照顧母親的同時,用相機記錄下母親抗癌的過程。去年,他的攝影作品《媽媽》在亞洲大學生攝影大賽上,從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8萬余件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了特等獎。
“輪到我回報您”
2014年元旦前,張希祉在武漢某高校讀大四,正當他緊張備戰研究生考試時,突然得知媽媽身體狀況很不好。
當天晚上,張希祉便回了家,他悄悄地向爸爸詢問媽媽的病況,爸爸沒有瞞他:“媽媽患的是肺腺癌,咱們都是男子漢,可要撐住啊!”
母親生病后,父親經濟負擔很重,還有巨大的工作壓力。張希祉做出了一個決定:放棄考研,去照顧母親!
一直被父母呵護的張希祉,從來沒有單獨照顧病人的經驗。剛開始,他能做的就是對母親寸步不離的陪伴。母親手術后嘔吐不止,張希祉不停地給她捶背,讓母親緩解痛苦。
母親病倒后,張希祉從零學起,慢慢掌握各項生活技能和陪護知識,朱建麗十分享受兒子的照料,但她又心疼兒子。術后第三天,看著兩夜幾乎沒合眼的兒子疲憊不堪,她流著淚說:“你受累了!”張希祉攥著母親的手,笑著說:“老媽,看您說的,這么多年都是您照顧我,現在輪到我回報您了!”
“學會50道家常菜”
張希祉從小到大很少進過廚房,上大學后雙休日回家,也是媽媽把飯菜做好、盛好放到他跟前。習慣了飯來張口的張希祉為了讓媽媽吃上家里的味道,下定決心學習做飯。
聽兒子說要學做飯,母親既欣慰,又擔心,欣慰的是兒子自從她生病后,一夜之間長大了,現在還要給她做飯。可她又擔心兒子切菜會切到手,被油燙到了怎么辦?聽了母親的擔心,張希祉開玩笑地說:“媽,我知道你心疼我,可你都把我寵成嬰兒了,從現在開始,我至少要學會做50道家常菜!”
張希祉學做的第一道菜是國民菜——西紅柿炒雞蛋,這道菜雖然簡單,張希祉卻費了好大勁兒,一開始油倒多了,油溫過高,火突然一下子從鍋里燃起來,讓他捏了一把冷汗。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張希祉終于做好了這道菜,又燒了個青菜,用電飯煲蒸好米,送到病房里。第一次吃兒子做的飯,母親激動得淚水橫流。她向兒子豎起了大拇指。
慢慢地張希祉學會了做魚、煲湯,武漢的夏天室外溫度有40度,張希祉在廚房里揮汗如雨。
母親喜歡吃自己做的菜,讓張希祉很是自豪,他白天買菜做飯,晚上貼身陪護。母親心疼他,就對兒子說,如果扛不住就請個護理吧。但張希祉覺得,別人照顧不如他用心,有他在身邊,母親踏實而安心,這種感覺是花多少錢都買不來的。
兒子陪在身邊讓母親很幸福,但她總感覺拖累了兒子,尤其是兒子為了她放棄了考研。
2015年春節后,母親的病情反復,有加重跡象,經過兩次痛苦的化療,一向堅強的母親幾近崩潰。為了激勵媽媽重新燃起對生活的信心,張希祉決定考研,并和母親簽訂了激勵協議,他努力考研,母親努力接受隨后而來的兩次化療。
張希祉很快備齊考研用書,母親在另一個房間休息,他在自己的書房看書,看書看累了,就給媽媽削個蘋果,聊一聊。母親的病反反復復,有時候她流露出悲觀的情緒,張希祉就勸她:“老媽,你看我在堅持,等你安穩了以后我一定能考上,我要把你的愿望給實現了。”
就這樣,張希祉陪在母親身邊復習了兩年,兒子用心良苦,母親重新鼓起了與病魔搏斗的勇氣,母親的病情逐漸穩定,2016年,他報名參加了研究生考試。
“堅強地活下去”
考研的結果很好,當張希祉準備去心儀的學校參加面試,訂好車票整裝待發時,母親的癌細胞有向腦部轉移的跡象。
張希祉果斷退了票,選擇到武漢的一所高校面試,并順利拿到了錄取通知書。入學后,張希祉選擇了走讀,每天上完課,都趕回家陪伴母親。有了他的陪伴,母親的情緒一直很穩定。
自母親生病后,張希祉拿起相機,記錄下母親抗癌的點點滴滴。母親非常配合地讓兒子拍照。張希祉告訴母親,他拍出的照片都是原生態,讓她越自然越好。
放化療使母親的皮膚逐漸枯萎下去,頭發也隨之脫落。一次,她捧著掉落的頭發黯然神傷,張希祉含淚按下了快門,母親那些掉落的頭發讓他聯想到了生命的凋零。
母親化療后腿部腫脹,洗頭成了難事兒,張希祉就學著給母親洗頭,第一次洗頭不得要領,把母親的頭弄得滿是泡沫,母親安慰兒子別灰心,按著她說的要領一步步來,這期間張希祉趕緊按下快門,留下了影像,這張照片也成了母親患病后的最溫馨記憶。
平時只要周末天氣好,張希祉都會推著媽媽逛公園、拍照片,他希望能為媽媽再拍個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如今,母親目前正服靶向藥治療,她動情地說:“兒子的陪伴就是最好的靶向藥,我最想做的就是堅強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