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1,4-丁二醇”,很多人都會覺得耳生,但是說到PBT工程塑料和PBT纖維,很多人會立刻聯想到“新材料”。1,4-丁二醇就是生產PBT工程塑料和PBT纖維的基本原料,PBT纖維更是時下國際賽場上游泳衣、體操服、健美服、網球服、滑雪褲的材料首選。然而,就是這種材料,在很多年前其量產還受制于國外。
9月10日,《科學導報》記者來到了山西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見到了為我國1,4-丁二醇實現量產立下汗馬功勞的趙永祥教授。“20世紀九十年代,國內1,4-丁二醇(BDO)需求量急劇增加,價格居高不下。國外公司只出口產品而不向中國轉讓技術,我國的1,4-丁二醇完全依賴進口,導致下游產品發展不起來。”趙永祥向記者介紹道。
一次偶然的機會,山西三維集團買回了一套二手設備,用于1,4-丁二醇生產。設備是買回來了,但是技術對方卻不肯開放,于是,山西三維就組織技術力量自己攻關,開發出了自己的工藝包,建成國內首套2.5萬噸/年炔醛法1,4-丁二醇裝置。然而,該裝置運行投產后,產品還沒達到商品化質量標準。
“我們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始與三維集團合作的。”趙永祥說。2003年,山西大學與三維集團簽訂了加氫催化劑的技術開發協議,經過5年多的技術攻關,經歷了催化劑的實驗室研制、工業放大、工業側線試驗,2008年3月,山西大學研發的HC-08催化劑正式在山西三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4-丁二醇工業生產裝置上應用。
“一舉獲得成功。”想起當時的情景,趙永祥仍然有些激動,“與原使用的BASF催化劑相比,時空收率提高了20%,純度達到99.8%,質量達到了國際一流品質。從而形成了中國第一條高純度、優質1,4-丁二醇的生產工藝……”趙永祥越說越興奮,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山西三維乘勢而上,在趙永祥團隊的支持下,大膽對加氫反應器進行了放大,以加氫催化劑為基礎設計的高壓加氫體系,又新建了一套產能4.5萬噸/年的1,4-丁二醇生產裝置,使公司1,4-丁二醇產能擴大到7.5萬噸/年。如今,三維集團用趙永祥團隊為其量產量身打造的加氫催化劑,與河南開祥、河南煤化、新疆國泰新華礦業形成了總產能51.5萬噸1,4-丁二醇生產規模,滿足了下游聚酯類高端領域的需求。并且質量、效益都超越了國際現有水平,呈現出強大的技術和市場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