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俊豪



繁忙的中國廣西防城港港口,熱火朝天,起重機揮臂收手,景象壯觀。來自世界各地的貨輪在此中轉裝卸,煤炭、鐵礦石和硫磺等大宗貨物,通過鐵路、公路等,源源不斷地運至中國內陸腹地。
打造鐵海聯運雙向通道,防城港底氣在哪?
防城港處于北部灣經濟區的核心區域,是中國內陸腹地進入東盟國家最便捷的主門戶,也是中國通往西亞、歐洲、非洲、大洋洲海上運輸距離最短的港口;港口擁有泊位43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33個、20萬噸級泊位2個,綜合通過能力超過1.5億噸,貨物年吞吐量超億噸。
依托這樣的區位優勢和優良港口,防城港不遺余力地打造東盟—防城港—中國西部—歐洲的鐵海聯運雙向通道,實現了與“渝新歐”“蓉歐”等中歐班列有機銜接,使防城港成為“一帶一路”陸海新通道的重要樞紐港之一。
現在,來自東盟國家的貨物,經海運到達防城港后,再原箱通過碼頭的鐵路運輸網路,70多小時就可運抵重慶、成都等地。布局在防城港的工業基地更是可以利用深水港的海運優勢,實現原料從國外到國內的最短運距。如在柳鋼集團防城港鋼鐵基地,鐵路線直通20萬噸碼頭,海外礦石通過海運可直抵工廠,節省了大量運輸費用。
新通道建設的受益者
8月15日,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以下簡稱《總體規劃》),明確將北部灣港打造成為陸海新通道國際門戶,其中防城港重點發展大宗散貨和冷鏈集裝箱運輸。這一戰略定位,充分切合了防城港借助陸海新通道而發展的方向。
受益于陸海新通道的日益暢通,防城港如今已經成為中國—東盟冷鏈經濟的重要基地、區域性冷鏈物流樞紐中心、大宗貨物交易集散中心。
從2018年10月首次開行防城港至西南地區的鐵路冷鏈專列到2019年4月,防城港發送至四川的冷鏈專列105列、835箱、3.2萬噸,防城港的新鮮海鮮源源不斷地“跳進”了四川火鍋里。大宗貨物方面,2018年防城港往西南地區開行多式聯運班列1443列、14.43萬箱,同比增長15%。
除了物流規模和貿易量的提升,西部陸海新通道還加速了防城港臨海工業發展。
廣西金川有色金屬有限公司,母公司深居甘肅內陸。此前進口礦石要從連云港上岸,經過隴海線運送至甘肅,運費高成為突出痛點。在防城港投資建廠后,從南美、非洲等地進口的礦石運輸成本大幅降低,陰極銅、硫酸等產品就近銷往中國華南地區和印度、越南等國家。靠近原料產地和銷售市場,吸引了眾多企業到防城港投資,防城港逐漸成為承接產業轉移的新洼地。
數據顯示,2018年防城港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1391.38億元,同比增長9.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5%,連續多年增速排在廣西前列,產值超億元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98家。
據防城港市副市長張海介紹,借助陸海新通道重要節點的優勢,防城港正重點推進鋼鐵、有色金屬、能源、糧油食品等支柱產業升級發展,延伸上下游產業鏈,推動傳統產業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
智慧物流為鐵海聯運“錦上添花”
《總體規劃》提出,要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加快公共信息平臺、市場信息平臺建設。此時“運的易”與防城港政府簽署建設智慧物流總部基地項目,可謂是正當其時。
“運的易”是廣西聯豪集團有限公司自主研發并運營的智慧物流大數據平臺,它以物流信息交易為核心,整合社會零散車源及貨源,為交易雙方提供信息撮合、運輸管理在線交易等服務。此次“運的易”與防城港簽署建設智慧物流項目,將為防城港進一步融入陸海新通道建設提供有力的支持。
首先,鐵海聯運是陸海新通道的主要物流組織形式,但是鐵海聯運存在著無法送貨上門等局限性,需要公路運輸的配合。“運的易”平臺自身優勢在于公路資源的整合,與防城港結合,可以有效整合航運和鐵路資源,促進多式聯運的發展。“運的易”平臺數據顯示,采用多式聯運運輸方式,比單純的公路直達運輸要降低30%的運輸成本,而且在運輸時效方面,要遠遠優于單純的鐵路和航運。
其次,鐵海聯運的發展關系到多個環節、多個參與主體,其中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仍然限制著物流通行效率提升。“運的易”在防城港建設物流大數據中心,依托互聯網強大的物流數據支撐,銜接物流全產業鏈,將促進信息的互聯互通,提升防城港鐵海聯運的一體化服務能力。
再次,“運的易”整合了多式聯運的整個流程之后,可減少傳統的分段運輸存在的時間損失、貨物破損和盜失風險,以及有關單證和手續的復雜性,也能夠降低多式聯運全程的物流費用,進而提升企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這些無疑會滿足企業的核心需求,對企業構成更大的吸引力。
《總體規劃》的發布,標志著陸海新通道建設進入快速發展的新階段,防城港鐵海聯運也面臨著升級發展的需求和挑戰,“運的易”這樣的平臺將為防城港提供“互聯網+”的解決方案。有了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加持,防城港將在陸海新通道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也將成為陸海新通道中更大的受益者。
·聯系編輯:13059694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