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傳
已經87歲高齡的沈偉真,如今仍忙碌在印尼新聞采訪第一線,并通過一篇篇報道和評論展現中國大好河山,反映中國日新月異的變化,介紹中國改革開放和各領域建設成就。他說:“我家庭的命運與中國的命運緊密相連,我對中國充滿了感激和熱愛。”
一頭白發,一張透露滄桑又友善的笑臉;一身樸素的穿著,一個已經陳舊的攝影包……在印尼首都雅加達舉辦的中印尼兩國交流合作及華社活動的新聞現場,時常可以看到這樣一位拿著相機的老記者在忙碌。
這位被同行呼為“沈老”“老沈”或“沈老師”的人名叫沈偉真,是目前工作在雅加達新聞一線堪稱年齡最大的記者,兩天前剛剛度過87歲的生日。
在其位于雅加達市中心的家中,記者拜訪了這位長者。
沈偉真祖籍廣東梅州,1932年出生在印尼西加里曼丹省一個小村莊,小學和中學讀的都是中文學校,高中還沒畢業就走上講臺,先后在印尼巨港、楠榜、雅加達的中文學校教授中文和歷史、地理,并曾在當時的《火炬報》兼職當外勤記者。
20世紀60年代中期因印尼政局變幻,中文報紙被取締、中文學校被關閉,沈偉真不但失去了鐘愛的弘揚中華文化的工作,連生活都陷入了困境。為了生計,此后數十年他在理發店當過幫工,在面包廠、運輸公司、電線廠當過工人,在油漆店當過推銷員……但他并未放棄興趣,應外界急需印尼華人社會信息的要求,他經常寫文章郵寄到中國《華聲報》和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香港等地的中文報紙發表。
沈偉真說,送年幼的孩子到中國接受教育是他當年的夢想。克服諸多困難和阻礙,1967年,他終于將年僅8歲的女兒和6歲的兒子送回中國。
沈偉真說,兩個孩子在中國得到很好的照顧和培養,并且成家立業過上了安定的生活。“看到他們今天的幸福,我們老兩口也倍感安慰和自豪。”沈偉真說,如果沒有富強起來的中國,兩個孩子就不會有今天幸福的生活,所以他的家庭的命運與中國的命運緊密相連。
世紀之交,印尼中文報紙解禁。2000年《千島日報》創刊后,沈偉真隨即成為該報駐雅加達記者。除報道印尼與中國兩國友好交流合作、華社的積極動態外,他還年年到中國,或探望子女或旅游或參加各種文化交流活動,同時通過一篇篇報道和評論向印尼人民介紹中國山河美景還有中國改革開放帶來的各領域日新月異的變化。
“能在有生之年為弘揚中華文化繼續作貢獻的夢想也實現了。”沈偉真說,看到如今印尼與中國的關系這么友好,華人在印尼的地位提高,越來越多中國企業參與印尼的建設和發展,兩國各領域合作緊密,他感到非常欣慰。他表示將繼續用筆和鏡頭,為兩國友誼大廈添磚加瓦,并祝愿中國人民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來源:中國新聞網,有刪改
·責任編輯:黃昱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