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冰


把握著背靠大西南、面向東南亞的區位優勢,中國防城港市多年來一直積極投身于港區及其配套設施的建設。如今的防城港市已坐擁一座吞吐能力超1.5億噸的西部大港,也培育出了發展現代物流業的一畝良田。
在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宏觀背景下,體量巨大的物流業也走在轉型升級的道路中。為助力物流業實現更優質的資源配置,提高產業生產力,中國防城港在推進“互聯網+物流”上持續發力。這其中,建設智慧物流園區確為一項務實之舉。
建設智慧物流園區,走“互聯網+物流”之路
在物流產業鏈條中,物流園區可謂核心地帶:既為進出貨物提供了集散地,又為大型廠商提供了采購與分銷的物流平臺。因此,物流園區功能的發揮水準會直接影響到貨暢其流目標的實現。
目前,中國已經投入建成或在建的物流園區超過1200家,各地規劃建設的物流園區更是有數千家之多。誠然,在專業化、規模化的原則下,物流園區可以有效地組織物流活動。但是,許多物流園區的運作仍存在市場輻射小、園區布局不合理、管理粗放、技術含量和信息化程度較低等現實短板。這使得物流園區的服務功能和運營水平大打折扣。跟上“互聯網+產業”的大趨勢,是當前助力物流產業轉型的可行之策。
據悉,中國防城港市將于2020年著手建設運的易智慧物流示范園區,園區建設項目包含冷鏈物流與倉儲、停車場、車后維修配套及加油、加氣、充電綜合站。針對當前物流園區發展中服務標準不明晰的痛點,運的易智慧物流示范區建成后將通過園區聯盟,整合各地物流園區資源,打造統一的服務品牌,規范行業服務標準。
在互聯網時代,傳統物流業態弊端逐漸顯現,不少企業將目光投至物流業的智慧轉型上。廣西聯豪集團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一員,開發出了如今的運的易智慧物流生態平臺。在“互聯網+物流”的思路下,運的易智慧物流平臺不但積極搭建線上平臺,同時關注到了線下物流園區聯盟的拓展。
在防城港市優惠政策的支持下,迎著國際陸海新通道建設的新機遇,防城港市積極投建運的易智慧物流示范區,便是推動“互聯網+物流”落地以助力物流產業發展的產物之一。防城港運的易智慧物流示范園區旨在通過專業化、規模化的原則組織物流活動,將眾多物流鏈條的相關企業集中在一起,發揮整體優勢,以實現園區物流的專業化和服務專業化、集中化。
園區聯盟帶來產業發展“加速度”
值得關注的是,防城港市智慧物流示范園還將成為運的易建設物流園區聯盟的重點。通過線上平臺的技術支持,運的易將與全國各地的物流園區合作,對外輸出技術和管理經驗,實現物流園區的聯網,開創防城港物流發展新模式。在園區聯盟的助力下,融合各物流園區資源,實現跨區域、大范圍的資源配置。
資源配置帶來的最直觀利好體現在園區的經濟效益上。園區聯網可以將單個園區的地區服務能力變成面向全國的服務能力。只要生態圈覆蓋范圍的業務,原本單一園區無法承接的業務,通過園區聯網就能夠實現跨園區、多園區承擔。而面對貨物重復性運輸問題——這一傳統物流業中的頑固痛點,園區聯盟可通過聯網,有效實現園區之間倉儲、運輸資源的融合,從而減少重復性物流運輸,避免“回頭貨”。通過平臺智能匹配系統,還可以將各園區內不同從屬的貨物進行匯總,統一分配運輸資源,從而保證運輸能力能夠被充分利用。此外,“互聯網+”的物流生態下,物流園區內的技術產業也能夠借勢發展。
除了在園區聯盟范圍內實現資源配置,互聯網平臺的信息共享還有可能吸引更多社會資源投入到物流領域中。根據相關報告,每個物流園區平均融合社會車輛10939輛,按照全國20%的園區聯網的體量計算,每增加10%的車輛,園區聯盟將可能增加超過26萬輛社會車輛資源。這不但給眾多私人車主帶來盈利機會,同時也為社會提供了30萬以上的就業崗位。
就社會效益而言,智慧物流園區的建設還將改變世人對物流行業的傳統偏見。長期以來,物流行業在人們心中的形象一直與“高、大、上”不沾邊,一些人甚至對物流行業持有“臟、亂、差”的刻板印象。而在“互聯網+物流”的業態轉型下,隨著諸如防城港市運的易智慧物流示范區的園區建設和運營,物流產業的整體信息化水平將得到提高,結合物流產業自動化、智能化水平的提升,物流產業將逐漸在社會上展現其高技術含量、高素質的一面。
·聯系編輯:25335510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