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冰



轉眼,2019年已經過半。這半年來,雖然國際經濟環境復雜多變,中美貿易摩擦影響持續顯現,但中國對外貿易仍然表現出很強的韌性,繼續保持了較為平穩增長的發展態勢。
與此同時,在“一帶一路”倡議、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建設、以及中國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持續推進下,比鄰而居的中國與東盟,其雙邊貿易也取得了可圈可點的成績,呈現出合作日益密切、活躍之勢。
進出口產品結構持續優化
從中國進出口產品結構來看,隨著中國工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企業更加注重核心技術研發、自主品牌打造和產品質量提升,將“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中國品牌”升級。在這過程中,中國機電產品對外貿易迎來發展新契機,成為中國出口主打產品,占中國出口總值近6成。與此同時,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因生產和生活需求,中國對原油和煤等大宗商品的進口量增加。
東盟超越美國成為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日前公布的2019年上半年中國外貿進出口相關情況,2019年以來,主要貿易伙伴持續分化,是中國外貿發展的一大特點。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中國對美貿易持續下滑,對歐盟、東盟等主要貿易伙伴進出口增長。2019上半年,中國對東盟進出口總值為2918.5億美元,同比增長4.2%,占中國進出口總值的13.5%,東盟已超越美國成為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其中,中國向東盟出口達1645.2億美元,較2018年同期增長7.9%;中國從東盟進口達1273.3億美元,下降0.2%。
越南繼續保持中國在東盟最大貿易伙伴的地位
在中國—東盟雙邊貿易額排名中,越南、馬來西亞和泰國位居前三位。其中,得益于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中越雙邊關系的推動,近年來中越兩國不斷深化經貿合作,雙邊貿易蓬勃發展,2019年上半年,越南仍保持中國在東盟最大貿易伙伴的地位,中越雙邊貿易額為699.3億美元。而馬來西亞、泰國等經濟較為發達的東盟國家與中國開展雙邊貿易有著雄厚的經濟基礎和較強的互補優勢,與中國的雙邊貿易額僅排在中國—越南之后,分別為573.5億美元、429.4億美元。
睦鄰友好關系助力雙邊貿易發展
從中國與東盟各國貿易比較來看,馬來西亞、泰國和新加坡在與中國的貿易往來中表現依舊活躍。而越南、馬來西亞與中國的進出口、進口、出口貿易額均在東盟10國中位居前三位。
而柬埔寨、老撾、緬甸等國家與中國的雙邊貿易實現了快速增長,一方面是得益于政府高層的推動,其與中國的經貿合作關系日益密切;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近年來這些新興經濟體經濟發展迅速,隨著“一帶一路”及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的建設,以及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平臺的助推,雙邊貿易發展有了廣闊空間和眾多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