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文
摘要:一提到西方藝術的流派,印象派肯定是最出名的派別之一,而印象派里最出名的畫家,那就應該是克勞德·莫奈了。甚至一些外行人都認為莫奈就等于印象派、印象派就是莫奈,這么說其實也有一定的道理,畢竟印象派這個名字的來歷,就是因為莫奈的畫,而將印象派原則執行的最徹底、最深的也是莫奈,他將畢生精力獻給了對西方畫界產生了重要影響的印象主義,從而為掀開西方現代繪畫史新的一頁。塞尚曾經評價過莫奈,他是這么說的:“莫奈只不過就是一雙眼睛,但是那是一雙多么美妙的眼睛啊。” 僅僅是遵循戶外寫生和色彩分割法這兩個最基本的印象派原則,而他卻畫出了別人無法達到的那種絢麗,幾乎所有的畫家都羨慕莫奈的眼睛,他能夠看到別人根本看不到的色彩,能夠看到在一團灰色里面,有哪些純色在起作用,同樣,他也能用這雙眼睛去還原最美麗的自然。
關鍵詞:莫奈;印象派;光
一、中了繪畫的毒
克勞德·莫奈的父親庫路多·阿多洛夫·莫奈是一位商人,在法國勒阿弗爾經營著一家雜貨鋪。莫奈跟著父親在當地上學,學習成績并不是很理想,但是由于父親的店里通常比較忙碌,所以就對莫奈進行放養,并一直維持這樣的一個狀態,以至于他在班上的成績總是排在倒數幾名的位置上。即使如此,莫奈還有一個特殊的愛好——繪畫。
他們所居住的這個小鎮子上并沒有美術學院,沒有美術館,更沒有畫室,莫奈根本就沒有辦法去接受正規的美術教育,只能讓是自己畫著玩。這種放養的狀態有好處,也有壞處,壞處就是在莫奈十六歲之前,一直認為所謂的繪畫就是指畫漫畫,因為他總是在書和報紙上看到那些又簡單、又夸張的東西,帶給他最基礎的繪畫訓練;好處就是他沒有被任何的陳腐的思想熏染過,當他遇到第一個老師的時候,他還想一張白紙一樣單純。機緣巧合下,莫奈遇到了歐仁·布丹,并很快變成了布丹的小跟屁蟲,整天跟著他,求他講畫,看他畫畫,甚至還偷偷跟著布丹出去寫生,偶爾也會用布丹的油畫顏料試試,這一試就不撒手了。好在莫奈有個喜歡藝術的姑姑,他便求著姑姑給他也買了一套油畫顏料,有時間就跑出去寫生。當他的父親想起來去阻攔時,已經晚了,莫奈已經深深地中了繪畫的毒。
二、成就了莫奈的《日出·印象》
布丹曾對莫奈說:“當場畫下的任何東西,總是有一種以后在畫室里所不可能取得的力量、真實感和筆法的生動性。來自大自然的寥寥三筆,勝過畫架上兩天的室內工作。”所以在莫奈一生的繪畫生涯中,也是一直遵循布丹說的話去執行,他對大自然的熱愛超過了對任何事物,他愛極了巧奪天工的自然風景,也愛極了寫生給他帶來的愉悅跟暢快。
使得莫奈成功打進油畫圈,并開創了新的繪畫時代的著名油畫作品《日出·印象》,也是他通過寫生來表達的對大自然的崇拜,這幅畫所描繪的是勒阿佛爾港口,作為一個雜貨商的兒子,他打小兒在這里生活,畫面顯示著一輪橘紅色的朝陽正緩緩升起,清晨的太陽還不足以驅散籠罩在小船上的藍色霧霾,卻有足夠的能量在寒冷早晨的紫色海面上潑上一片橘紅色的反光,連筆觸都是“直接戳點”的,并沒有細節的描寫,但卻將晨霧中不清晰的港口惟妙惟肖的描繪出來,水面上波光粼粼,并不是很準確地戳點使那些小船若隱若現。它突破了傳統畫法,不再一味地使用醬油調子,是畫面的色彩豐富,標志著一個繪畫的新的時代的到來,毫無疑問,假如你習慣了那些完美的、細膩的古典繪畫,它們層層疊疊、細致入微,那么在莫奈的成品上看,就跟最初要準備繪畫時需要的草圖差不多。
每個新的時代的到來,無一例外地會受到傳統的打壓與批評,當即評論家路易斯·勒羅伊就直接站出來,并譴責他,借用《日出·印象》這個標題,來嘲諷以莫奈為代表的要求革新創造的畫家,稱他們為“印象主義”。但是歷史總有辦法對付這群憤世嫉俗的人,很快這位評論家便嘗到了苦果,他對莫奈的那些刻薄的評價在當時的反響并不小,但是這并沒有讓莫奈這群年輕人受到打擊,實際上卻催生了一場使整個藝術界震驚的藝術運動,正因為勒羅伊給了“印象派”一個名字和身份。
三、莫奈與雷諾阿的對比
雷諾阿一直都是跟莫奈走的最近的畫家,他們一直都是會在一起寫生,他們之間互相影響,但始終都保持著各自的特點,雷諾阿的畫更愿意關注人物,而莫奈對于人物和風景則是一視同仁,在他的畫里面它們全是光的載體。莫奈和雷諾阿兩人在同一年,而且是在完會一樣的地點創作了名為《青蛙塘》的繪畫作品。這就不得不把這兩個藝術家進行對比和比較,特別是兩幅面描繪的是幾乎同樣的場景,這是一個寧靜、隨意的畫面,其中一群穿著休閑得體的度假者正在一處頗受歡迎的地點放松享受。兩幅畫都以一個圓形小島上的社交聚會為中心。小島離岸只有數米,一座狹窄的木浮橋從左邊伸過來與岸連接。其他人在畫面右邊的咖啡店里交談,或在島的遠處愜意地暢游。畫面近景處停泊著的小船在水面上輕輕搖動,陽光使淺淺的漣漪反射出銀色的光斑。兩幅畫的背景里,均用一排枝葉茂密的樹木勾畫出地平線的邊緣。
莫奈原本只打算畫一幅素描,以便為一幅大得多、精細得多的作品做準備,滿心歡喜的希望能夠被沙龍所接受。不論它是否只單單是一幅素描,這幅畫是早期印象派的優秀例子:粗線條地描繪,著色鮮亮,快速完成,描繪了一個現代的資產階級題材。出于同樣的理由,雷諾阿的版本也是早期印象派的優秀作品。但是,這兩幅畫在風格和筆法上卻相當不同。雷諾阿將注意力放在人物上,把這些集會上人物的衣著、表情和他們之間的互動作為描繪的主要關注點。而對于莫奈來說,人物并不是他畫面中的重點表現對象,能使得他提起感興趣的便是那大自然的風光,他最喜愛描繪光落在水面、劃艇上的效果。
莫奈曾經說過:光是畫中的主角,莫奈在進行繪畫的過程當中細化通過光影和色彩來表達物象的瞬間影響。
四、巔峰
莫奈這種無憂無慮,每天只有繪畫的日子過得相當快活,直到有一天,莫奈的資助人呂埃爾突然給莫奈寫信說:“我在英國的工廠破產了,克勞德,真的對不起,從今天開始我再也不能給你發工資了,但是我仍然盡可能地去支持你,也希望你能理解我。”莫奈只能是舉家班會巴黎,在凱旋門附近租了個小住宅,勉強安頓家人。幸運的是在這不遠就是當時最大的一個火車站——圣拉查爾火車站,莫奈經常在車站徘徊,研究火車在進站出站時所噴出來的白色煙霧,透納曾經畫過這個景象,那磅礴的氣勢振奮人心,并給予這些煙霧太多的浪漫和幻想的氣息,而莫奈更喜歡原原本本的去記錄它們。
通過一系列的溝通,莫奈進入到站長為他專門空出來的站臺,在車頭緩慢的開過來,再緩慢的開出車站中完成了《圣拉查爾火車站》系列作品,當它們在第三屆印象派展覽里出現時,所有人都喝彩,那種宏大的構圖、生動的色彩、火車運動中那模糊的形態,讓每一個觀看的人好像都能聽到那刺耳的汽笛聲和輪組的摩擦聲,火車是當時文明的標志物之一,它給當時的人們帶來的共鳴是非常深刻的,就像是經歷過戰爭的人聽到槍聲時那種由內而外的感觸,莫奈把這種感觸給完全地釋放出來,這是一個日常生活場面的實際“印象”。
莫奈一直向往于光線穿過火車站的玻璃頂棚,再照射到火車蒸氣焰云上面的效果,向往于從模糊之中顯現出來的火車頭和車廂的形狀,莫奈始終相信光線和空氣產生的神奇效果是最為重要的,他巧妙地平衡了畫面的調子和色彩,這幅畫出色的表現了力量、空間、對比和運動。自此,莫奈成功地把自己推向了“印象之王”的寶座。
參考文獻:
[1]羅中立著.由印象派畫展引發的思考[J].美術,2005(02):50-
51.
[2](英)威爾·貢培茲著,王爍,王同樂譯.現代藝術150年:一
個未完成的故事[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3.
[3]何政光著.莫奈繪畫印象大師[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4]孫昊.莫奈的光影世界[J].文藝生活,2012(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