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共教育是隨著社會進步和人們審美水平提升而涌現出的教學理念,近年來國內的美術場所建設加快使得配套的公共教育服務得以延伸,真正發揮美術館公共教育職能需要構建公眾的審美主體性和普及性,旨在進一步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公眾審美素養。
關鍵詞:美術館;公共教育;職能;審美水平
政府部門為加強文化建設扶持美術館的發展使得公益性文化事業公共文化建設得以逐步推進,旨在讓全體國民共享藝術文化的成果提升國民素質和整體的審美水平,從而彰顯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歷久彌新。美術館公共教育是借助優秀藝術作品的鑒賞活動和審美指導提升關系欣賞水平和審美趣味的教學,強化美術館的公共教育職能需要引導大眾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藝術的視角審視生活,幫助開闊思想豐富情感體驗從而進行藝術審美和創作活動,實現傳播美術知識和培養審美素養的能力。因此,重視美術館的公共教育職能需要更新觀念完善教育體制,逐步拓展素質教育的氛圍使得美術館成為服務公眾提升全民素質的關鍵因素。
一、強化美術館審美功能,普及公共教育范圍
美術館公共教育職能普及需要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設計,發展線上線下多種渠道的建設方案打造集藝術審美、公共教育于一體的美術館,普及公共教育的范圍惠及大多數公眾從而使得公眾近距離接受藝術提升基本認知和文化素養。主要的美術館藝術教學模式包括以下幾種:第一,導覽式公共教育設定符合大眾主流審美的藝術展覽,形成符合新時期文化的公共審美;第二,定期舉辦講座活動為公眾介紹不同流派不同藝術家的書法藝術使得公眾提升審美修養;第三,拓展培養內容展開藝術審美活動,鼓勵公眾積極參與到審美教學中有利于發揮美術館的積極作用。
例如,有效進行藝術導覽活動需要設計鮮明符合公眾的主題,以“二十世紀中國都市的審美”“齊白石筆下的草石世界”“當代名家藝術展”等等展覽活動,同時還可以利用互聯網進行審美教學提升公眾的藝術水平;美術館承辦的講座有利于大眾欣賞優秀作品和提升文化素養,了解我國古代現代的藝術形式和頂峰從而形成個人內心的認同感,“鄭板橋書畫真偽辨別”有利于公眾增強藝術鑒賞能力,“超現實主義畫法”使得公眾了解這種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法和“光影下的藝術感”突出色彩對比烘托了作品表現力。
二、進行美術館有效建設,塑造高效教育模式
隨著我國在美術館公共教育職能方面的不斷探索已經形成了一套高效的建設模式,把美術館建設挑戰變成動力設計于符合公眾需求的有效教學形式,逐步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傲人成績得到了公眾的認可。美術館公共教育區別于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具有獨特的優勢和教學特征,受眾是公眾和資源的共享使得美術館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必須要加強建設營造積極有效的教學情境打造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和靈活的美術館內容,使得公眾在體驗過程中感受到藝術魅力提升審美體驗和個人收獲感,從而培養想象力和藝術審美能力提升美術專業知識和素養。
例如,在美術館建設過程中創造性開展多種教育活動需要豐富美術館教育內容,重視形式的新穎和內容的趣味多彩有利于普通公眾的有效參與。比如面向成人、兒童和老年人美術館要進行針對性的設計,專業性強的學術討論會需要對有一定美術功底和藝術修養的人開放,普及為主的講座活動要結合社會主流需求,對于青少年有必要進行專題教育利用新媒體新技術進行藝術創作和欣賞活動,不斷拓展美術館的公共教育資源提升教學職能,普及藝術審美教學提升國民的整體素質。
三、豐富美術館教育形式,鼓勵公眾積極參與
美術館的公共教育職能基本出發點是普及基礎知識培養共性認識,結合美術館的公共教育活動實現個性培養和藝術品位的提升。在當今的教育大背景之下美術館公共教育意義逐步凸顯,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彌補了藝術性不足的限制條件實現為人民服務的基本目標,借助優秀的文藝作品發掘背后的資源,實現拓展公眾視野提高國民素的最終意義。美術館公共教育以知識和技能綜合為教育根本,通過對美術欣賞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培養激發人們的創新思維和藝術基本感知能力,從而營造一種樂觀、自信和健康的主流審美潮流使得美術館成為社會教育機構,鼓勵公眾積極主動參與到具體的活動中逐步提升文化藝術修養實現文化自信。
例如,明確美術館公共教育職能內容和要求以后,有的放矢進行建設和發展使得公眾得以提升美術審美水平,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和為人服務提升美術館公共教育的效益。與時俱進和以人為本是美術館教育滲透到普通公眾進行普及的關鍵所在,面對新出現的挑選要進行資源整合創新藝術形式,基于為藝術家服務、為學術服務和為公眾服務的基本認同點定位公共教育的職能,不斷發揮美術館公共教育的重要性承擔起國家公共文化教育的職責,在社會中營造尊重美術和熱愛美術的氛圍。
總而言之,美術館公共教育是一個漫長的教育過程需要不懈的努力和探索,符合公眾的藝術需求進行活動設計以吸引公眾參與其中,最大程度發揮美術館社會教育的積極作用為公眾提供教育資料,從而使得美術館公共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提升審美水平。
作者簡介:陳欣,珠海市古元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