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佳倩?祖雅妮
摘要:近年我國的輔助性器材迅速發展,殘疾人的生活狀況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我國的輔助器材適配率不超過40%,這說明輔助性器材的種類和功能還不能滿足廣大殘障人士的需求。該文以獨臂殘疾人為例,通過對獨臂殘疾人進行實地訪談和調研,及研究市場現有的針對獨臂殘疾人的產品設計,找到研究開發輔助性產品的思路。該文介紹了一種輔助性器材的設計思路:刷牙輔助器。希望這種研究思路能夠給相關從事者提供啟發,并由此設計出更多實用產品,為殘障人士的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
關鍵詞:獨臂殘疾人;輔助性產品;產品設計
一、緒論
(一)課題研究背景
獨臂殘疾是殘疾的一個種類:由于肢體上的殘缺/神經受損及高齡所引發的截癱,獨臂殘疾者無法像普通人一樣運用康健有力的雙手去操作物體以達到自己的目的;于是,與此相關的康復輔助產品及城市基礎設施的細節規劃應運而生。但由于生活中常見的大多數用具類商品都是以肢體健全的人為側重進行生產的,少類針對獨臂殘疾者的商品功能獨立性偏高,僅對獨臂殘疾者生活中所遇到的某一問題進行解決;而生活起居,是獨臂者乃至全人類維持正常生活所不可刪減和替代的流程,具有極低的特殊性;同時也是觸及獨臂者個人隱私最多的一個模塊。因此,在本課題中,我們廣泛搜集案例并針對該人群進行充分調研,試圖獲得一套可用于殘疾人聯合機構及養老院/福利院發放的/提高獨臂殘疾者生活效率的產品,也通過整合及歸納,給有類似想法的設計者提供相應的理論參考或啟發。
據殘聯所提供的最新統計,殘疾人總人數為8296萬人,占人口比例6.34%。包括視力殘疾,聽力殘疾,肢體殘疾,智力殘疾和綜合殘疾。聽力及言語殘疾達2057萬人;智力殘疾約1182萬人;肢體殘疾約877萬人;視力殘疾約877萬人;精神殘疾約225萬人;多重及其他殘疾約782萬人;而世界范圍內的殘疾人現狀如下:他們是世界上最大的少數群體;大約世界上10%的人口是殘疾人。據世界衛生組織稱,殘疾人的數量隨著人口的增長/醫療的進步以及老齡化在持續增長。且在預期壽命超過70歲的國家中,平均每人有8年—11.5%的生命是在殘疾中度過的。
上述的數據不包括普查過程中未觸及的個例,可見殘疾人群體其數量的龐大。殘疾人群體是人類社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提高該群體的生活質量是我們道德層面所義不容辭的,同時也是為全人類謀福。
(二)課題研究內容
本課題所做的產品分析模塊總體分為如下兩大類別——1.適用于普通人日常單手操作的通用設計,即并非僅針對獨臂殘疾人的產品;2.針對不同程度獨臂殘疾人和老年人的設計。歸納已有的通用類產品和相關的研究成果,在歸納的同時,給出可行的建議及通過理性分析與調研所得到的綜合評價,并進一步對其改造發明;后者為對市面上現有的產品進行分析和歸類,通過調研部分獨臂殘疾者總結其生活習慣方面的共性;給同類產品的研究者提供一些可行性方案。
結合獨臂殘疾者不同程度的生理缺陷,總結歸納殘疾人群體所共有的心理特征,使產品的研發不僅考慮到其功能及外觀的實用性,更貼近該特殊人群的生活習慣及其慣常采用的問題解決方法。
(三)課題研究意義
一是發展生活起居輔助產品產業對改善殘疾人狀況有重要意義。
生活起居輔助產品是指為殘疾人、老年人、傷殘人士等提供生活輔助的專門的用品或器具,是幫助能力缺失者改善生活狀況并且提高生活質量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對于能力缺失者而言,生活起居輔助產品能夠很大程度上改善其生活狀況,具體表現為:使其能夠像正常人一樣使用生活中常用的產品、和普通人使用同一種或者相似的行為去使用產品,減少他們心中的異類感。
與大多數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輔助器材產業仍然處于發展嚴重滯后的階段。調查顯示,我國的輔助器材適配率不超過40%,還有很大比例的殘障人士得不到有效的幫助,生活水平還處于較低的水平。同時,企業的生產規模小,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差,研發出現瓶頸的現象還在不斷地阻礙著輔助器材行業的發展。
二是我國生活起居輔助產品產業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現代輔助器具業是囊括制造業和服務業的全新的行業,生活起居輔助產品產業的發展對完善公共服務,促進民生經濟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如今,新科技、新設備、新設計不斷出現,也為輔助產品技術的發展創造了條件。目前,全球市場輔助器具已超過7萬種,從當前需求和市場前景看,中國的輔助器具產業潛力巨大。中國殘疾人近8500萬,據聯合國統計,到21世紀中期,中國將有近5億人口超過60歲。中國將是世界上輔助器具需求量最大、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
二、相關概念界定以及獨臂殘疾人行為心理特征與需求分析
(一)生活起居輔助產品界定、分類、特點
生活起居產品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如洗漱、餐飲方面的器具。生活起居輔助產品是為了解決殘疾人或者弱勢群體不能像正常人一樣使用普通的生活用品而制造的輔助性產品。
生活起居輔助產品主要包括輔助洗漱、穿戴、解決正常生理需求性產品。
除了要保證產品功能實現外,還要充分考慮殘疾人的因素,使產品不僅能適應和滿足普通人的要求,還要同時滿足殘疾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生活起居輔助產品在滿足輔助的智能之外,造型應盡量采用柔和的曲線和大的曲面,盡量減少直線的運用,避免強烈的對比形態;另外,要通過巧妙的造型設計掩藏暴露在外面的機械零部件,消除用戶緊張恐懼的心理;同時,生活起居輔助產品的造型要與產品以及家居環境相融合,創造一個整體和諧舒適的生活環境,達到緩解殘疾人的心理壓力和緊張情緒的效果。
(二)獨臂殘疾人界定及分類
1、獨臂殘疾人的定義
獨臂殘疾人屬于二級殘疾,滿足下屬兩點之一即屬于獨臂殘疾人:
a. 一只手臂截癱,殘肢僅保留少許功能。
b. 一只手臂截肢或缺肢;單上臂截肢或缺肢。
2、獨臂殘疾人的分類
a.手腕以上截癱或者全無(有肘關節)
b.肘部以上截癱或者全無(無肘關節)
c.全臂截癱或者全無(既無大臂也無小臂)
(三)殘疾人的行為特征及需求分析
不同的人群都有其獨有的行為特點,每類殘疾人也有各自的行為特征。我們將會就單手殘疾人的行為特征展開分析。
手的可活動范圍和握力都比普通人要小;難以完成各種復雜動作以及需要雙手的操作,且靈活度和持久力差;身體平衡感稍差。基于這些特點,我們可以知道單手殘疾人在生活起居方面存在諸多不便,比如,擰開瓶蓋,系鞋帶,拿取放置在高處的物品等等。這些足以表明,單手殘疾人的生活需要更多具有針對性的產品來幫助他們完成設施的使用,更加安全無憂地生活。
(四)殘疾人的心理特征及需求分析
不同的社會人群存在不同的心理特點,殘疾人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有著與正常人不同的心理特征。
1、殘疾人的心理特點
殘疾人因為身體的殘疾而與大眾在行為模式和生活方式上有著較大區別,所以產生了特殊的心理特點。
(1)孤獨感:生理抑或是心理的殘疾導致他們的活動范圍、交流對象都很有限,從而產生孤獨感。
(2)自卑感、無助感:殘疾人在學習、就業和生活等各方面都會遇阻,甚至受到不公平的對待和歧視,這種自卑感會久而久之加重。導致殘疾人長期表現為一種屈服、隱忍的狀態,只有忍無可忍的時候才會爆發情緒。
(3)心理敏感且自尊心強、情緒不穩定且反應強烈:殘疾人會過度看重他人的看法,對他人的評價有消極的解讀,引起反感,容易和他人產生沖突。
(4)易怒、暴躁:大多是源自不被理解、不被尊重。
2、殘疾人的心理需求
馬斯洛層次需求論是由美國的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于《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提出的,他將人類需求從低到高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殘疾人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其需求也是按照這樣的次序遞增。
(1)生理需求
生理需求是維持人類需求的最基本要求,其中包括衣、食、住、性等方面,馬斯洛認為,只有這些基本需求得到生存滿足,其他需求才能成為新的激勵因素。科技進步帶來生活水平的巨大改變,使得大部分人的生理需求已經得到基本滿足,其中也包括殘疾人。通過使用市場帶來的有針對性的新產品,殘疾人的生活質量不斷提升。
(2)安全需求
安全的需求要求勞動安全、職業安全、生活穩定、希望免于災難等。肢體的殘缺對殘疾人的生活造成了許多不便,甚至是潛在危險,所以對殘疾人而言,安全需求較健全者更為強烈。我們想通過了解殘疾人真正的需求,來設計出可以排除這樣潛在危險的產品,讓他們的生活起居更加安全無憂。
(3)社交需求
社交需求也是指歸屬與愛的需求,是個人對親情、友情、愛情等的需求,個人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關愛。孤獨感和自卑感是殘疾人顯著心理特征之一,有限的交流活動使得他們的社交需求超過常人。我們想要借助無障礙設計來幫助殘疾人同正常人一樣參加各種社會活動,改變他們與社會的隔離狀態。我們相信,殘疾人可以融入社會,對他們的心理發展將會起到積極有效的作用。
(4)尊重需求
尊重的需求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評價以及他人尊重。人們渴望肯定和稱贊,渴求同情和理解。殘疾人因為自己的生理缺失更加容易產生自我厭惡的情緒,也更容易將他人無意的評論理解成對自己的歧視和排擠,這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有極大的負面影響。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想通過我們設計的產品讓他們可以更加便利、安全且自主地去生活,讓他們發自內心地覺得自己與常人的差別在漸漸減少,恢復自信,這是我們想要給予這個群體的尊重。
(5)自我實現需求
自我實現的需求是最高層次的需求,是指實現個人理想抱負,將個人能力發揮到最大程度,完成與自己的能力相稱的一切事情的需求。即發掘潛力,成為自己所期待的人。由于存在“不指望這塊地收谷子”的社會分類方式,殘疾人的能力被看輕或者是被忽視,他們自身也隨之產生自我否定的意識,不僅他們的潛能、想象力和創造力會受到抑制,他們也會變得消極、不求上進。我們想通過產品帶給他們心理上的健全,從而使他們能有方向有動力地去追趕人生目標、實現自我價值。
三、獨臂殘疾人生活起居輔助產品設計原則
(一)安全性原則
在獨臂殘疾人生活起居輔助產品設計和開發的過程中,產品使用時的安全性是設計師必須也是最先要考慮的問題。在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中,安全需求是一個重要的基本需求。由于生理上的缺陷,殘疾人群對于安全的需求比健全人更為迫切。產品設計時應當充分考慮其安全性,從細節構造到整體結構的穩固性,都盡可能做到穩妥可靠,使用戶在使用時能在心理和生理上都能獲得安全需求的滿足。
(二)易操作性原則
針對獨臂殘疾人的產品的易操作性包含:一、產品的人機界面應當清晰直管地傳達信息,用戶可以很容易地理解產品的使用方式,并且在下一次接觸時可以輕松地回憶起操作方式;二、降低產品的操作難度,用戶可以相對獨立地進行產品的操作,盡可能地減少他人的幫助。產品的易操作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獨臂殘疾人獲得成就感,建立自信心,心態的轉變能使他們更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在精神層面上達到所設計的產品的“輔助”功能。
(三)容錯性原則
容錯性的定義為:容錯性是產品對錯誤操作的承載性能,即一個產品操作時出現錯誤的概率和錯誤出現后得到解決的概率和效率。在產品的使用過程中,失誤和錯誤都不可避免,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到誤操作以及違規操作的可能性,并且將這種可能性以及其帶來的危害降到最低。
(四)通用性原則
設計師在針對獨臂殘疾人的特殊情況做設計時,應當注意到產品面向的對象不該是單一狹隘的。在最大可能的限度內,設計師當提出可方便所有人操作的設計。不同背景(知識、閱歷、地位、身體情況)的人的使用方式也當盡可能相同。
產品的通用性能夠很好地避免對于使用者的隔離或歧視。如one touch 公司推出的自動開罐器,不僅適用于獨臂殘疾人,手部力量不足的老人、孩童乃至任何有相關需求的人都可使用。
四、獨臂殘疾人生活起居輔助產品設計應用分析
(一)通用設計
在設計師們為獨臂殘疾者設計獨立產品的過程中,由于獨臂殘疾者在使用產品時只需一只手臂便可;因此,該類產品的操作往往具有極高的方便性,也為肢體健全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由此劃分出了通用設計這一項,意為適用于普通人日常單手操作的通用設計,即并非僅針對獨臂殘疾人的產品。
首先提一些常用且經典的通用設計;例如牙刷架及自感應水龍頭。對于獨臂殘疾者來說,牙刷架可以提高刷牙前擠牙膏的效率。后者自感應水龍頭,早已被廣泛利用到許多公共場所的建設中。無須手的直接接觸,就可以引導水從管道中流出。這一發明保證了普通使用者的衛生,節省水資源,也降低了獨臂者完成洗手這一操作的難度。
通用設計的研發意在減少普通用戶負擔的同時也刪減或替代了獨臂殘疾者使用的流程,其產品的設計以各種各樣的方法減少了操作的環節,使某些看似必要的操作被省略,或以更加簡便的方式替代。
(二)針對獨臂殘疾人的設計
1、具有“固定”要素的產品設計
對于獨臂殘疾人來說,為了較為方便地使用現代社會中的某些工業產品,會借助口、腿或某些工具來將產品固定,再通過健全的手來進行操作。我們調研所得的產品中,許多產品本身具有“固定”屬性,安全穩定,方便獨臂殘疾人使用。雙手健全的人,在進行一些日常活動,與某些生活起居產品發生交互的過程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一只手用于一定程度的固定,另一只手做更為復雜或精細的動作,通常是常用手。例如,健全人在擠牙膏時,會用一只手持牙刷使之穩定,而另一只手進行“將牙膏擠到牙刷上”的操作。獨臂殘疾人無法用雙手完成這個工作,他們會選擇用身體的其他部位,比如嘴巴,來完成固定牙刷的操作。市面上已經根據這種情況設計出相關的洗漱用具,基本原理大多是用產品來代替起固定作用的手。
市面上常見的助食餐具套裝中的防灑碗,是非常典型的產品本身可固定的案例。硅膠質、可拆卸的碗底吸盤使碗較好地固定在桌上,方便獨臂殘疾人等不便端碗的人群使用。
相似的,某些產品起固定他物的作用,來幫助獨臂殘疾人更好地生活。英國設計師Gabriele Meldaikkte設計的一款廚房案板就是基于這樣的思路。案板的部件可以幫助固定面包、蔬菜等需要處理的材料。只需要簡單地對模塊案板進行組合、拼接,就可以用單手進行切割、撕調料盒、抹黃油等案板操作。
2、改變使用方式以適應單手操作的產品設計
與健全的人相比,獨臂殘疾人無法使用很多依靠雙手才能操作的產品。針對這個現象,市場通過改變基礎產品使用方式來達到單手操作的效果。不僅健全的人可以使用,更是為獨臂殘疾人解決了許多煩惱。
舉例來說,健全的人在使用傳統開瓶器時,是通過一只手固定瓶身,另一只手對開瓶器施加外力撬開瓶蓋,而現有的特殊開瓶器通過改變自身形狀,使得用戶一只手就可以起到固定瓶身和施力撬開瓶蓋的作用。
五、產品創新設計實踐
針對牙具的設計:
由于前文具有啟發性的調研,團隊成員協作設計了一系列生活起居相關的產品;由于時間有限,于是成員們將設計的重點放在解決刷牙的方便性問題上。設計的產品具體分為套裝與單品兩個類型。
(一)套裝
套裝意為,如若消費者購買此產品,則需配套購買使用。相對來說成本較高,但仍屬于偏廉價的輕工產品范圍。如下圖所示的折疊式牙刷及牙杯內部帶有牙刷座的增重牙杯(暫稱為1號產品),優點如下:一,牙刷可以于后仰彎折的狀態下,有效地解決獨臂殘疾者擠牙膏困難的問題;二,具有增重效果的牙杯可以增強獨臂殘疾者腕部及手部力量的訓練,并于擠牙膏狀態下為牙杯底部增重,使其重心更加穩定。三,其產品外觀簡單,便于攜帶和清潔。結構簡潔,造價低廉;適合殘疾人聯合會及病所/養老院統一發放及銷售替換裝。注:在此設計中,消費者可自行購買牙膏的品類。
(二)單品
名稱:多功能牙杯:
該牙杯形狀為帶有軸對稱性質的圓筒狀物體;其杯口為對稱的波浪形狀,兩側有相同高度的微翹,杯口中腰有兩段直徑1cm-1.5cm的小凹面,凹面由具有一定強度/密集且卷曲的不銹鋼絲填滿,且鋼絲與鋼絲之間留有小于4mm的縫隙。不銹鋼絲的下方(牙杯側面)有兩處橢圓形粗糲材質的凹陷,可增大摩擦力。使用操作為:將牙刷桿的任意兩處置于不銹鋼絲中平放固定牙刷,以此穩妥地完成擠牙膏的動作。相比上文提到的套裝設計,其優點為消費者可自行購買任意形狀的牙刷及牙膏。在購買時僅需購買牙杯這一產品,降低成本。
與此相關的單品設計還有類似幾種,原理大致相同,在此不一一列舉。如果后續研究的條件允許,生產出的產品將聯系在院患者及老年人,經由允許后進行試用及反饋改正。
參考文獻:
[1]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中國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M].中國
統計出版社,2012.
[2]鄭功成,楊立雄.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報告[G].人民出版
社,2011.
[3]陳一丹.殘疾人衛浴產品無障礙設計研究[D].景德鎮陶瓷學
院,2010.
[4](美)唐納德.諾曼.設計心理學[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5]張焜,宋文華,張桂釧.企業職業衛生綜合風險管理評估體系
的研究與應用[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7,
13(05):163-169.
[6]王保華.通用設計原則與產品研發策略[J].中國康復理論與
實踐,2010,16(01):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