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雄歡
摘要:對于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文化自信是其發展中最持久、深沉且基本的中堅力量。如今我國社會經濟已經得到了飛速發展,需與之共同發展的還包括文化方面。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大國,中國想要發展精神文化需依托于全體國民的集中力量。實施文化館的免費開放是一種公益文化的表現,其標志著我國文化的普及程度,對于提升國民文化素養來說尤為重要。本文先對提升文化館免費開放的工作質量的幾大方向進行了簡單概述,再對如何打造文化館免費開放特色工藝服務以及如何創新文化館免費服務管理工作進行了進一步探究。
關鍵詞:文化館;免費開放;特色公益;服務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一直處于飛速發展狀態,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升,物質建設也逐漸向追求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轉變。有效建設我國社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重要前提之一就是文化館需始終堅持免費開放,這對于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發展來說也是一種必然趨勢。經過多年的免費開放發展,要明白所謂文化館免費開放并不僅是在形式上做到不收取費用,更體現推出一些具有特色公益性的社會公共服務。通過多種特色公益活動,有助于讓更多市民嘗試走進文化館,從而在有效提升群眾道德品質及文化素養的基礎上,有利于文化館自身實現其穩定可持續發展。
一、提升文化館免費開放的工作質量的幾大方向
(一)加強建設專業化人才隊伍
要想實現文化館的免費開放,必然要不斷對服務規模進行擴大,通過提供更多的免費文化服務為文化館注入新鮮血液,因此對于內部管理人員也就隨之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但由于文化館內部管理人員受到編制的限制,因此時常出現人手不足的情況,對于文化館的未來服務發展產生直接影響。長遠來看,政府可采取由文化館的專業人員進行專業指導,以外購服務方式來補充文化館的人力資源,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人手不足情況。
(二)不斷完善館內基礎設施
在文化館正式實施免費開放后,對于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來說產生了極大影響,為人們帶來極為豐富的公益文化藝術服務。近年來,參與文化館藝術培訓的隊伍越來越多且規模越來越龐大,因此要求對文化館的基礎硬件配套設施進行升級。對于文化館來說,不斷擴大其建設規模,使文化館朝著更加信息化的方向發展已成為一個必然趨勢[1]。現如今,各層級文化館的服務人群數量越來越龐大,但由于受到建設經費及用地面積影響,大部分文化館都很難在短期內再進行擴建。鑒于此,文化館可通過加快信息化建設將網絡培訓教學服務進行不斷拓展,進一步擴大文化服務的人口覆蓋情況。
(三)優化財政支持結構比例
文化館在實施對外免費開放時,從本質上來看無論是基礎設施問題還是團隊素質問題,其根本問題都在于經費過于緊張。在我國,加強建設社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尤為關鍵的內容,其屬于公益性質的服務,因此運營的相關資源需由政府支持資金財政方面。但實際進行財政劃撥時,由于無法結合流動人口及不同城市間的消費差異情況進行計算,僅根據常住人口數以及最低消費水平進行劃撥,因此對于財政支持結構比例還需進行不斷優化。
(四)各年齡段人員的需要
在對文化館進行免費開時要充分考慮到各個年齡段人員的需要。不同年齡階段的人民對圖書的需要時不同的,小朋友、青少年、大學生以及成年人都有各自的閱讀喜好以及閱讀需要。文化館常常會忽略了部分年齡層受眾的需要,常常會做的很低齡化,導致一些年紀較大的人對文化館絲毫不感興趣,只能吸引部分小學生進入學習;而有些地方的文化館又建設的十分深奧,導致很多知識基礎薄弱的人無法領略其中的含義,變得曲高和寡,阻礙了青少年進入文化館的步伐。因此文化館的建設要充分考慮不同年齡層面的需要。
二、如何打造文化館免費開放特色工藝服務
(一)定期舉辦藝術沙龍活動
就文化館來說,其屬于以自身為平臺,最大限度為人民提供更多具有特色的公益性服務[2]。例如,可以定期舉辦文化藝術交流活動,邀請各領域中的帶頭人物或藝術大家來館,讓群眾能夠零距離與藝術愛好者們進行交流與互動。在展開沙龍活動時,需與文化館的免費開放服務進行緊密聯系,不限具體的活動內容,無論是戲劇、舞蹈還是簡單通俗的音樂都可以,當然也可以以地理、天文等高科技的科普講座形式展開。
(二)對群眾娛樂及群眾藝術的最佳結合點進行把握
在正式開設免費服務項目前,文化館需充分將人們的文化娛樂與文化藝術形式考慮全面,將兩者之間的結合點找出并掌握,以此為基礎吸引更多的群眾加入文化交流活動中,如此才能更加凸顯出文化館開通免費服務的意義。在文化館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多種多樣的特色公益服務時,與學校教育不同的是其更加注重于使群眾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情感上的愉悅。鑒于此,文化館務必要以大眾需求為基準開展免費公益服務活動,在藝術文化中融入更多民眾喜愛的娛樂活動,達到雅俗共賞的效果,使廣大人民群眾不僅達到愉悅心情的目的,還能有效提升自身的知識文化素養,了解到更多最新的科技成果及知識。
(三)加強宣傳,讓群眾擁有更好地參與體驗,有收獲感
文化事業建設,是關系增強黨和國家的活力、保持和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特點和優勢的大事。發展基層群眾文化,事關維護國家民間文化事業,藝術創作和當地的經濟發展,直接影響人民群眾積極性的充分發揮,影響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基層文化建設的發展與其文化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文化館作為基層文化發展的公益性事業單位,有力地推進了基層文化建設的進程。文化館的業務骨干在做好自身的本職工作外,要深入基層挖掘新的民間藝術和作品民間藝術家,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鼓勵群眾發明創造.大力弘揚創新創優精神,深入開展下鄉、進社區文化藝術培訓以及鼓勵鄉土文化的創造。組織開展民間藝術作品等評選活動,推動群眾性作品創作活動的廣泛開展,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調動群眾關心文化藝術創作的積極性。
三、如何創新文化館免費服務管理工作
(一)對活動形式進行創新,不斷豐富文化館運營載體
在我國實施文化館對外免費開放后,越發凸顯出廣大人民群眾文化活動中的娛樂性。對于文化館來說,其任務就是以尋找合適的活動載體為目的,最大限度將群眾活動與群眾藝術相結合,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寓教于樂”。
(二)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
對于我國不斷推進并建設社會文化公共服務體系來說,文化館實施免費開放屬于尤為重要的一項舉措。因此在不斷創新文化館的管理服務時,需始終基于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始終將人民群眾作為進行一切公益服務的主體人群。以此為基礎,文化館需最大限度迎合并滿足當今時代下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方面需求。
(三)打造數字文化館,線上文化館
疫情的突然泛濫,導致大家都無法出門,線上的數字文化館成了人民群眾進行學習的最好方式。資源是數字文化館建設與服務的基礎。同時數字文化館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按統標準對文字、圖片、聲音、視屏等各種信息進行數字化轉換和處理.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網絡。在網絡環境下,文化館的資源建設突破了傳統文化館資源建設的局限,在資源配置方面應做到以下幾點:內容深刻豐富、提供全文信息、舉辦多種文化活動。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我國不斷發展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過程來說,文化館實施免費開放扮演著尤為重要的角色,其有助于滿足我國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文化館需積極探索更多有特色的公益性服務項目,最大限度滿足人們逐漸增長的文化方面需求增強文化獲得感。與此同時,對于其他管理方式也需文化館進行不斷創新,最終促使其實現穩定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謝曉彤.文化館免費開放藝術培訓的誤區及對策[J].青春歲
月,2019(5):434-435.
[2]陳素.全民藝術普及——免費開放文化館的意義及可行性
[J].文藝生活·下旬刊,2019(9):251-252.
[3]梁超成.文化館免費對外開放工作的策劃及創新研究[J].卷
宗,2019,9(30):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