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東
摘要:我國傳統戲曲藝術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的體現也是民族文化的結晶,它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價值體系和精神元素。然在傳統戲曲這一百花園中,每一個劇種都有許多自己獨特的藝術形式,行當就是這些形式的一種,其中在瓊劇藝術舞臺中小生角色是具有很強的代表性,無論是京劇還是黃梅戲、豫劇、越劇還是滬劇、閩劇、晉劇等它們都有小生這一角色的應用。然而小生表演本身,又是一項嚴謹的藝術創造工程,涉及的范圍廣,觸及的層面深,要求的水準也高。具體來說,瓊劇小生的表演,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戲曲;瓊劇小生的表演形式;藝術特征分析;表演藝術要進行創新
一、瓊劇小生的表演形式
眾所周知傳統戲曲中行當的分配是很豐富的,我們耳熟能詳的有小生、老生、武生、青衣、花旦等等。其中在戲曲行當里每一個角色他都有屬于自己特定的人物設定和內涵。借以瓊劇中的小生藝術這一形態來說。瓊劇是我國的一種傳統舞臺藝術形式,也是海南本土文化的形式代表,興起于明末清初,距今已經有了將近400的歷史,其在梨園藝術舞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瓊劇舞臺藝術表演中,所體現出的程式性以及虛擬性表演,使其與其他舞臺表演藝術形成鮮明的對比。在瓊劇表演中,主要包括生、旦、凈、末、丑、雜、六種角色,其中小生是一個瓊劇舞臺中最為重要的行當之一,在瓊劇舞臺中小生一般指比較年輕的男性角色。又稱文戲佬倌,又稱文雅小生。以唱功做工為重,面部化妝為俊扮,舉止動作、溫文爾雅、瀟灑大方,喜持白紙小扇,多扮演貧苦士子或富戶之子。根據不同的表演特點,可分為扇子生、紗帽生、難尾生、窮生等類別。主要步法為方步,表演要求儒雅秀逸、舒展斯文、風流偶償,如瓊劇《張文秀》中的張文秀、《搜書院》 中的張日文、《百年好合》中的江志賢。在唱腔上面,瓊劇小生通常利用自己的真假混合嗓來進行演唱,出來的聲音效果比較陽剛有勁,有一種穿透力。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小生在演唱過程中尖的假嗓子不能過于刻意(常說的高音區),如果太刻意了,這就違背了科學的發展規律,不僅有失美感,而且還容易毀掉嗓子,總之瓊劇小生的唱腔不同于其他行當。另外在念白上面,也是小生的一大藝術特色,小生的念白真是與眾不同,通常利用自己的大噪和小嗓結合使用。俗話說:千斤念白四兩唱。念白對于小生而言,更是難度很大,也是極為重要的一項必備技能,再比如表演時利中小噪念的多了則就不好聽且不能很好地突出人物性格,表現人物,如果運用大嗓那只能體現嘈雜的發生源也是不能很好地將人物體現出來更不能不能體現小生角色特點,所以演員的合理結合大小嗓的配合加以感情刻畫的融入,這樣才能很好地突出小生藝術中千金念白的藝術效果。然而這個尺度是很難把握的,那就得通過演員自身的努力去進行自我的突破。
二、小生行當唱腔藝術特征分析
在瓊劇表演藝術中,對小生的唱功是有著很高的要求的,其中唱是瓊劇小生角色的重要表現形式,對于瓊劇小生角色而言,通過唱的方式,可以推動瓊劇劇表演劇情的發展,可以讓觀眾了解小生角色的性格特征,從而促使觀眾產生情感共鳴,進而提升整個舞臺表演藝術的影響效果,小生的唱腔藝術是吸引觀眾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體現瓊劇表演藝術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小生行當的唱腔藝術具有一定的特色,通常情況下,小生扮演著需要通過唱念和做表來凸顯劇中人物的活力與朝氣,這在聲樂藝術中是非常罕見的。在瓊劇藝術中,與老生和青衣相比,小生的唱腔藝術把握難度會更大,人物彰顯力度也是極為重要的,在小生行當中對角色扮演者的嗓音條件往往有著較高的要求,從其角色特點出發,在演唱過程中,不僅需要保持聲音的清涼高亢,而且還需要表演者具有已有一定的表演基礎,然而通過唱腔體現出男性的陽剛之氣在一些小生唱段中,如瓊劇《探花禁煙》中的景輝這個人物他主要還是通過唱腔的形式突出景輝和慕容真以及張岳松的人物之間的矛盾關系。《六國封相》中的蘇秦等,在此類唱段中,利用唱腔和做表為了凸顯角色的特征,小生扮演者必須采用自己嗓的真假音和高中低音通過身段形式通過唱出剛柔并進的效果很好地突出人物情感和人物特征。
在小生行當中,相成為合格的演員,必須具備純正的中音、低音、高音,不僅能夠表現出聲音的清脆,而且能夠體現出男性的陽剛之氣,從而將小生角色的人物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在瓊劇表演藝術中,為了能夠凸顯出瓊劇舞臺藝術中不同小生角色的人物形象,則要求小生扮演著通過對劇本情節、唱腔形式的合理把握來凸顯人物性格特點,從而完成對戲中人物的塑造,例如,在《探花禁煙》中,為了將景輝這一角色的性格表現出現,筆者在扮演這人物過程慕容真的直接關系從而導致對恩師張岳松的誤會以及憎恨,我通過唱腔不同程度的音域控制調節的形式將人物突出舞臺藝術之中,則要求小生扮演者懂得利用自身作為條件將活態形式與固態形式相結合才能將小生藝術的形式藝術表現出來,瓊劇小生唱腔藝術中還包括靈活多變的念白,在小生表演中,念白對于情節的發展也是很重要的表現手段。
三、小生的表演藝術要進行創新
戲曲小生表演藝術形式是戲曲小生的繼承與創新。戲曲是中國特有的戲劇舞臺表演形式,各地方戲曲劇種,大多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的結晶。在傳統藝術中既要發展也要傳承,所以繼承應該是作為傳統藝術的第一位,繼承是基礎,沒有繼承就談不上創新更談不上發展。無論是小生本行特有的“四功”中的唱、念、做、打,‘五法中的手、眼、身、法、步,還是各種表演程式與絕活,都要全面準確地繼承下來。要很好地繼承,必須刻苦練功,一絲不茍,精益求精。還要投師訪友,廣收博采。瓊劇小生必須充分繼承本行當表演的藝術精華,當然,光有繼承沒有創新也是片面的,特別是對于戲曲這種傳統藝術來言。
一切藝術都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才能不斷發展,不斷繁榮。戲曲小生表演亦如此。“藝術創作是人類一種高級的、特殊的、復雜的精神生產活動。藝術的生命就在于創造和創新。沒有創造,沒有創新,沒有創作就沒有藝術,就沒藝術傳承的本質,這就意味著藝術家必須不斷地超越前人,超越時代,突破藝術原有塵封的藝術形式以及不斷地超越自己。”例如京劇小生“葉(盛蘭)派”本身,他就是就是藝術創新的結果。葉盛蘭先生在繼承蕭連芳、程繼先等小生表演藝術的基礎上,不斷創新,不斷學習形成了文武兼擅、聲情并茂的獨待表演藝術風格,有“活周瑜”之譽。“葉派”傳人葉少蘭先生,又在繼承其父葉盛蘭表演藝術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凸顯了“葉派”小生俏麗挺拔的特征。第三代傳人李宏圖,則在葉少蘭的基礎上再創新,凸顯了“葉派”小生英俊瀟灑的特征。由此可以說明,戲曲小生的繼承與創新,是有機統一、完美結合的。
瓊劇小生的表演藝術主要在于唱功,唱功也是戲曲表演中的重要功夫,所謂的唱戲就是以唱為目的。瓊劇劇小生的唱功要結合演員自身的特點,唱出來的調不能是京劇小生那樣的尖音和假嗓子,也不像之前的越劇女扮男裝,瓊劇它是有他自己獨特的地方的。瓊劇的表演與藝術創作和藝術生產是一樣的,瓊劇劇表演是一項比較高級復雜的精神活動,正是因為這樣的精神活動的智力支持離不開創新。因此在瓊劇劇表演藝術在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要有自己進行創新的過程,必須在充分繼承瓊劇劇表演藝術的傳統基礎和小生表演藝術,創新離不開繼承,繼承也離不開創新。對于創新,結合雄厚的本土文化實力和廣博的藝術進行依托。不僅精于瓊劇劇表演藝術,還能對文學進行深造。
四、結語
綜上所述,瓊劇小生生是表演中的主要角色之一,小生行當的藝術特征對于凸顯瓊劇本土戲曲藝術的魅力有著重要的影響。具體而言,小生行當對其扮演者有著較高的要求,在瓊劇舞臺表演中,主要包括唱腔藝術和表演藝術,不同的藝術特征具有不同的要求和表現形式。在唱腔藝術中,要求扮演者通過自己對嗓音的合理把握,不僅表現出聲音的清脆和細膩,而且要表現出男性的陽剛之氣,從而更好地刻畫出人物形象。而在表演藝術中,往往需要扮演者通過對表演技巧的合理把握,將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生活狀態進行凸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瓊劇也要跟隨社會發展額潮流,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地提高,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斷地提高。因此瓊劇藝術要對群眾的文化生活也必須要進行不斷的創新,不斷學習采用不同的手段進行創新,結合新形勢和新的特點,與時俱進地適應社會和文化的發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