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杰
摘要:文章針對藝術設計專業隨著電子科技的發展,跨專業和跨學科發展趨勢明顯的特點,探討使用課程群的教學模式應進行設計學科的教學方式,文章從教學群模式設置的意義和基本原則切入,結合課程實踐展開對教學群模式的實踐探索和分析。
關鍵詞:藝術設計;課程群;跨學科
設計藝術學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其內容涵蓋了人文、藝術、科技和經濟等諸多領域。伴隨工業革命誕生的設計學是建立在當時人類的技術和生產力水平上基礎上,當科技生產力發生變化設計必定會隨之發生變化,正如建筑領域混凝土建筑技術的發展和大量中產階級對低成本住宅的市場需求成為“包豪斯”出現和迅速傳播的基礎一樣,現代設計學的發展和進化緊貼科技生產力的進步與市場需求的內在動力。
一、課程群教學體系的意義
課程群區別于傳統的漸進式的課程體系,在構件課程群的過程中根據新興設計領域的專業技術特點靈活地進行不同學科之間的課程組合,這種形式類似上海大學各院系之間的聯合大作業的組合方式,但不同的是聯合大作業是不同專業的學生之間相互協調組合成團隊完成一項綜合各學科的工作,學科之間跨度可以很大。而課程群是讓學生個體在以本學科為核心的基礎上有選擇的掌握跨學科技能和知識從而培養綜合型人才的目的。我們可以把課程群看成圍繞學生已有藝術設計知識和能力的技術上的技能升級包,通過技術升級提高學生藝術設計上的創造力和表現手段,掌握前沿的新興設計形式。
設計類專業跨學科融合具有時代必然性。科技革命的發展,人們的審美和眼界不斷開闊,傳統的設計方法和技術手段很難有突破,利用新型科技突破傳統表現手段進行藝術設計是行業的趨勢。市場是推動設計實踐類學科發展的動因,現在廣受甲方單位歡迎的光藝術和增強現實等也是跨學科的產物,通過燈光投影和音樂的結合,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現場沉浸感,這是傳統藝術手段難以比擬的。
通過跨學科課程群教學體系可以讓學生最快最直接的了解和掌握新興設計門類或設計方法,讓教學和社會實踐無縫連接,增加學生的職場的競爭力,同時跨學科教學可以促進教師隊伍的自我升級,提高科研能力,更新知識結構。在教學體系上,彌補課程體系滯后時代變化的問題,通過對傳統專業框架內的知識結構提升完成新知識的學習。
二、課程群教學模式的基本原則
在進行課程群的設置時有一些必要條件,首先學生必須有一定的專業基礎,對設計有概念可以掌握和運用基本的設計語言。課程群模式一般適用于高年級學生,學生在掌握了一定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通過課程群學習掌握更多設計表達手段和技能。
在藝術設計專業中課程群教學模式適合在復合型專業方向上使用。以產品教學為例,產品設計門類眾多,藝術類合理工科都開有產品專業,產品中的玩具設計是產品中比較特殊的一個設計方向,創意和生產緊密結合,并且同時跨多個學科,玩具設計學習的特點適合使用教學群模式。
在課程群設置時我們遵循從大到小、從虛到實、總體到局部的課程安排,逐步落實,從學科內不同專業的組合到學科之間的跨學科組合。具體課程組織上按照基礎知識-造型知識-交互知識-綜合能力四個內容組合而成,基礎知識課程的設置是把不同設計專業背景的學生做統一知識介紹,了解玩具設計的基本原則,產品特點和玩具專業的基本設計原則。造型知識類課程的設置真對藝術設計學生專業特點,課程以造型和創意為主進行專業訓練,這類課程對于具有設計知識背景的學生學習適應比較快,目的是讓學生可以掌握玩具造型設計的特點原則和創意思路。前期的基礎課程和造型課程完成后學生基本可以進入玩具設計的語境。交互知識課程部分涉及跨學科部分內容較多,以應用軟件,編程,電路板設計,交互設計等為課程的核心,這部分是課堂教學的難點,對學生和教師都有比較大的挑戰,課程設計以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為主,盡量避免過多的理論。如果條件允許這部分課程的課時可以有所增加,同時注意強化課后輔導。最后一個階段的課程是綜合能力的培養,這個階段以應用為主,把前期課程學習的知識串聯起來,形成完整的設計成果。課程群是一個群組的綜合型課程,決不能讓課程孤立起來。最后階段的課程就是對前期所學知識的整合,這一階段對學生的教學以引導和激發創造力為主要目標,引導學生學生為了實現創意主動把前階段的知識運用起來,或者為實現設計目標自學相關的軟件或技術。跨界設計最難的就是跨出專業的概念給我們畫的圈子,跨學科課程群就是讓老師帶領同學們一起走出固有認知,用適合的手段和技術完實現設計構思,培養多角度跨專業學習的能力。
三、在課程群教學中貫穿創新設計思維的表達
不同于傳統的基礎課教學地強調基礎理論和覆蓋性,跨學科課程群是建立在設計學已有設計理論的基礎上,更多的是對表現技術和手法在現在新技術下的自我突破,當傳統的設計表達手段很難滿足設計需要時,創新設計思維的表達就顯得尤為重要。
例如在光藝術設計中強調人之間,人與所在環境之間的對話,光藝術作品中有可以運用不同種材料疊加,通過光影給人震撼的視覺表達,也可以用多種燈光形式和材料穿插結合, 探索不同材料給作品帶來的視覺感受, 創作出豐富多樣的交互式光藝術作品。像光藝術這樣新興的跨界藝術形式,其豐富多樣的交互式光藝術的表現, 沒有創新思維是不可能實現的。
創新性思維的訓練要穿插在日常的課程里,學生思維模式的轉變需要潛移默化的引導,在課程設置的時候可以以單元為單位,密集的嵌入一些創新性思維的訓練作業,這種訓練形式有很多種,可以根據專業特點針對性地進行設置。學生之間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對作業進行匯報和評論,相互啟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四、教師團隊建設是課程群推進的核心
在課程群建設中,教師是主導力量,特別是跨專業的教學,對教師的科研能力是很大的挑戰,有很多新知識需要學習和掌握。有些跨專業的課程,還需要配備實驗員或者助教。跨學科教學對教師團隊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識能力的配比上要以有跨界設計經驗的學科帶頭人為核心,形成師德高、業務精、結構優的教師團隊,要實現跨學科課程群的教學教師隊伍必須實現由“單一型”向“復合型”轉變。
跨學科教學必須加強教師隊伍的繼續教育,是教學群模式是否能夠推行的重要一環。學校保障經費投入的及時性,落實教師繼續教育學習,在學校管理中,通過打造優秀教師團隊,為學課程群教學模式提供了強力的助推和保障。新興學科面臨的挑戰一定會很多,新興的設計門類每年都會有新的變化,教師要緊盯學科最新的前沿,積極參加相關學術會議,保持課程群教學內容的前沿性和獨特性。
五、結語
完成一套完備的跨學科課程群的體系建設,是一個不斷研究和探索的過程,在實踐中總結經驗,不斷完善課程群體系建設。跨學科課程群是對傳統學科的突破和補充,也是在某些專業方向上教育在應對科技快速變化背景下的自我調整。當代設計隨著表現技術的進步處于一個動態的演化過程,與時俱進的關注設計學的最新發展方向,是培養應用型實踐型人才的重要途徑,跨學科課程群的探索嘗試可以為設計學教學提供了新的內容和模式。
參考文獻:
[1]李向偉.藝術設計教育與人文精神[J].裝飾,2003(01):39-40.
[2]陳守明.面向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傳承的高校藝術設計課程
群構建[J].湖南包裝,2019,34(04):126-128.
[3]張策.中國高等藝術設計教育中實踐課程設置探索研究.湖
南師范大學,2014.
[4]徐麗.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群建設的創新與探索[J].美術
大觀,2016(07):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