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典詩歌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精髓,可以說是一字千金,是中華民族的人文精髓。在農村初中音樂課程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將經典詩歌融入其中,將對教學效果的提升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強化音樂課程教學的知識素養,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也有很強的價值意義。
關鍵詞:經典詩歌;農村音樂課堂;有機融合
中國古代經典詩歌,從詩經楚辭、唐詩宋詞等,隨著朝代的更替,音樂在消亡,但是詩歌依舊存在,是經典詩詞的都是可以歌唱可以誦讀。這樣就可以看出,古代經典詩詞是和音樂有密切的聯系。在農村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將經典詩詞融入其中,將容易讓學生和詩詞作者在心靈上產生共鳴,讓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將不再抽象,音樂教學將變得更加具體和形象,學生將在全方位地受到熏陶,將實現良好的課程教學效果。
一、借助音樂來創設教學情境,不斷激發學生對經典詩詞的學習興趣
在以往傳統的經典詩詞教學中,老師一般都會要求學生進行熟讀、背誦,掌握詞句的翻譯,這種教學模式很多的時候都是在死記硬背,學生在理解的時候也是斷章取義,這樣學生就對經典詩詞的精華并不能做到有效地掌握,將很難體會到經典詩詞的美感,對經典詩詞的學習將喪失興趣。
在具體教學中,初中音樂老師可以按照詩詞和音樂抒情性和韻律性相似性很高,選擇詩詞類的音樂作品,將能把學生的聽覺器官有效地調動起來,以學生熟悉的音樂情感將學生對經典詩詞的興趣充分地激發出來。因此,選準音樂顯得十分重要,要注意配套,在選擇上要對細節注重考慮,做到寧缺毋濫。要確保經典詩歌和音樂融為一起,但是也不能太粗。詩詞《江南》可以與歌曲《魚戲蓮葉間》相配,詩詞《長歌行》可以與歌曲《長歌行》相配;詩詞《回鄉偶書》可以與歌曲《牛背上的小孩·回鄉偶書》相配;詩詞《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可以和歌曲《白雪歌》相配……上面這些歌曲都是民樂中的經典曲目,很適應古文知識的學習。還有一些古代經典詩歌也被譜上曲子,比如說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對于這類詩歌的教學,可以利用歌曲導入教學內容,以音樂來創設教學情境,這樣來營造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對經典詩歌和音樂知識的學習興趣。
二、以音樂來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更好地感受經典詩歌的美
音樂可以說是想象力和審美力的一種催化劑。按照音樂所特定的情感,同時再加上具體的文字空間,將促使在審美主體和審美對象之間構建能夠觸發的審美關系,促使學生開啟審美想象的模式。音樂是和文學一樣的,都蘊含著十分豐富的語言,但是比純粹的語言要直接和貼切,這樣就容易激發學生對課文學習內容的想象。經典詩歌通常具有很強的音樂美和意境美,譜上曲子之后就成了優美的旋律。
中央電視臺綜藝節目《經典詠流傳》演出之后,得到了很多觀眾的喜愛,特別是中學生。在鳳凰傳奇所演唱的《將進酒》,這是李白的著作。果敢Duplessy瘋馬樂隊演唱的《登鸛雀樓》,是王之渙的作品。譚維維所演唱的《墨梅》,是來自王冕的作品。胡德夫所演唱的《來蘇秋思》,是馬致遠的作品。這些對古典詩詞進行直接或者間接引用的流行歌曲,將有效地激發初中生對經典詩詞學習的興趣,強化學生對經典詩詞的理解能力,學生還能接受情感的熏陶,實現詩歌潛入心扉。
比如,在制作《滿江紅》這一課教學課件的時候,老師就可以將岳飛的生平以及屠洪剛的《精忠報國》歌曲加入其中,促使歌曲和畫面情景實現融合,這樣就能將岳飛“精忠報國”之志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將英雄的雄壯之氣體現出來,充分地表現了岳飛濃濃的愛國之情。將這樣的課件播放出來,將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更好地感受到經典詩詞的魅力。
三、積極發揮歌曲演唱的優勢,強化學生對經典詩詞的記憶力
詩歌本身就有很強的情感之美和聲韻之美,對于詩歌音樂美最好的把握方式就是進行吟誦含詠。當前,初中生對于音樂從整體上來說是比較喜愛的,青少年對于流行音樂特別熱衷,音樂旋律通常都是連貫記憶的,如果將旋律記住了歌詞也就很容易記住,在經典詩歌教學中如果將音樂旋律加入其中,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比如,老師在講解《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一經典詩歌的時候,在對作者、創作背景以及詩詞內容進行講解后,可以將王菲所演唱的《但愿人長久》這首歌播放給學生,學生聽著旋律記住歌詞內容:“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聽著歌曲,很多學生就會馬上跟唱,這樣就提升了課堂教學氛圍,促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強化。
四、結語
在經典詩歌教學過程中,將音樂融入其中,這樣就能降低課程教學的難度,將在課程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帶來更多的美感,以音樂意境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課堂教學范圍,為師生情感、學生與知識之間的交流架起了橋梁,有助于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
參考文獻:
[1]李笑珂.淺析音樂作品與經典詩歌的融合[J].時代文學:下
半月,2017(11):183-184.
[2]吳洪劍.談古詩詞與小學音樂教學的融合[J].新課程
(下):2015(01):23-25.
本文系廊坊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立項課題《“經典詠流傳”在農村中學音樂教育中應用研究》(主持人:李智然,課題編號:20181100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劉仄平(1980-),中學一級教師,河北省大城縣權村鎮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