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夢玥?高秀芳
摘要:本文通過對網絡鋼琴教育現狀的實地調查、文獻閱讀,論述網絡鋼琴教育的現狀,將網絡鋼琴教育的現狀及評價方式現狀做出分析,并提出網絡鋼琴教育評價體系構建的必要性及其分析。
關鍵詞:網絡鋼琴;教育;教育評價
一、網絡鋼琴教育的現狀
(一)網絡鋼琴教育概述
網絡鋼琴教育是網絡音樂教育的組成部分,網絡音樂教育運用網絡平臺將現代的音樂教育理念、優化的教育資源通過數字化傳遞,建立了一種新型的、網絡教與學的教學形式。
而網絡鋼琴教育是鋼琴教育在線上教學的一種新型形式,它是將傳統的面對面鋼琴授課模式轉變為通過APP進行鋼琴教學的新興教育產業。
2010年以后,互聯網世界出現很多不同的關于網絡鋼琴教育的APP,例如:VIP陪練、熊貓陪練等等,它們都是利用APP進行線上鋼琴教學,學生和老師利用APP軟件雙向進行教學活動。教學媒介產品主要依托于手機、ipad等電子設備,實現教師和學生進行在線教學。
(二)網絡鋼琴教育的發展現狀
1、網絡鋼琴教育的特征
網絡鋼琴教育作為新型的網絡教育體系,不同APP平臺的操作方法各有不同。以妙可公司的VIP陪練為例,學生和老師分別應用各自的數碼產品,在APP中,老師和學生分別登錄不同的教學系統進入網絡教室,通過雙方的數碼產品攝像頭來進行課程教學。
妙可公司的“VIP陪練”課程,主打線上鋼琴陪練教程,學生在課下上鋼琴主課,在網絡APP上再由陪練老師糾正學生識譜與演奏錯誤。陪練老師的教學內容,是指導學生練習鋼琴主課老師布置的任務。課程結束后,陪練教師對這節課進行總結,學生和教師分別進行互評和填寫課后評價單,教師、學生、學生家長及機構負責人員都可以看到。
除了主打陪練課程,網絡鋼琴課程也有線上鋼琴主課授課一對一模式,學生和老師通過各自的數碼產品及平臺所提供的APP進行課堂教學,課堂內容與傳統鋼琴教學內容相同。在一節課結束之后,APP也會出現相應的評價頁面,一般是教師與學生互評?;ピu環節包括教師在手指基本功、音高音準、節奏、譜面完整及音樂變現力等多方面的教學過程評價,以及學生對本節課學習的自我評價和對老師上課模式的評價。然而多數情況下,學生并不會認真填寫課后評價單。當學生學習到一定程度時,會通過社會考級的方式評估學習進度和效果。
2、網絡鋼琴教育的利與弊
網絡鋼琴教育作為互聯網的線上教育,具有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教學環境較開放和靈活的優勢,讓學生可以了解和掌握最前沿的教育信息和最貼近時代需求的專業知識。與此同時,網絡鋼琴教育也有著不可忽視的缺點?,F就網絡鋼琴教育的利與弊做以下闡述:
網絡鋼琴教育的教學資源尤為豐富,對于家長來說,當面對魚龍混雜的音樂培訓市場不知如何選擇時,給孩子選擇網絡APP的線上鋼琴教學,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家長的困惑。首先,當網絡音樂教育平臺在招錄鋼琴老師時,篩選嚴格,每一位教師上任之前,會有不同層級、多方面的考核與培訓。家長選擇時,也會有相應的不同層級的試課環節,家長會在試課環節后做出判斷、評價和選擇。其次,網絡鋼琴教學十分便捷,孩子可以在家中利用數碼產品進行線上學習,家長也可以免去接送、陪同孩子等問題,節省了時間、精力和費用。
對于學生而言,互聯網改變了傳統的面對面上課模式,學生對網絡學習方式的新鮮感可以提高自主學習鋼琴的積極性和自學能力,互聯網的便捷可以讓學生快速地獲取到最新、最全的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提高了鋼琴學習的時效性。
對鋼琴教師而言,通過應用網絡教育平臺,第一,能更好地實施鋼琴教學,教師能通過網絡技術豐富教學方式,增加課程吸引力;第二,能夠全面提高鋼琴教師的自身綜合素質,實現教學相長的良性互動發展;第三,在教學互動方面,網絡平臺也更加靈活、自由。
同時,網絡鋼琴教學也存在很多方面的問題。
其一,鋼琴教育是一個技巧性極強的教學模式,需要教師和學生在面對面的教學中發現學生的問題,包括糾正基本功的錯誤、技巧性指導、樂感的把控等等。而有的平臺操作復雜,家長要將鏡頭在鍵盤、譜子、孩子間來回切換,有的平臺存在延遲、音質表現不佳等問題,學生即使搶拍子老師也難以發現;通過攝像頭,在學習手型等基本功時,老師很難精確地糾正學生問題。
其二,網絡鋼琴教育隔著網絡,無法切身地體會到教師對學生的情感引導。鋼琴教學過程必須要有審美主體的參與,這是一個由鋼琴教師采取情感化的教學方法進行啟發并引導學生親身參與體驗音樂及情感的過程,沒有學生主體的親身參與,就不會成為真正的鋼琴教學,音樂的情感性表達都會因為網絡而變得“不近人情”,產生部分的情感阻礙。
其三,在面對學生的學習成果上,沒有一個較為完善的評價體系。學生檢驗學習成果的方式只能通過線下考級實現;對于教學過程的評價方式較為單一,不夠完善。 因此,建立網絡鋼琴教育評價體系顯得尤為重要。
二、網絡鋼琴教育評價的現狀
(一)評價的目的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評價的本質就是通過測量、評價、測驗的方式,對學生在學習成就上的變化進行價值判斷。教育評價在教學過程中起到導向性作用,通過對教學過程的評價,不斷改進教學過程,分析教學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二)網絡鋼琴教育評價的目的
鋼琴教育作為音樂教育的一個分類,其教學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鋼琴技能、音樂感知力,提高學生藝術審美能力。在此基礎之上,網絡鋼琴教育機構作為商業化機構,可以通過提高自身的服務質量,借助網絡鋼琴教育評價,提高企業知名度和信譽度,以促進企業的盈利,提高網絡教育市場占有率。
(三)網絡鋼琴教育評價現狀
在現有的網絡鋼琴教育評價中,師生互評較為完善,形成了較為有效的課程評價方式。在課后評價單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范圍包括手指基本功、音準、樂曲的表現力、完整度等方面,這些范圍都屬于形成性評價??偨Y性評價體現在網絡鋼琴教育評價方式上,現階段的網絡鋼琴評價方式為師生互評和考級評測??技墱y評選擇的是傳統線下考級方式。
(四)網絡鋼琴教育評價的現狀分析
由網絡鋼琴教育的評價現狀得知:在網絡鋼琴教學過程中,教學評價的三種類型都有涉及,在課堂評價方面做到了基本完善。
然而現階段的評價方式并不完善:
其一、網絡鋼琴教育市場發展良莠不齊,各類APP有自己不同的評測系統和風格,單一的通過課堂評價和考級的評價方式并不能支撐和完善現有的市場發展狀況;畢竟,市場不應只看到學生作為評估主體,還應該包括教師、運營機構、家長等其他評價對象。剛剛起步的網絡鋼琴教育應該擁有一個完整的評價體系去支撐這個新興的文化產業。
其二、鋼琴教育是技巧性和人文性極強的專業教育,現下,鋼琴教師的入職要求沒有明確系統的標準,不同的機構對于教師的挑選也有不同的標準,對于教師的要求是各個網絡藝術機構自己的評判,教師的工資標準也是各個機構自己的標準,教學目標的定位較為模糊不清晰。
其三、教學評價是教學工作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教學評價應該包括多方面的評估,即可以是對學生、教師、管理人員、教學成果、教學進行過程的評估等等?,F下網絡鋼琴教育評價過于單一,僅僅是面對學生的評價;同時,對于階段性教學成果評價的方式也過于單一,只有線下考級。
三、構建網絡鋼琴教育評價體系的必要性分析
(一)建立網絡鋼琴教育評價體系的必要性
網絡鋼琴教育作為新興的音樂教育形態之一,需要建立一個規范的市場,才能更好地將音樂服務于大眾。音樂教育本質上就是審美教育,網絡教育這一新鮮形式為審美教育再次開辟了新的道路,擁有完善的評價體系能更好地為審美教育保駕護航。無論是在社會實體中面對面教學還是在網絡上教學,其本質都是為了提升國民的藝術素養,提高國民審美能力,將音樂與大眾生活結合到一起,推動社會的文化產業發展。因此,建立一個完善的評價體系必不可需。
從國家層面來看,近幾年國家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網絡鋼琴教育作為一個新興的文化產業,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對于建立一個規整的文化市場來說必不可少。有利于促進文化產業的健康良性發展,使文化產業因此有更好的土壤去發芽、蓬勃生長;更好的推進文化市場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
從企業方面來看,一個完善的評價體系,不僅對于企業聲譽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而且可以有力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激勵教師進取、提高教學質量。其中教學質量直接和企業聲譽掛鉤,優質的教學質量是家長與學生選擇這個企業最為直觀化的理由之一。同時,又好又值得信賴的企業聲譽,也有利于企業商業化運轉,從而更好地發展企業文化。
(二)構建網絡鋼琴教育評價體系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網絡鋼琴教育評價體系作為完善網絡鋼琴教育這個產業的一個重要支柱,它的構建完善了文化市場,對于文化產業欣欣向榮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對于國家的文化產業發展、軟實力的增強起到了促進作用。
其次,構建網絡鋼琴教育評價體系并不是牽制了企業發展,恰恰相反,而是推動了企業發展,對企業運營也有著很大的幫助。作為一個新興的文化產業,擁有了完整規范的評價體系,真正立足于學生本身,提高了教學質量,會使其在社會中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并對企業聲譽也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
最后,評價體系最終落實于教學質量和成果,真正地做到了以學生本位,對學生的教學發展有著更加清晰的認知,對于每個學生在音樂上的追求有更高層次的定位。
因此,建立一個完善的網絡鋼琴教育評價體系是對于網絡鋼琴教育這個文化產業應該必須考慮的一個走向態勢。無論是網絡鋼琴教育還是傳統鋼琴教育,最終我們還是要立足于國民藝術文化修養,為了更好地提高大眾審美,網絡鋼琴教育發展任重道遠,要逐步完善體系,建立更好的網絡藝術文化世界。
參考文獻:
[1]韓琦.互聯網鋼琴資源在中學鋼琴教學中的實踐應用研究
[J].黃河之聲,2018(19):61.
[2]陳銳.鋼琴智能化的變革與影響[J].北方音樂,
2016,36(14):209-210.
[3]張婷.論隱性化網絡音樂教育對中學生音樂教育的影響[D].
陜西師范大學,2011.
[4]龍亞君.音樂新課程教學評價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