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李芬 吳柯



【摘要】 目的:觀察早期康復護理對重型顱腦損傷術后偏癱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方法:選取本院70例重型顱腦損傷術后偏癱患者。根據護理方法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早期康復護理,兩組護理時間均為3個月。比較兩組神經系統功能恢復程度,智力狀態(MMSE量表)、肢體運動功能(Fugl-Meyer量表)、認知功能(LOTCA量表)、生活質量(SF-36量表)。結果:觀察組總恢復率為94.29%高于對照組77.14%(P<0.05)。護理后,觀察組MMSE、Fugl-Meyer、LOTCA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健康感覺、軀體功能、情感狀態及社會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早期康復護理可促進重型顱腦損傷術后偏癱患者神經系統功能恢復,并明顯改善患者精神狀態、肢體運動功能、認知功能及生活質量。
【關鍵詞】 早期康復護理; 重型顱腦損傷; 偏癱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and Hemiplegic after Operation/PAN Lifen,WU Ke.//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9,16(19):0-088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and hemiplegic after operation.Method:A total of 70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and hemiplegic after operation were selected.According to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3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whil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the nursing time of both groups was 3 months.The recovery degree of nervous system function,mental state(MMSE scale),limb motor function(Fugl-Meyer scale),cognitive function(LOTCA scale)and quality of life
(SF-36 scale)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total recovery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94.29%,higher than 77.14% of control group(P<0.05).After nursing,the scores of MMSE,Fugl-Meyer and LOTCA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P<0.05),the scores of health feeling,physical function,emotional state and social function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an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nervous system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fter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ir mental state,limb motor function,cognitive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Hemiplegia
First-authors address:Tianyou Hospital Affiliated to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6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9.19.022
顱腦損傷是一種臨床常見的神經外科疾病,其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及死亡率。近些年隨著醫療救治技術的逐漸提高,顱腦損傷患者的死亡率得到一定的控制,部分患者經積極有效的手術搶救措施可繼續存活,但多數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術后均存在不同程度且難以恢復的肢體偏癱等后遺癥,對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質量以及患者家庭均造成嚴重的影響[1-2]。
相關研究認為,采取早期康復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經系統功能、言語運動以及認知功能,顯著性增強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利于患者疾病盡早恢復并回歸社會[3]。因此本研究擬觀察早期康復護理對重型顱腦損傷術后偏癱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神經外科2016年
1月-2018年1月行手術治療的70例重型顱腦損傷術后偏癱患者。納入標準:患者根據臨床癥狀、實驗室及頭顱影像學檢查均符合重型顱腦損傷及偏癱等診斷標準。排除標準:合并有心肝腎等臟器功能嚴重障礙的患者;既往有精神病史及認知功能嚴重障礙的患者;無法配合早期康復護理的患者。根據護理方法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5例。本研究方案經醫院醫學倫理學委員會審核和批準通過,并在其監督下實施研究,患者均簽署治療同意書。
1.2 方法 (1)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密切監測患者病情及生命體征相關指標變化、藥物應用臨床指導、基礎康復訓練運動指導等。(2)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早期康復護理。①心理情緒護理:手術結束后即向患者積極言語交流,予以及時的心理情緒疏導,從而緩解患者焦慮不安、緊張等不良心理情緒,增強患者對以后生活的自信心。同時向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衛生宣傳教育,強調實施早期康復肢體鍛煉運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監督患者堅持完成整個康復訓練計劃[4]。②肢體運動功能康復訓練:護理人員協助患者正確擺放體位,定期對患者予以翻身,避免出現壓瘡。根據患者具體病情情況選擇主動或被動關節康復訓練運動,四肢關節可采取內翻、外翻、屈伸等康復訓練運動,每日訓練2~3次,每次訓練10~20 min;定期按摩四肢肌肉組織,每日按摩3~4次;熱敷四肢關節,每日熱敷2~3次。待患者下床后可制定個體化的康復訓練計劃,除上述康復訓練方法外,還可指導患者進行體位轉變、肢體平衡、上下樓梯、慢走或慢跑等內容的康復訓練方法,每日選擇2~3項進行康復訓練,每項訓練時間20~30 min。根據患者病情恢復程度可隨時調整康復訓練運動計劃,注意需循序漸進,不宜開始就大運動量訓練[5]。③生活自理能力訓練:根據患者病情恢復情況予以穿衣、洗澡、進食、吞咽、排便、排尿等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康復訓練運動,逐漸過渡至患者能夠獨立完成上述康復訓練運動[6]。④營養物質支持: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訂個體化的營養攝取方案,意識尚未清晰的患者可采取腸外或鼻飼等方式提供營養物質,從而增強患者自身免疫系統功能,意識清晰的患者可予以維生素含量豐富、高營養、易于消化的食物攝入[7]。⑤認知功能干預:待患者生命體征相關指標趨于穩定狀態后,鼓勵患者家屬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和陪伴;采取讀報、聽音樂等多種途徑協助患者提高覺醒力;采用圖片、視頻、錄音等方法對患者記憶、理解、聽力進行訓練[8]。兩組護理時間均為3個月。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比較兩組護理后神經系統功能恢復程度,完全恢復:患者神經系統功能恢復至正常狀態,未出現相關神經系統功能喪失或其他后遺癥;基本恢復:患者日常生活完全能夠自理,但部分神經系統功能難以恢復,但不影響日常生活;無明顯恢復:患者日常生活無法自理,需他人照顧。總恢復=完全恢復+基本恢復。(2)比較兩組護理前后的智力狀態、肢體運動功能及認知功能:精神狀態評估采用簡易智力狀態檢查(MMSE)量表,總分0~30分,正常27~30分,認知功能障礙<27分,分數與智力狀態呈正比;肢體運動功能評估采用Fugl-Meyer量表,包括上肢0~66分,下肢0~34分,總分0~100分,分數越高,運動功能越好;認知功能評估采用洛文斯頓認知評定量表(LOTCA),總分26~115分,分數越高認知功能越好。(3)比較兩組護理后的生活質量(SF-36量表),分為健康感覺、軀體功能、情感狀態、社會功能4個維度,每個維度0~100分,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21.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 對照組男21例,女14例;平均年齡(48.5±8.2)歲,平均受教育時間(9.3±2.1)年;顱腦損傷類型:顱骨骨折7例,顱內血腫8例,硬膜外血腫10例,硬膜下血腫5例,其他5例。觀察組男22例,女13例;平均年齡(47.2±9.1)歲;平均教育時間(9.5±2.2)年;顱腦損傷類型:顱骨骨折8例,顱內血腫9例,硬膜外血腫9例,硬膜下血腫6例,其他3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護理后神經系統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總恢復率為94.29%,高于對照組的77.1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4.200,P<0.05),見表1。
2.3 兩組護理前后MMSE、Fugl-Meyer及LOTCA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MMSE、Fugl-Meyer及LOTCA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MMSE、Fugl-Meyer及LOTCA評分均高于護理前,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兩組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健康感覺、軀體功能、情感狀態及社會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及時采取手術治療可明顯降低死亡率,但術后偏癱對患者生活質量及患者家庭均造成嚴重影響,術后加強護理可明顯改善其神經系統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但既往采取的常規護理措施不但無法滿足患者需求,且效果也未達到理想狀態[9-10]。
早期康復護理可促進患者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重塑,并在某種程度上修復損傷的部分神經元,同時還可激活活化部分備用突觸,進而形成旁路系統,最終有效重建中樞神經系統的部分功能[11-12]。還有研究發現,早期康復護理可促進患者腦側支循環系統的迅速建立,協助遭到嚴重破壞的運動反射系統重建,激發大腦代償損傷功能的潛能,進而明顯改善患者神經系統功能和認知功能[13-14]。本研究中采取的早期康復護理通過心理情緒護理、肢體運動功能康復訓練、生活自理能力訓練、營養物質支持、認知功能干預等途徑對重型顱腦損傷術后偏癱患者進行針對性、個體化的護理服務,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護理新理念,也符合目前現代護理模式的發展要求[15-16]。較多臨床研究也證實,早期康復護理在顱腦損傷患者病情恢復過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7-20],其在術后早期階段即協助患者進行康復訓練運動,可明顯改善患者神經系統功能、言語運動以及認知功能,可不同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從而減輕患者家庭承受的負擔。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恢復率為94.29%,高于對照組的77.14%(P<0.05);護理后,觀察組MMSE、Fugl-Meyer、LOTCA、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本研究病例數相對較小,研究觀察指標尚存在一定局限性,還需以后擴大樣本量,完善觀察指標,更加深入的探討早期康復護理對顱腦損傷術后偏癱患者神經系統功能、言語運動及認知功能的康復效果。
綜上所述,早期康復護理可促進重型顱腦損傷術后偏癱患者神經系統功能恢復,并明顯改善患者精神狀態、肢體運動功能、認知功能及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賀琳,劉夢焦,王敬華.早期康復護理對重型顱腦損傷術后肢體偏癱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醫療裝備,2017,30(17):154-155.
[2]鄧小敏.早期康復護理對創傷性顱腦損傷患者神經、運動與認知功能恢復效果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10):153-155.
[3]肖向莉.重度顱腦損傷患者康復治療的護理研究進展[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12):27-29.
[4]李菲.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圍術期的護理觀察與對策[J].中華全科醫學,2017,15(4):712-714.
[5]李艾群,王敏,??汽?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出血患者術后神經功能恢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16,45(7):858-860.
[6]王紅娟,陳丙坤,呂政.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及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7,14(17):156-159.
[7]趙海紅.早期系統化康復護理對顱腦損傷患者神經功能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13(20):2964-2966.
[8]李曉莉,艾艷.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創傷性顱腦損傷患者的神經、肢體運動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7,14(4):200-202.
[9]李霞清,王洪梅.早期康復訓練對顱腦損傷患者認知及上下肢運動功能的影響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26(4):448-450,456.
[10] Abreu Pérez D,Lacerda Gallardo A J,Agramonte J A,et al.
Neuromonitoring of 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 in paediatric patients[J].Neurocirugia,2016,27(4):176-185.
[11]魏曉玲,林麗,周玉華,等.康復護理聯合肢體功能訓練在重型顱腦損傷伴肢體功能障礙患者康復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14):156-157.
[12]石英英.分析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創傷性顱腦損傷患者肢體運動和認知功能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60):248-249.
[13]周建梅,陳禰,王寶蘭,等.專人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的影響效果[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6,39(8):1062-1064.
[14]同艷風,李青.早期康復護理對腦梗死偏癱失語患者的康復效果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18):17-19.
[15]陳安麗,劉萍.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創傷性顱腦損傷病人神經功能、認知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8,43(9):1232-1234.
[16]陳曦.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重型顱腦損傷術后偏癱肢體康復效果的影響[J/OL].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3(27):135-136.
[17]顏中英.對手術后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對促進其偏癱肢體康復的效果探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6,14(19):129-130.
[18]李麗,王琴,李淑君.早期康復護理用于重型顱腦損傷術后偏癱患者的康復效果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4(7):776-777.
[19]班彩琴,余杏梅,曾雪冰.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重型顱腦損傷后肢體偏癱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5,22(12):175-176,179.
[20]全英.早期康復護理應用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術后偏癱肢體護理中的效果研究[J/OL].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2):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