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世福
【摘 要】高中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提高了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然而,信息技術背景下的高中語文教學存在過分追求教學課件外在形式而忽視語文課程本身的美質、一味依賴多媒體設備而忽視與學生的互動交流、語文教學被PPT占領而忽視了學生對課程本身的問題。基于此,本文探討了高中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策略,即正確認識信息技術在與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切忌喧賓奪主;借助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傳統教學方式與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結合,實現優勢互補。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語文;整合策略
高中語文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就是以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設施為載體,以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和提高語文素養為核心,利用信息技術進行高中語文課程教學,從而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掌握語文知識和信息技術,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高中語文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實現了語文教學模式的變革,打破了以往“一塊黑板、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張嘴”一統天下的語文教學格局,實現了從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靜態教學模式到“人機互動式”的動態演示教學模式的轉變,拓展了高中語文學習的空間和視野。
一、信息技術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過分追求教學課件的外在形式,而忽視語文課程本身的美質
有的教師通過多媒體設備和信息技術這一工具進行語文教學,本是為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服務,結果卻變成了自己純技術層面上的操作。他們將教學課件背景設計得色彩繽紛、眼花繚亂,還穿插大量五顏六色的圖片,甚至播放音樂,以此來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神經,其結果導致學生的興趣點不是集中于語文學習內容本身,而是更多地集中在這些圖片、音樂及多媒體設備和信息技術操作上,從而忽略了語文課堂教學的實質內容。
有些教師在進行觀摩課和公開課教學時,片面追求多媒體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形成了“無多媒體不成觀摩課、公開課”思維定勢,也有些評委在聽課和評課時,只注重授課者是否采用了多媒體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對采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者大加褒揚,一味給予好評;相反,則任意貶抑,盡找缺陷。其實,有些教師所謂的多媒體和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不過是“以錄像代講解、以錄音代講解、以屏顯代板書”而已。盡管這些教學設施和手段使課堂教學內容圖文并茂、生動活潑,可是,在課堂教學策略、教學方法的創新方面卻存在著明顯不足,只是傳統教育思想、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電子化、聲像化的翻版而已。
筆者發現,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進行高中語文課程教學,學生的興趣很高,但多是對多媒體信息技術本身感興趣。事實上,語文教師在采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時,應將語文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得嚴絲合縫,恰到好處,而不應一味體現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優勢,也不能不顧教學內容,將各類文字、圖像、動畫、聲音、影片等一股腦地加進教學課件和語文課堂中。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進行語文教學,不僅要講究教學課件的外在美和形式美,更應突出教學內容的內在美,突出語文課程的特點和規律。
2.語文課程被PPT占領,忽視了學生對課程本身的學習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一個多媒體教學課件相當于一個得力的“助教”。教師在進行多媒體教學課件設計時,也應當在“啟發點撥”學生方面下工夫。學生能夠理解的內容,要簡化,學生難于理解的學習內容,也不能一下全部利用教學課件演示給學生看,而應在教學過程中留給學生充裕的思考時間和空間,注意逐步引導和啟發學生主動探索和積極思考。在觀摩公開課教學時,我發現許多語文教師采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施教的課堂,常常是課件的放映和展示壟斷了整個語文教學課堂。教師不僅為教學課件編制形式所累,而且課堂教學內容也被課件材料牽著走,導致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和課堂駕馭能力無從發揮,學生的學習也只能按照整個課件結構和一些問題的“標準答案”進行,他們的主體性和能動性得不到體現。
筆者認為,多媒體信息技術輔助語文課堂教學時,它就像黑板、粉筆一樣,只是輔助教師開展語文課程教學的一種工具。雖然我們對傳統的語文授課方式深惡痛絕,但也絕不能讓語文課堂被多媒體信息技術完全占領,不能默許多媒體信息技術“獨霸”語文課堂,也絕不能讓語文教師和學生成為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奴隸。
3.一味依賴多媒體設備,而忽視與學生的互動交流
“情感能左右注意力對智力活動的引導,能影響對輸入信息的反應。”語文課程的教學過程,也是師生思想情感交流的過程。在多媒體教室上課,雖然擴大了學生的學習空間,但是,很多學校多媒體控制平臺要么置于教室一角,要么鑲嵌在講臺里面,要么采用攜帶手提電腦等形式,教師演示課件時必須使用固定的鼠標和鍵盤,大大限制了教師在課堂上的空間范圍,教師無法走到學生中間,教師只能在電腦前點擊鼠標、敲打鍵盤和描述課件內容,根本無暇顧及學生的反應,更談不上通過面部表情、身體語言與學生互動和交流,這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高中語文課程內容的吸收,進而影響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和整個語文的教學質量。
二、高中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策略
1.正確認識信息技術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切忌喧賓奪主
多媒體教學課件集“文字、聲音、圖像、圖形、動畫”等多種形式于一體,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徑地向學生傳遞信息,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人機交談的信息環境。筆者認為,無論多媒體信息技術多優越,多媒體信息技術在高中語文課堂中都是為教學這個中心服務的。語文課堂教學一定要突出語文課程教學的特點和規律,切忌讓多媒體信息技術喧賓奪主,搶了主要角色的位置。在語文課堂上,學生永遠是學習的主體,多媒體信息技術只能起輔助語文教學的作用。高中語文課堂與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整合是互相協作的關系,而不能彼此交換、相互取代。
2.借助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學生在學校學習語文的目的無非是理解別人的思想,表達自己的思想。理解別人的思想,就是“聽”和“讀”,也就是能聽得懂別人的意思、看得懂別人的文章。表達自己的思想,就是“說”和“寫”,也就是能說能寫,把自己的思想清楚地表達出來。“聽”和“說”,即語文之“語”,“讀”和“寫”,即語文之“文”。語文教師在學生學習語文過程中,應當給予他們充分思考的空間和時間,使學生能夠真正進行思維活動,并表達自己的理解,進而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3.傳統教學方式與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結合,實現優勢互補
多媒體信息技術作為一種現代教育技術,對傳統教學手段來說是一場革命。由于多媒體信息技術自身的強大功能,使得它與傳統教學手段相比具有很多優勢。但傳統教學手段,無論是物質形態的手段,還是智能形態的手段,之所以可以延續至今,是因為有其巨大的教育功能。多媒體信息技術不可能簡單、完全取代傳統的教學手段。在采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進行語文教學時,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過程,是一個充滿想象、不斷創新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科學嚴謹、有計劃的動手實踐的過程,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用傳統教具在黑板上板書時,需要一定的時間,這段時間正是學生審題、觀察、識記、聯想、想象的時間,而這也正是多媒體信息技術輔助語文教學所缺乏的。因此,使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進行語文課程教學時,還要合理吸收傳統教學手段中合理的成分,做到優勢互補、協同發揮其教學功能。
總之,多媒體信息技術輔助語文教學,提供的是超大信息量和多媒體信息的傳遞方式。從學生的認知過程分析,由于學生對計算機的依賴,往往使語文知識呈現得更直接,忽視了學生思維的時間和空間。因此,“整合”一定要把握好信息技術使用的度,注意時機和時間,注意為學生提供觀察比較分析、歸納概括的機會,讓學生在課堂中真正動腦學語文、做語文。在做語文中體驗語文,切切實實學到語文知識,從而培養語文能力,提高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吳柳.信息化社會語文教學改革的基本走向[M].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2]余勝泉,吳娟.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