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摘 要】近年來,由于主客觀原因西部地區農村中學地理教育教學面臨舉步維艱的尷尬境地。現階段,在其他條件不夠成熟的情況下,采取互聯網教學和城鄉互動教育聯盟不失為提升農村中學地理教師業務能力和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農村中學;地理教學;困境對策;互聯網;城鄉聯盟
甘肅省新一輪新課程改革已經進行多年,在此進程中頗有成功之處,但也暴露出了諸多問題,主要涉及教育理念、師資隊伍、評價體制等,特別在農村中學地理教育教學中更加嚴重。
一、現階段農村中學地理教學的主要困境
筆者所在安定區位于甘肅省中部地區,經濟發展比較落后,各類人才相對匱乏,加之近年來學生普遍由農村大面積、大幅度流向城市,導致農村中小學不少優秀教師流失,加重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的不堪之負,尤其是農村中學(包括初中、高中)的地理教育教學。
在調查研究中,我們發現農村中學地理學科不僅在學生的心目中,甚至在部分教師、學校領導的意識中變成放松課,即所謂“副科中的副課”。這當然有“中考”這個小指揮棒的影響。由于考試制度很不完善,農村中學教師疲于應付,悲觀失望情緒濃厚,地理課上紛紛改教其他學科,使得地理學科的地位非常尷尬。不僅如此,學校和上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對地理學科不夠重視,也是導致農村學生地理學科素養低下的一大原因。再次,農村中學地理教師存在嚴重專業不對口的現象,特別是農村初級中學,其他專業的教師改教、代教地理學科屢見不鮮,高級中學地理學科教師又嚴重缺乏。所以,農村中學地理教師普遍地理基礎知識薄弱,整體業務水平不高,使得地理學科嚴重邊緣化,地理教育教學質量偏低,地理教師隊伍亟待加強建設。
二、提高農村中學地理教學水平的應對策略
農村中學地理教育教學要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科素養要提高,需整合城區和農村兩個區域的教育教學資源,特別是專業地理教師的整合。這就需要當地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學校、教師各方面的努力與配合,包括教育經費的投入、專業人才的引進、考試制度的完善、各級政府的支持等。但在現有的教育教學資源和師資隊伍下,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應對策略,加強和提升農村中學地理教師業務能力和地理教育教學水平。
(一)“互聯網+教研”為農村中學地理教學注入活力
“互聯網+教研”是將網絡融入學習研究環境中的一種新型教學活動,與常規的教育、教研、教學相比,存在超越時空、主體多元以及成果便于物化的優勢。現階段,農村中學地理專業教師業務水平較低,專業能力不強,部分薄弱學校甚至根本沒有地理教師資源。采用現代化高科技下的“互聯網+教研”形式,可以整合區域內特別是城區中學地理教師資源豐富的優勢,將農村與城區教師聯合起來,構建區域互聯網教研組,并且實現一課一研、主題研討以及每天公開課等教研活動。鑒于在互聯網教學中師生關系處于時空分離狀態,需要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效率,線下教師應組織管理好課堂秩序和紀律,線上教師應發揮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真正做到始終把握主導地位,積極開展教學對話,明確自身作為學生學習伙伴在合作學習中的引導作用,真正轉變為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者和評價者,最終實現區域內學科教師互動交流,從而促進教師的自我成長。同時,使網絡教育成為農村薄弱學科教育教學水平提升的有效手段。
安定區李家堡鎮學區的“陽光課堂”就走在了“互聯網+教研”的前列。陽光課堂是一種雙師課堂,線上專業教師和線下助學教師相互合作,線上專業教師主講,線下助學教師組織管理課堂,全程陪伴,實時助學,而這種陽光課堂的網絡教學,解決了專業教師不足的問題,是保障農村學生接受公平教育的新途徑。所以,農村中學地理教學應借鑒這種成功的經驗和模式,以促進區域教育資源均衡發展,從而提高農村學生地理學科素養,提升農村中學地理教育教學水平。
(二)城鄉互動教育聯盟為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創造條件
安定區教育體育局每學年舉行的城鄉教育互動聯盟活動,對農村各學科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有重要幫助,也對促進農村教師隊伍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這種以強帶弱的教育聯盟,有效地提升農村地區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
第一,實現教育管理交流。城鄉教育聯盟學校可以安排管理人員前往相應的學校學習,特別是農村中學的骨干力量到城區中學聽課、學習和研討,學習先進的教育管理模式、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有利于推進農村學校教育管理水平、教研能力和教學質量再上新臺階。
第二,開展課堂教學示范。農村中學安排專業教師到城區中學觀摩城區優秀教師的示范課例,參加城區中學富有活力和創新型的教研活動。城區中學每學年安排各學科優秀教師“送教下鄉”活動,將先進的教育理念、教研動向和教學方式傳遞給農村中學各學科教師,特別是地理教師。同時,完善農村和城區不同學校之間的學習、交流和研討活動機制,實現城鄉教育深度融合,更能提高教師自身的業務能力,積極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城鄉互動教育聯盟并不是“一對一”結對子,可以一校帶多點、一校帶多校,把這種城鄉教育互動聯盟和互聯網協同起來,作為有效促進農村中學教育、教研和教學的抓手,聚合更多教師參加教育、教研和教學活動,讓城區專家型教師帶動農村新手教師,讓優質資源豐富的城區中學帶動資源相對匱乏的農村中學,切實有效地發揮協同輻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