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心然

摘要:本文主要探討CPI與PPI的關系。選取中國2014年1月-2018年10月近5年來消費者價格指數和生產者物價指數的月度數據,運用VAR模型,格蘭杰因果檢驗,脈沖響應分析等實證方法研究了CPI和PPI的相關性。從長期看,兩者存在長期的均衡關系,PPI的變動會引起CPI的變動。
關鍵詞:CPI PPI VAR模型;脈沖響應分析
一、引言
CPI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簡稱。是一個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購買的消費品和服務項目價格水平變動情況的宏觀經濟指標。它反映居民在生活中產生的各種支出:家庭購買消費商品及服務的價格水平的變動情況。PPI是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的簡稱。它與工業產品和企業產品有關,是生產某一時期產品生產領域價格變動情況的經濟指標,也作為核算國民經濟及政府制定經濟政策的重要依據,且生產者價格指數高的企業又可以進一步影響消費者價格指數。因此,在經濟生活中,兩個價格指數統籌的是兩個不同的方面,用途上也存在較大的差異。但兩者之間又存在密切的關系,探求二者之間的關系可以更好地把握我國宏觀經濟運行的情況,對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有著積極作用。
二、經濟學原理
根據價格傳導規律,PPI對CPI有一定的影響,整體價格水平的波動一般是從生產領域出現,通過產業鏈向下游產業擴散,最后波及流通領域消費品。
根據經濟學理論,從供給角度來說,PPI很大程度上決定著CPI。需求角度上看,CPI也反過來影響著PPI。
三、模型介紹
本文采用的是向量自回歸(VAR)模型研究,向量自回歸模型對于相互聯系的時間變量系統可以進行有效的預測。向量自回歸模型是把系統中所有的內生變量作為被解釋變量,把所有的內生變量滯后值作為被解釋變量。該模型彌補了單變量自回歸的不足,同時模型的形式靈活,參數容易估計等優點。
本文分別運用了AR根檢驗,格蘭杰因果關系以及脈沖響應分析。
格蘭杰檢驗通俗來講是檢驗一個時間序列是否會引起另一個時間序列變量的變化。為了確定CPI和PPI是否存在時間上的先后順序,本文將進行檢驗。
脈沖響應檢驗是對每個內生變量的沖擊對自身及其他內生變量產生的影響。但需要注意的是,脈沖響應分析的前提是VAR模型通過了平穩性檢驗,這樣分析才具有意義。
四、數據選取
本文選取的是2014年1月-2018年10月近5年來中國的CPI和PPI的月度數據。其相關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及東方財富網中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共計57個樣本點。
五、實證分析
(一)ADF的平穩性檢驗
為了消除數據異方差的影響,對CPI和PPI取自然對數,分別為LNCPI和LNPPI,為了檢驗數據的平穩性,防止偽回歸現象,運用Eviews.8.0進行ADF檢驗。
從檢驗結果來看,變量在1%,5%,10%三個顯著水平下,單位檢驗的臨界值分別為-3.552666,-2.914517,-2.595033。ADF檢驗值為-10.67831,都小于相應的臨界值,從而拒絕原假設,表明變量CPI不存在單位根,為一階單整。同理,變量在1%,5%,10%三個顯著水平下,單位檢驗的臨界值分別為-4.130526,-3.492149,-3.174802。ADF檢驗值為-11.80609。表明變量PPI不存在單位根,為平整序列。
(二)VAR模型-選擇滯后階
VAR模型要求序列平穩,所以對序列LNCPI和LNPPI建立VAR模型,在運用VAR模型作實證分析時一個重要問題是要確定變量的滯后階數,滯后項的選擇根據AIC和SC的信息準則,即AIC和SC的值同時相對較小。本文將通過設置滯后項為1,2來進行分析。滯后一階的AIC和SC值分別為-11.70226,-11.48720。滯后二階的AIC和SC值為-11.70741,-11.34574。
可以得出,AIC最優值在第二階,而SC最優值在第一階,所以通過滯后長度準則來確定合理的滯后階數。在5個滯后階數確定標準中,LR,SC和HQ認為滯后1 階是最為合理的,所以確定VAR模的最優滯后階為1。
(三)格蘭杰因果檢驗
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可以確定變量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如果PPI的變動可以導致CPI的變化,則PPI的變動應發生在CPI變動之前。
在滯后階為1的情況下,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LNCPI不是LNPPI的格蘭杰原因的概率是0.032小于置信度0.05。所以認為LNCPI是LNPPI的格蘭杰原因,同理可得LNPPI是LNCPI的格蘭杰原因。因此可以說明CPI與PPI存在互為因果關系。
(四)脈沖響應分析
在進行脈沖響應分析前,需要對模型的序列平穩進行進行檢驗,本文采用了AR根檢驗的方法,各個根都落在單位圓以內,表明建立的VAR模型是穩定的,因此可以進行脈沖響應分析。
圖2.2中橫軸代表響應函數的追蹤期數,縱軸代表CPI對PPI的一個標準差的沖擊的響應程度。從圖中可以發現第一期響應等于0,從第二期開始緩慢增加,到第六期時又降為0,影響微小并最終趨于0。說明CPI的增長會帶動PPI的增長,但增長并不明顯,反應程度并沒有PPI對CPI的反應程度明顯。
圖1.3中橫軸代表響應函數的追蹤期數,縱軸代表PPI對CPI的一個標準差的沖擊影響程度。從圖中可以看出,PPI對CPI的沖擊影響在第一期就表現明顯,并在第三期達到了最最大值。然后緩慢下降最終趨于0。說明PPI的增長會帶動CPI的增長,也證明了物價自上而下的傳導機制的正確性,即先從上游產品傳遞到中游產品最后傳遞到下游產品(一般消費的產品)。
結論
本文通過構建VAR模型,進行格蘭杰檢驗,脈沖響應分析。格蘭杰檢驗因果分析表明,CPI與PPI互為格蘭杰因果。脈沖結果函數的分析表明,PPI對CPI的影響較大,而CPI受自身影響的較大。雖然PPI影響著CPI的變動,但存在滯后,并不是立刻反應在CPI上。因此,政府應對PPI的指數多加重視,防止上游的價格水平對物價的沖擊,并采取經濟政策保持物價的穩定,以達到經濟長期健康的發展。同時,從短期來看,PPI指數的增長并不會立刻引起CPI指數的增長,應該消除民眾對于PPI指數的上漲會引起全面的通貨膨脹的錯誤認知。但從長期來看,PPI指數的增長必定會引起CPI指數或多或少的增長。目前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夠完善亟待提高,如果能預測出CPI與PPI的大概波動,將給予政府進行供給和需求調節極大的幫助,可以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政策調節,面對通貨膨脹(或緊縮)問題進行有效改善。因此,時刻關注CPI和PPI的指數對我國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參考文獻:
[1]王雪松.價格傳導機制在中國的實證分析[J].價格理論與實踐,2007(09)
[2]朱建明.關于PPI與CPI傳導機制的實證分析[J].商業現代化,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