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薇琪
摘要: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以及政府對上市企業財務報表可靠性的重視,上市公司財務報表質量問題得到了學術界和實務界共同的研究討論。由于市場的信息不對稱或是企業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不高,公司的管理層和擁有者會對財務報表進行粉飾,或是由于會計政策選擇不當導致財務報表不能準確地反映企業的價值,財務報表的可靠性不能得到保證。本文研究發現,財務報表可靠性主要受到會計計量復雜度、會計綜合素質和業務部門與會計部門之間的溝通效率等錯報風險概率,以及盈虧壓力、證監會監管程度等會計舞弊動機影響。
關鍵詞:財務報表;報表質量;可靠性
證券市場和上市公司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籌集資金、優化資源配置、調整產業結構等多方面責任,對于我國上市公司目前情況而言,財務報表依然是一份反映一定時期內公司的財務狀況、現金流量以及經營成果的重要資料,在眾多數據披露內容中占據了很大的部分,可以幫助投資者了解有關公司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和發展前景,因此,證券市場信息披露在我國經濟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可靠性就顯得極其重要。
為了吸引投資者,大多數上市公司在預估自己的償債能力和未來現金流時,都會高于其自身實際所擁有的能力。再比如應收賬款科目,一些上市公司在資產負債表上可能只是籠統地出現數據,而具體的對方企業,收賬時間以及應當做的壞賬準備是否符合規范,對于大多數投資者來說都無法了解。同時財務報表的內容也有所不同,一份好的財務報表,除了真實可靠地展示公司的有形資產外,還應當準確評估公司專利、商譽等無形資產的公允價值,這對上市公司的財務人員又有了業財融合等要求。
一、理論基礎
Gone 理論是由杰克·波羅格納等人在 1994 年提出的一個著名的企業會計舞弊與反舞弊理論。該理論認為,上市公司財務舞弊行為主要是由貪婪、機會、需要、暴露這四個因素組成的。該四個因素之間相互制衡,相互影響,它們四個的單詞首字母組合起來,就是“GONE”。GONE 理論的四個因子還分為內部因子和外部因子。其中內部因子包括貪婪和需要,是以企業本身為著眼點,認為企業財務報告造假是由于利益誘惑。外部因子則包括機會和暴露,是以企業所處的外部環境為著眼點,認為企業舞弊的影響因素還包括政府政策,外部監督等。
(一)貪婪因子(Greed)
貪婪,在金融市場針對企業闡述時,主要是指,企業對于利益的無限追求。貪婪因子是企業財務舞弊的一大動因。貪婪因子與企業管理者的道德,個人價值觀,以及心理主觀因素有著莫大的聯系,其中信譽以及道德的缺失,極大程度的導致貪婪因子在財務舞弊方面的作用表現異常明顯。貪婪因子的主要表現在于,企業為了無限制地獲取利益以及經濟優勢,進行了一系列的舞弊行為,在此基礎上又獲得了價值較高的收益,從而實現了惡性循環,進行更多的舞弊行為,這是企業欲望以及貪婪地表現。與王碩提出的從現實因素和利益誘發因素兩個角度闡述的上市公司財報粉飾動因不謀而合。
(二)機會因子(Opportunity)
機會因子是指企業在避開被檢查到的情況下,能夠完成企業舞弊意向的可能性,機會因子也是四個因子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機會因子可以使企業舞弊暴露的可能性減少,降低企業的財務造假成本,所以會導致企業舞弊發生的可能性加大。機會因子在細分之下,主要包括內部機會因子和外部機會因子。
內部機會因子著眼于企業的內部環境,主要有企業的內部控制以及治理結構,還有股權結構等。企業如果股權結構不合理或者其內部控制有效性低,便會加大企業舞弊的概率,給企業財務舞弊行為提供機會。
外部機會因子則是著眼于社會、經濟、政治等方面,主要表現在宏觀環境方面。由于政府法律法規的不全面,以及外部審計缺乏有效性、獨立性導致企業財務舞弊行為發生的可能性加大。防范企業財務造假的最后一個環節是外部審計工作,如果外部監管機構不作為,沒有完成監督工作,使得外部監督實效,這就會使企業產生舞弊的想法。
(三)需要因子(Need)
需要因子主要是指企業之所以進行財務舞弊的動機,也是企業發生財務舞弊的關鍵因素。陳金雯提出在需要因子方面,主要是從以下兩方面進行分析:首先是在企業上市之前,企業由于自身經濟規模,經營成果等方面不達標,企業為了融資上市,進行財務報表粉飾。此外是在企業上市之后,上市公司為了報牌或者穩定股價等經濟需要,也會進行財務舞弊。綜上可知,每個企業在發展的不同時期都會有謀求更大經濟利益的需要,而目前來看,財務舞弊則是實現這一目標成本最低且最快捷的手段,因而,需求因子是企業財務舞弊的根源。
(四)暴露因子(Exposure)
暴露因子在這里主要是指企業財務舞弊暴露的可能性以及暴露后會帶來的懲罰。暴露因子屬于企業財務造假成本的一部分,如果企業在財務舞弊實施之后被發現的可能性比較高或者被發現后帶來的后果嚴重,處罰力度大,而與之相比舞弊帶來的經濟利益較低,那么企業的管理者就會減少此種舞弊行為,發生財務舞弊的概率也會逐漸降低。
二、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可靠性理論與框架
1990年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和1991年深證證券交易所開業標志著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開始。2007年,我國頒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辦法》關于信息披露規定信息披露義務人應當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地披露信息,不得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辦法》關于定期報告規定年度報告應當在每個會計年度結束之日起 4 個月內,中期報告應當在每個會計年度的上半年結束之日起 2 個月內,季度報告應當在每個會計年度第 3 個月、第 9 個月結束后的 1 個月內編制完成并披露。第一季度季度報告的披露時間不得早于上一年度年度報告的披露時間。
財務報表等定期報告對于投資者來說,是極少數可以了解到所投資公司狀況的渠道之一。在定期報告之中,季度報告記載公司基本情況、主要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事項三方面數據,中期報告比季度報告多了公司股票、債券發行及變動情況、管理層討論與分析等四方面數據,年度報告在中期報告的基礎上又增加了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任職情況、董事會報告等三方面數據。對比之下,年度報告所披露的內容更充實,時間跨度更廣泛,更加具有代表性,因此選擇我國上市公司年度報表作為研究對象。
《股票上市規則》規定,上市公司年度財務報告中的財務會計報告必須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會計師根據審計準則的規定,在執行審計工作的基礎上,就財務報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的規定編制并實現公允形成審計意見。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通關觀察上市公司的審計意見來判別該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可靠性。
三、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可靠性風險分析
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可靠性受到影響主要由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兩方面,客觀原因是因為一些公司的特殊性或是會計素質較低,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錯報,而主觀原因是上市公司為了制造虛假利潤或是粉飾財務報表,進行會計舞弊等手段。
(一)上市公司財務報表錯報風險
對于不同行業,會計計量的難度以及會計綜合素質均有不同,比如上市公司數量最多的制造業,在計量固定資產的公允價值時計提折舊以及估算殘值時,對會計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而在盤點存貨等實際操作比較煩瑣復雜,也容易出現疏漏導致出現錯報。
(二)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缺失可靠性的原因分析
根據證監會 2012 年發布的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我國上市公司共 19 個行業,其中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的公司數量最多。不同的行業存在不同的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財務報表造假和會計舞弊的動機也不同。比如制造業等行業,總體的盈利能力一般,且轉型所需要的時間較多,依賴市場的較強,若某一年市場對其生產的產品需求減少,公司盈利下降,短時間內由無法完成轉型,財務報表造假的可能性就會提高。與制造業相對的是金融業,金融業的行業盈利能力很高,進行會計舞弊的動機較少,但是該行業受到市場的影響更大,當出現金融危機等事件時,金融業的財務報表可靠性就有可能下降。
《證券法》第五十五條第一條第四項《虧損上市公司暫停上市和終止上市實施辦法》,《辦法》僅針對連續虧損上市公司暫停上市和終止上市做出了具體規定。該辦法是迄今為止我國證券市場有關退市機制的首份具體操作性文件,今后連續虧損的上市公司將依照此辦法有關規定被淘汰出局。《辦法》規定,上市公司出現連續三年虧損,交易所可以自其公布第三年度報告之日起,對其實施停牌,做出是否暫停上市決定。公司暫停上市后 45 日內允許其申請為期一年的寬限期,在寬限期內第一個會計年度盈利的,公司在公布年報后將被允許提出恢復上市申請。該公司如沒有提出寬限申請、申請未獲批準或寬限期內未公布年報和恢復上市申請未獲批準的,將被終止上市。因為該《辦法》的壓力和吸引投資者投資的目的,上市公司更加愿意在年度報告中顯示本年為盈利情況或是增大盈利的數據。因此,對于連續兩年虧損和連續三年虧損,被出具暫停上市警告或是已經被暫停上市的公司,財務報表的可靠性通常較差。
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不同,盈利水平不同,證監會監管的力度也有所區別。江浙滬等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比較好,同時證監會對其監管的力度也更大,財務報表的可靠性或許相對較高。在內陸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差,低端實體業務也較多,存在許多需要轉型的企業,證監會的監管力度也相對較低,財務報表的可靠性也相對較差。
四、建議
(一)加強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建設
內部控制作為對企業風險和財務報表可靠性的一個重要保障,當被管理層干涉時,會失去其有效性。因此,應當保證公司內部控制的獨立性,作為企業內部的監管機構,可以有效提高財務報表的可靠性。
(二)加大對暫停上市的公司的監管力度
低盈利能力的企業更加會出現粉飾財務報表的動機,且絕大部分的非標意見都出自制造業等較低盈利能力的行業。
(三)提高會計的綜合素質
會計的綜合素質也決定了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可靠性。許多財務報表可靠性較差都違背了會計的基本原則。遵守會計的基本原則,可以減少會計舞弊行為。
參考文獻:
[1]孫光國,楊金鳳.財務報告質量評價研究:文獻回顧、述評與未來展望[J].會計研究,2012(03):31-38+94.
[2]田愛國.財務報表可靠性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8(05):140-141.
[3]任建軍.財務報表審計風險及防范措施探討[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9(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