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當前,伴隨各項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高等學校的發展模式必須相應做出改變,隨之而來的是各種隱藏較深的舞弊和腐敗風險。作為適應我國政治經濟體制改革和黨風廉政建設、反腐敗斗爭而設置的特殊審計模式——內管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要順應新形勢的發展要求,從制度基礎審計模式向風險導向審計模式轉變。
關鍵詞:風險導向;風險識別;風險評估;經濟責任審計
一、我國高校內管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轉型的必要性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繼續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堅決糾正各種不正之風,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不斷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加強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是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舉措,是推進審計全覆蓋的重要內容,是適應政府對教育事業特別是高校教育資金投入不斷增大、提高教育資金使用效益的內在要求,是適應我國政治、經濟體制改革和黨風廉政建設、反腐敗斗爭而設置的特殊審計模式,是解除領導干部受托責任的重要機制,也是組織部門考核、任免、選用領導干部的重要參考依據,不僅承擔著整個社會經濟效益監控體系中的重要作用,還承擔著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的重要責任,具有較強的政治性和更高的審計目標。
高校經濟責任審計是一種委托審計,一般由組織部門下達委托書,審計部門根據委托書進行經濟責任審計。這種委托往往與干部的任免同步進行,具有成批性的特點,并要求審計工作在規定的短時期內完成,大多數被審計對象的任期時間較長,形成了大量的相關財務資料,審計部門人員配備和經費保障等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面臨的風險與日俱增。面對充滿風險的審計環境,現有的審計理念和方法已經表現出明顯的缺陷,將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模式引入經濟責任審計,可以使審計人員從被動地承擔審計風險轉變為主動地控制和降低審計風險,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模式與經濟責任審計相結合是經濟責任審計發展的內在需求。為此,引入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理念和方法以尋求高校經濟責任審計的新方法體系迫在眉睫。
二、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內涵特征和思路流程
21世紀,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駛入快車道,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各種文化相互滲透,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人類進入信息社會和知識經濟時代。隨著審計環境的變化,傳統風險導向審計的內在缺陷逐漸暴露,表現為固有風險評估困難,控制風險評估單純依據內部控制制度體系的構建,審計人員難以測算出審計風險和檢查風險,使風險導向成為一個“虛帽子”。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將風險考量貫穿于整個審計過程當中,審計范圍不僅局限于傳統財務信息的采集和分析上,還將觸角擴展到了非財務信息領域。運用“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手段,對被審計對象做出公正合理的判斷。運用“自上而下”的思路,從總體的戰略管理總局入手,通過準確識別和定量分析存在的風險,確定審計范圍重點和實施程序。接著通過具體實施審計,從最基本的信息資料入手,“自下而上”歸納和判斷存在的突出問題并作出相應的審計評價,形成最終的審計報告。風險導向審計流程可以分為計劃審計工作、評估重大錯報風險、應對重大錯報風險和出具審計報告四個階段。將風險導向審計理念和方法引入高校內管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是十分必要的,風險導向經濟責任審計的流程框架如圖1。
三、風險導向經濟責任審計模式的具體運用
要在高校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推行風險導向審計的方法,就應該用風險導向經濟責任審計的理念去指導審計準備階段、審計工作實施、審計報告撰寫的整個審計全過程。
(一)審計準備階段
目前,大多數高校發送審計通知書以后就直接開始進行經濟責任審計,很少開展審前調查。風險導向經濟責任審計模式中審前調查是不可忽略極其重要的環節,關系到審計方案的有效制定、審計資源的合理分配、審計重點的精準篩選、審計思路的確定以及審計方式方法的選擇等。進行審前調查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是制定審前調查系列套表,審前調查系列套表是對被審計領導干部及其所在單位基本情況的摸底排查,包含經濟責任審計提供資料清單(套表封面)、被審計單位基本情況表、被審計單位內部管理制度建設情況表、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執行情況表、被審計單位存貨盤點表、被審計單位固定資產盤點表。以某高校某職能部門負責人的經濟責任審計為例,制定的審前調查套表見表1。
(二)審計實施階段
一般來說,審計實施階段主要包括召開審計進點會、收集相關資料、內部控制評審、談話或座談、實質性測試、審計取證、編制審計工作底稿、綜合考慮與利用其他檢查結果等七個方面工作。其中最重檢查取證環節。審計質量是審計工作的生命線,獲取高質量的審計證據是確保審計工作質量、規避審計風險的重要基礎和關鍵環節。為避免審計人員取證不全面不完整,審計組可以根據具體審計項目的特征,結合審前調查的信息,將所需的審計證據以表格的形式固定下來,發放到每個審計人員填報。提醒審計人員對重點問題進行關注,并盡可能多地收集相關資料,以便于后期歸納和匯總。例如對某學院負責人進行決策機制審計時,可以設計的審計取證表格內容有任期內的黨政聯席會議記錄、個人的述職報告、領導班子談話記錄、專項經費的開支賬表等。審計取證文書格式見表2。
(三)審計報告階段
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報告具有評價、鑒證、促進和參考等多方面作用。報告的核心部分是審計評價和審計發現的問題及被審計領導干部經濟責任界定。不當的審計評價和責任界定是經濟責任審計的主要風險源,將會導致不能及時發現問題并反饋給學校管理層,直接引致經濟責任審計失效,學校領導更加不會重視內部審計工作,縮減審計部門的人力和財力的投入,從而加大經濟責任審計風險,形成了惡性循環圈。準確界定被審計領導應承擔的責任類型,應該明確責任界定依據。審計人員需要熟練掌握事業單位各層面規章制度,根據業務工作類別和領導類型歸納形成制度庫,這里要特別指出的是高校提出了“黨政同審”“一崗雙責”。為了適應經濟責任審計新要求,審計人員首先必須要了解關于黨建方面的制度。其次摸清被審計領導本人的分工,分為直接分管、協助分管、參與管理等幾種形式,再結合被審計領導本人任職時的具體情況進行定責。最后在出具審計報告之前必須要與被審計領導本人及其所在單位征求意見,傾聽被審計領導對于責任界定的意見,根據其所提供的具有證明力的材料,及時調整審計報告,規避因責任界定不清所導引的審計風險。
(四)審計整改階段
高校內管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一直是一個薄弱環節,審計結果得不到學校管理層的重視,往往流于形式,滋生了審計結果運用風險。目前經濟責任審計整改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審計整改不到位、整改效益不高、整改跟蹤成本高。為了規避審計結果運用風險,使審計整改真正落到實處,審計整改重心需要遷移,從“審后整改”向“審中整改,邊審邊改”轉變,從“被動消極整改”向“主動積極整改”轉變,從“低質低效”向“高質高效”轉變。
例如內審機構對某學校進行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在審計過程中發現重大問題時,內審機構及時與被審計單位溝通交流,并向學校管理層和組織部反饋,引起了學校管理層和組織部門的高度關注,及時督促被審計單位及時采取相應的整改措施,完善相應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遏制了風險的進一步擴大,有效避免了審計結果運用風險。
參考文獻:
[1]楊琴.我國經濟責任審計模式優化研究——基于風險導向模式視角[D].財會通訊,2012(03)
[2]徐穎.風險導向審計在經濟責任審計中的運用[D].財會研究,2011(17)
[3]戴理大.風險導向審計在經濟責任審計實務中的應用[D].中國內部審計,2010(09)
[4]張志恒、任富強.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模式在經濟責任審計中的應用[D].會計之友,2012(01)
[5]譚雅妃.經濟責任審計應用現代化風險導向審計方法的思考[D].商場現代化,2015(05)
[6]馮翱翔,基于風險導向的經濟責任審計信息化的應用和實踐[D].中國內部審計,2014(03)
[7]朱慶仙.基于風險導向的經濟責任審計流程構建[J].財經論壇,2015(10)
作者簡介:
李娟(1984.7-? ),女,漢族,安徽懷寧縣人,安慶師范大學審計處,審計師,碩士,研究方向:內部審計理論與實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