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慧



摘 要:互聯網和人工智能對翻譯有著深刻的影響,機器翻譯在短短幾十年中從無到有、發展迅猛,語言一直被稱為象征人類智慧的復雜活動,隨著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機器翻譯的水平不斷提高,各個語種間機器翻譯蓬勃發展,中韓兩國在機器翻譯領域的發展也不相上下。本文將探討中韓機器翻譯的發展歷史和現狀,以兩國機器翻譯的發展進程和現今水平為研究對象,在翻譯質量和使用情況上進行簡要的比較研究,對此闡述作者的思考。
關鍵詞:機器翻譯;中韓;翻譯質量
一、中韓兩國機器翻譯的發展
將語言用機器翻譯出來的想法早在古希臘時代就被人提出過,20世紀三四十年代,出現了最早的機器翻譯。1954年1月7日,美國喬治敦大學聯合IBM公司,利用IBM-701大型電子計算機,成功地進行了世界上第一次俄語對英語的機器翻譯實驗。
(一)中國機器翻譯的發展
我國機器翻譯工作起步于1958年,是世界上第四個開始搞機器翻譯的國家,20世紀60年代一度中斷,20世紀70年代以來,特別而是在粉碎“四人幫之后”,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馮志偉,1984)。在20世紀70年代,相比于各國都出現的位居國際領先水準的機器翻譯的專用軟件系統,中國還沒有研發出適用于漢語機器翻譯的專用軟件系統。到20世紀80年代,中國上機進行過實驗的機翻系統達到十多個,翻譯的語種包括漢語同英、法、俄、德之間的一對一和一對多翻譯。20世紀九90年代初,由于人工智能領域中深度學習和神經網絡的成功,機器翻譯引入了這些新技術,于是統計機器翻譯發展成為神經機器翻譯(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簡稱NMT)(馮志偉,2018)。
隨后各國開始開發神經網絡機器翻譯,目前中國的百度、科大訊飛、騰訊、搜狗、阿里巴巴、網易等公司開始開展神經機器翻譯的研制工作。例如,騰訊公司自主研發的騰訊云機器翻譯TMT,目前可支持15個語種的文本翻譯,其中包括中韓雙語互譯。此外,安徽科大訊飛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科大訊飛)作為全球最領先的智能語音識別領域公司,開發的訊飛翻譯軟件可以實現中韓雙語語音識別并翻譯。
(二)韓國機器翻譯的發展
韓國的機器翻譯歷史時間很短,針對韓國語對外翻譯的機器翻譯業務大多是從國外引進或外資企業入駐才起步的。1968年,韓國創新軟件公司(原名)成立,現稱SYSTRAN國際,主要開發韓、中、日的專業型翻譯器,該公司生產的翻譯器可稱之為韓國第一批機器翻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翻譯器有EASY TRANS V9+, EASY TRANS CS等。1995年,Altavista網頁搜索引擎在1998年開展韓國業務,它是在谷歌公司之前開展機器翻譯的公司。2006谷歌公司開始開展了中、英、法、西四國語言的機器翻譯,2007年后慢慢增加各國語種,韓國語的機器翻譯加入進來。2016年11月,谷歌利用人工神經網絡機器翻譯將韓英互譯加入到業務中來。2012年,韓國NAVER公司開展了網上翻譯服務項目,2016年8月開展了以人工智能為基礎的翻譯器papago,可翻譯的語種包括韓語、日語、漢語、英語、法語、西班牙語、越南語、泰語、印度尼西亞語、德語、葡萄牙語、印地語13種語言。[1]2016年12月引入了中韓雙語神經網絡,大大提高了中韓雙語互譯的翻譯質量,此外韓國廣泛使用的翻譯器還有kakao中的翻譯器,S翻譯器,Bing翻譯器等。
二、中韓雙語機器翻譯軟件的使用情況及實例分析
中韓雙語間的機器翻譯發展迅速,中國和韓國的競爭也十分激烈,隨著神經網絡幫助翻譯機器的深度學習,原本機器翻譯中的許多障礙和困難都得到了解決和改善。中韓兩國的翻譯軟件層出不窮,但使用情況和認知度差距較大。對此,筆者以中國的韓國語學習者為對象,進行了問卷調查, 情況如下:
針對韓國語學習者對國內外中韓機器翻譯軟件的了解程度進行了調查,結果如圖(一):
從圖(一)可以看出,韓國NAVER公司的翻譯軟件papago在中國韓國語學習者間的認知度是最高,占整體的88.89%,其次是中國網易公司的有道翻譯,有38.89%的被調查者都了解,其次是谷歌翻譯器和百度翻譯。
同時,在中國韓國語學習者對各大翻譯軟件的使用情況如下圖(二):
如圖(二)可見,大多數韓國語學習者都在使用NAVERpapago翻譯器,使用率達到整體的79.63%,相較于papago翻譯器,中國網易的有道翻譯器使用率占11.11%。另外從調查的其余數據顯示,大多數人使用NAVERpapago翻譯器的原因有:相較于其他翻譯軟件譯文內容更準確,且認為該軟件是漢韓翻譯機器翻譯中最權威的軟件。在中韓兩國漢韓雙語軟件的比較中,有68.52%的人認為韓國的翻譯軟件(papago)更好用,有31%的人認為中國的翻譯軟件更優秀。
由此,筆者將問卷調查中最受調查者肯定的中國翻譯軟件有道翻譯和韓國翻譯軟件papago作為對比對象,輸入一段文字進行,得出的譯文如下表:
從兩個譯本不難看出,papago的譯文更加的流暢生動,表達更加符合“信、達、雅”的標準。但從整體來看,兩個翻譯軟件的譯本都語句完整,譯文內容全面、語序無誤,沒有明顯的錯譯和漏譯,翻譯質量很高。
中韓雙語機器翻譯領域的進步得益于神經網絡機器翻譯系統,人工智能超強的學習功能,不斷提高機器翻譯的質量。中韓機器翻譯領域致力于解決雙語轉換中漢語的語序的理解和處理上,神經網絡深度學習正在讓漢韓雙向翻譯的壁壘逐漸被打破。
三、 人工智能時代下的機器翻譯與人工翻譯
人工智能飛速發展的時代下,神經網絡翻譯機器的驚人學習能力不僅引發我們的思考,同諸多機器代替人工,電腦取代人腦一樣,翻譯這門被稱之為“難以被機器取代”的人類專屬技能是否有一天會完全被機器翻譯所代替。對此,大家觀點不一,但就目前機器翻譯的發展速度和未來前景來看,機器翻譯的翻譯質量將會越來越完善。雖然機器翻譯過程中還存在著大量錯譯和漏譯等問題,但目前的機器翻譯基本解決了人們在異國出行旅游、點菜、問路或會議簡單翻譯的問題。
那么在這樣的時代下,人工翻譯的價值和意譯在哪里?機器翻譯越來越進步完善的時代下,譯者應該處于什么樣的位置?這些都是值得深思和關注的問題。
正如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的文本在不同的譯者手里會譯出不一樣的譯文,評價一篇譯文的優劣更是多維的。我們認為一篇佳譯是符合“信、達、雅”標準,但這個標準是模糊的,有彈性的,所以評價一個譯文翻譯水平的好壞不能只聽‘一家之詞。然而,機器翻譯的問題就在于同樣的文本,同一個翻譯機器只能表達出“單一”的文本。人工智能時代,雖然機器翻譯在日常生活中大顯身手,但是否能夠最終取代人工翻譯還是個未知的問題。作為一名譯者,還需保持譯者“勤雜工”般的工匠精神,踏實積累語言能力,并善于借助機器翻譯帶給譯者的便利,身懷譯技,巧用譯器。
參考文獻:
[1]https://namu.wiki/w/%EA%B8%B0%EA%B3%84%20%EB%B2%88%EC%97%AD
[2]在線翻譯_有道 http://fanyi.youdao.com/
[3]https://papago.na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