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旦萍
摘 要:作為一名中學教師,除了用知識豐富學生的頭腦,用智慧點亮學生的人生之外,更要用愛心滋潤學生的心田,用智慧引導學生的言行。正面管教可以讓我們真正走入學生心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給大家分享工作中的一個真實案例。
關鍵詞:正面管教;著力于解決問題;建立連接;改變信念;持續鼓勵
C同學是個智力不錯,但學習憑興趣、看心情,有時機就偷懶的孩子。剛進初三就沒怎么進入狀態,一模成績掉入年級中等偏下,從此開始自暴自棄,上課睡覺,拖欠各科作業,每天早上遲到10分鐘以上,第八節自習課瞅準機會就開溜。一開始,面對C同學的反常舉動,作為語文老師的我很多時候都用善意提醒、責成補全作業帶過去了。可是日子一天天過去,C同學以上行為不但沒有改善,反而變本加厲:成天一副睡不醒的模樣,跟他說任何話都是面無表情地“嗯”兩聲,下一節課繼續倒頭睡覺。這時離二模考試僅僅十天,眼看半個學期就要耗過去了,對C同學的全面幫扶迫在眉睫。關鍵時刻我嘗試使用正面管教工具。
一、發現行為背后的信念
正面管教倡導找到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努力改變孩子的信念,而不是僅僅試圖糾正行為。因此,著手正面管教之前我向班主任及學生家長全面了解情況,得知C同學本學期家里出現了新的狀況:父親遠在廣州上班,因為工作繁忙幾乎很少回家,母親因為腰椎間盤突出癥有好長一段時間臥床不起,家里的大小事務都交給保姆打理。至于C同學,基本處于放養狀態。父母覺得沒條件、沒能力管孩子,對孩子的學習也就沒有了要求,只求孩子平安無事度過初三就好。C同學在家也總是流露出對學習悲觀失望的情緒,每天晚上不寫作業,卻發呆、磨蹭到凌晨一、二點才睡覺。C同學的行為屬于典型的自暴自棄,其行為背后的信念是:我已經學不好了,我非常絕望,既然學不好,努力也沒用,就這樣得過且過吧。因為沒有改變孩子的信念,所以,父母老師的提醒、督促、責備或是失望、放棄都會讓孩子變得更加退縮、消極,內心毫無響應、行動毫無改進。
二、建立連接 改變信念
正面管教強調糾正錯誤行為之前先要建立情感連接,通過共情讓學生從內心感受到自己被理解、被尊重、被關愛,從而而產生回應、師生間達成連接。
周五放學后我把C同學請進了辦公室,很溫和地讓他坐在我的身邊。
“今天找你談話是想跟你一起來解決一個問題,可以嗎?“我滿臉微笑,眼里滿是期待。C同學迎著我的目光,羞澀地笑著點頭。
“那你能猜到是什么問題嗎?”
“那個……應該是我學習不上心吧。”C同學說完,不好意思地摸了一下自己的頭。看到這個曾經習慣性的表示慚愧的動作,我知道孩子是真的從內心產生回應了。
“嗯,離中考只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了,看到你現在自暴自棄的狀態,老師很著急,很擔心。知道我為什么要為你擔心嗎?“
“因為關心我。”
“是的,不僅僅是因為關心,還因為相信。”
“相信?”孩子的眼里充滿疑惑。
“對的,相信。老師相信你能成功地應對中考,做最好自己!”
“哦。”孩子羞澀地笑著,又不好意思地摸了一下頭。
我知道他的體育中考滿分,故意問:“前幾天結束的體育中考是不是考得還不錯?”
“是的,考了滿分。”C同學臉上漾出勝利者的微笑。
“哇,竟然考了滿分!太厲害了!知道你厲害在哪里嗎?”
“那個……也不是很厲害吧。好多人都考滿分的。”
“是的,我也認為考滿分不怎么厲害。但是你考滿分就是厲害!我知道你選的是引體向上,別人能做十多個時你一個都做不下來是嗎?”
“是的。”
“那你是怎么練到滿分的呢?花了多長時間?”
C同學在我的引導下開始侃侃而談。介紹自己在短短三十天的時間里跟著同學們一起練引體向上,從零突破到滿分的經歷。
我認真傾聽,微笑、點頭,贊嘆。
“現在知道老師認為你厲害在哪里了嗎?”
厲害在虛心好學、勤奮刻苦、自信堅持、永不放棄……
我微笑著一再追問,引導C同學看到自己在體育逆襲中所表現出來的種種優秀品質。
“現在離中考還有差不多兩個三十天,你認為自己還有沒有希望在文化考試中逆襲呢?”
“有。”C同學再次笑了,目光也清澈了很多。
正如簡.尼爾森說的,“每一個有問題的孩子都是失去自信的孩子”。尊重每一個問題學生,讓ta覺得你是真正地關心ta,再引導學生自己發現自身的優點,幫助學生改變“我不行”“我學不好”的信念,逐步建立自信,接下來才能有效糾正學生的錯誤行為。
三、教給解決問題的辦法
“家長只會成天瞎掰掰,說我們這也不對,那也不對,卻從來不教給我們正確的方法”,不少學生都跟我抱怨過家長的以上行為。正面管教提倡培養孩子們學習的勇氣、激情和人生技能。所以孩子出了問題,首先不是指責,而是應該考慮解決問題的辦法。
針對C同學失去方向、沒有目標動力的問題,我引導他在一模考試的基礎上分析自己的潛力,樹立了至少考上公立高中的奮斗目標。
針對C同學認為自己背不下110篇古詩文的問題,我跟他一起做規劃:首先化難為易,26篇文言文只背誦重點句,這樣每天背誦、默寫四首就能默寫兩輪。
‘一想到100多篇古詩文我就頭疼,干脆不背了,這樣一規劃我覺得輕松多了。”C同學笑著說。
針對C同學上學遲到、上課打瞌睡的問題,我引導他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一是晚上早睡,爭取在23點以前睡覺;二是買一個能發出響聲的鬧鐘,寫作業時放在旁邊督促自己加快速度。早晨每隔5分鐘設置一個鬧鈴,一共設置三個,督促自己至少在第三遍鬧鈴響起時起床,保證上學不再遲到。
針對一時找不到學習成就感的問題,我告訴C同學通過繪制“幸福樹”的方法讓自己從枯燥的學習生活中體驗到戰勝自我的樂趣。即從學習任務完成和日常行為規范兩個大的方面進行自我評價,每天在“幸福樹”上用便條簽貼上自己所完成的學習任務和改正后的行為表現。如“默寫詩歌多少首”“提前多少分鐘睡覺”“提前多少分鐘到校”“某某課不再打瞌睡”等等。談話后的當晚C同學就提前到了24點睡覺,第二天開始就做到了基本在7:35分鐘到校,比平時提前了半個小時。其他諸如欠作業、上課睡覺等行為基本在一周之內全部糾正過來。
面對孩子的錯誤行為,指責只能加重不愉快的情緒,堵塞有效溝通的道路,而解決問題的方法才能帶給我們想要的結果。
四、贏得家長的支持并給予持續不斷的鼓勵
C同學身上集中爆發的問題一是源于考試的壓力,二是人生關鍵時期缺少來自家庭的關愛與支撐。C同學的父母一直以來都比較寵孩子,孩子對父母存在較強的依賴。初三關鍵時期,C同學母親生病,父親忙于事業,雙雙忽略了對孩子的關愛,獨自面對學業挑戰的C同學開始感到茫然無助,到最后無奈放棄。C同學的父母為了給孩子減壓,對孩子的學習失去應有的適當的要求,而這種無指望的態度恰恰加重了孩子的自卑與絕望。針對以上情況,我和學生家長達成一致的正面管教態度和方法:1、父親至少每天給孩子發一條微信,每周至少跟孩子通一次電話,所有內容都為鼓勵孩子進步的行為。2、母親盡能力多關心孩子,但學習上決不包辦代替,可以替孩子繪制“幸福樹”,幫助孩子發現他每天進步的行為。3、及時向老師反饋孩子在家的種種表現,特別是進步的表現。
達成一致的意見后,我不斷跟C同學的媽媽取得聯系,適時鼓勵他在家的一切進步的行為。并抓住機會在全班對C同學在古詩默寫、作文創作等方面的巨大進步進行鼓勵,同學們發自內心的贊嘆與熱情的掌聲給了C同學持之以恒的力量。
從實施正面管教到二模考試,短短10天的時間,C同學從全面放棄到年級進步38名,語文成績由默寫的1分(滿分10分)到9分,語文總分由49分到78分。
到中考結束將近兩個月的時間里,此前種種放棄學習的行為幾乎都得到了糾正。
志愿填報,C同學拿著自己在原有基礎上提高了一個檔次的目標學校征求我的意見。
中考結束,問他感覺怎樣,C同學開心且堅定地回答:還行!
畢業典禮的全過程,舞臺上那個掛著燦爛的微笑,忙前忙后做場務的帥小伙,正是曾經在課堂上睡不醒的C同學。
誰說過一句: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現在我要說,只要方法得當,深入心靈,就可以喚醒那些身體睡著,心靈想醒的,裝睡的孩子。
感謝正面管教真功夫,讓作為教師的我體會到了四兩撥千斤的神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