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鳳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創新教育,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賦予教育的責任。《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夠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能力,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發展。”小學數學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學科,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和勇于創新的主體意識,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下面結合本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敢于創新
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實施創新教育的基礎,是創新素質成長不可或缺的養料與氣候。只有在民主的氛圍當中,才會有人格的自由與舒展,才會有思維的活躍與激蕩,進而才有創新潛能的迸發。
二、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創新意識
興趣是人對一定事物和活動帶有積極情緒色彩的內在傾向性。當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時,就會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去學習,容易產生恒心和毅力,而在這種狀態下學到的東西常常掌握的迅速而牢固。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要使學生保持對學習穩定的,持久的興趣,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點燃好奇之火,激發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比較小,生活經驗少,對任何事物都容易產生好奇心,遇到新鮮事物不由自主的去探索,研究。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對學習產生興趣、驚奇和想象力。例如:教學二年級“編應用題”這一課時,我首先在磁性板上畫了田野、河流、街道和天空,然后把各種交通工具、水果、動物、人物的圖片貼上去,漂亮的畫面,一下子把學生吸引了,學生根據自己的不同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物品編,有的把交通工具串起來編,有的以講故事的形式編,同時我還穿插些動靜結合的游戲,學生們在這樣的氛圍中顯露出極高的積極性,思維的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
(二)不斷提升目標,發展學習興趣
數學學習不僅是興趣活動,更要付出艱苦的腦力勞動。首先,要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不斷提出更高的目標,需要教師做到經常有目的地訓練學生的意志,啟發他們獨立思考,大膽實踐,不斷向更高的目標挑戰。其次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博覽群書,也是發展學習興趣的重要措施。通過閱讀可以開闊學生視野,獲取知識。
三、鼓勵學生質疑問難、發表見解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則誘發探索,探索則發現真理,問題是推動創新的原動力。那么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大膽質疑的能力呢?
(一)創設質疑的氛圍
“學貴有疑”要將質疑引入課堂,成為學生的良好習慣,教師要創設民主,寬松的質疑氣氛。不論學生是否能提問在關鍵處,教師都應給予熱情的鼓勵,消除他們的畏懼心理,激發他們質疑問難的熱情,在此基礎上可以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久而久之,才容易形成良好的質疑氛圍。
(二)給學生質疑留下思考的余地。
留下思考的余地一方面指在時間上要給學生留出充分思考的余地,防止學生的質疑只重形式而不重實效。另一方面,指在課堂上教師不要把話說盡,要留給學生自己去發現。
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學生通過課件演示理解12 的含義之后,我要求學生們用長方形紙折出它的12 ,這時就出現了不同的折法,如:
這時老師就問:還有不同的折法嗎?學生一聽,有的表示懷疑,覺得不會再有別的方法了;有的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動手折起來,不久有同學發言說:“老師,我發現剛才的幾種折法都經過了紙上中間的一點,那么過這一點任意折是不是都能把它平分呢?”話音一落,同學們就討論起來,很多學生說,這根本不可能。于是,我因勢利導,你們自己按他的方法試一試。經過驗證,結論正好和那個同學提出來的一樣。這樣既保護了學生大膽猜想質疑的積極性,又教給學生探索新知識的方法,激勵了學生的創新精神,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
四、強化數學思維訓練,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創新教育的目標是造就具有創新能力的創新型人才。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就是具有良好的創造個性和創新思維的人才。創造個性的內涵主要是獨立性、自信心、好奇心、表達欲、冒險等,而創新思維是指在已有經驗和知識的基礎上,發現新事物、創造新方法,解決新問題的思維過程。它包括發散思維能力、想象能力、以及直覺和靈感等。
(一)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
發散思維是創造教育的結果,是創造思維的核心。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主要是培養學生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創性。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啟發學生在思考問題時,能夠從多角度、多側面、多手段及多事實出發,尋求多種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如采用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問、一題多答等方法。例如:一個長方形菜地長15米,寬12米,若菜地長、寬都增加5米,現在菜地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學生通過積極思考,探索出不同解法:
解法一:(15+5)×(12+5)
解法二:(15+5)×12+(15+5)×5
解法三:15×12+12×5+15×5+5×5
然后,再問:“你還能想出其它解法嗎?”這樣就可以使學生進行縱橫比較、分析歸納和方法的優選、優化,有利于逐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在創新思維的醞釀階段,從集中到發散,再從發散到集中,往往要進行多次,才能產生創造性成果。因此,在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同時,還要注意對學生集中思維能力的培養。
(二)想象力的培養
想象是在客觀事物的影響與言語的調節下,將頭腦中已有的表象經過結合和改造而產生新表象的心理過程,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
(三)直覺思維能力的培養
直覺思維是指人腦對于對象的本質、規律的直觀感受、領悟和估判,既是一種大膽的、科學的創造性思維方式,也是一種好的心理品質。數學教學中應有意識、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直覺思維能力。
總之,數學課堂教學作為培養創新能力的主陣地,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多給學生一些時間,多一些思維的空間,多一些鼓勵,只有這樣才能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與發展,才能更深的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