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堃
摘 要:橋梓古村落是東莞市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之一,是東莞市八個文明標兵村之一,也是廣東省首批文明村之一。另外,橋梓村在周氏宗祠設立中共東莞縣委機關舊址陳列館,是東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中共黨史教育基地。如何在基層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描繪出濃烈的文化色彩是廣大文化工作者一項新的挑戰。
關鍵詞:文化幫扶;文化引領;文化惠民
東莞市作為全國首批、全省唯一的創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城市,讓圖書館、文化廣場遍及城鄉,讓文化活動來到市民身邊,讓每一個人都能享受到均等的文化服務,讓公共文化澤被全社會市民,為東莞注入更多幸福元素,這是東莞創建“全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的初衷。2011年,東莞由市、鎮、村三級財政投入5億多元建設“文化惠民”工程,實現了全市鎮(街)文化站全部達到省“特級文化站”標準,全市村(社區)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達到“五個有”標準,全市鎮(街)24小時自助圖書借閱全覆蓋服務標準。多年來,東莞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構成具有鮮明特色的產業特色與文化傳統融合的市、鎮、村三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村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創建示范區的“最后一公里路”,也是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因此,著力推動村一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構建村一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目的在于實現“文化惠民”,夯實基礎要依靠村級“文化服務”主體,壯大事業要依靠各方“文化幫扶”力量,美好生活要依靠專業人士“文化引領”帶動。
一、“文化惠民”工作重點是扎實推進橋梓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
橋梓村緊緊圍繞特色鄉村建設,通過實施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提升文化服務水平,促進鄉村文明和諧穩定發展。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按照“八個一”的基本標準進行建設。具體包括:一個不少于100平方米的綜合文化活動室、一個不少于70平方米的兒童活動室、一個不少于50平方米的棋牌活動室、一個不少于160平方米的展覽展示廳、一個不少于60平方米的電子閱覽室、一個不少于60平方米的數字文化室、一個不少于140平方米的舞蹈排練室、一個不少于70平方米的粵曲排練室。除此之外,還要形成一套符合實際、運行良好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建立一支扎根基層,專兼職和文化志愿者相結合,綜合素質高的基層文化隊伍,使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成為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和提供公共服務的綜合平臺,成為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成為基層黨組織凝聚、服務群眾的重要載體。
橋梓村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配備以下功能:包括不少于1個標準籃球場;2個乒乓球桌;1批健身器材;配備圖書、報刊,相應的電腦設備,免費提供借閱服務;1個有遮雨棚的舞臺;1套文體設施設備;1套廣播器材;1個宣傳櫥窗、文化墻或閱報欄,每天更新報刊不少于2份。
橋梓村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通過整合現有的資源的工作方式,聯合社會事務局、婦聯等政府職能部門共建橋梓村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并加大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力度,鼓勵支持企業、社團通過投資、贊助活動、捐助設備、資助項目、提供文化產品和服務。建成集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學普及、文化娛樂、體育健身于一體,因地制宜地開展就業社保、養老助殘、婦兒關愛、人口管理、技能推廣等其他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工作,為群眾提供一站式、窗口式、網絡式綜合便民服務。
二、建立一支文化志愿者隊伍進行文化幫扶工作
充分發揮橋梓村文化管理員主導作用和隊伍的服務作用。橋梓村文化管理員和文化志愿者隊伍主要由鎮文廣中心負責組織指導和協調管理,把村級文化管理員納入村年度考核,對管理員分類管理,文化部門負責業務培訓指導,確保村文化管理員隊伍盡心盡職、發揮作用。按照各位志愿者的愛好、專業特長、意愿等安排服務項目、服務時段,對文化志愿者實行分類管理;建立、健全文化志愿者檔案制度,對每位志愿者的基本狀況、服務情況、培訓時間等進行認真登記,同時發現典型,總結經驗,推介榜樣,營造人人參與、人人支持文化志愿服務的良好氛圍,使其納入規范化、常態化管理,更好地形成工作合力,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能力。
三、文化引領工作目的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建立常平鎮文藝工作者駐村(社區)工作室,增加文化服務供給力度。建設文藝工作者駐村(社區)工作室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鼓勵文藝工作者創作,提高本地文藝人才的水平,激活村一級文化設施,帶動村(社區)文化活動的開展,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室以“惠民便民”為基本建設原則,設置了創作、交流、培訓、展演等四大功能,更大程度上增加了村一級文化服務供給。現已選取了橋梓村、朗貝村、土塘村3條村作為建設試點,爭取明年初建成。文藝工作室按“自定開放時間”原則公開對外提供文化功能服務,開放時間要達到以下要求:每周對外開放不少于6個小時,一年不少于312個小時。
本次建設工作項目總投資100萬元,場地建設60萬元,設施設備40萬元。投入以屬地財政投入為主,市將對全市的示范點單位給予獎勵性補貼。常平鎮將建立穩定的財政保障機制,擬按照鎮、村各承擔建設所需費用的50%。另外,將給予文化志愿者的服務工時進行補貼,補貼標準將參考社工的標準,由鎮文廣中心核定,并向鎮政府提出申請。
四、結論
十九大報告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村一級文化惠民工程也是國計民生問題,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的重要內容,可以通過文藝下鄉、文化幫扶、文化引領等舉措,共同構建市、鎮、村三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讓更多生活在東莞這片土地上的人,享受到均等的文化福利。
參考文獻:
[1]《橋梓村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籌建實施方案》
[2]2018年4月17日,新媒體《常平發布》,橋梓村:吹響鄉村振興號角建好市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示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