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華
摘 要:近幾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對信息技術的應用也越來越廣,現如今,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因此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幼兒教育,需要轉變過去傳統的教育觀念,跟上社會時代發展的腳步,培養新時代環境下的信息教育觀;需要教師改變教育方式,在教學上要符合當下的信息技術大環境,努力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水平;在教學過程當中,需要教師結合信息技術,發揮信息技術在幼兒教學當中的優勢,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增強幼兒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信息技術;新環境;幼兒教育
在信息技術這一新環境下,許多學校和教育機構在教學上在悄然發生著變化,現如今幼兒教育的信息化已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在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對于多媒體、教輔軟件等教學瘦的的運用愈加熟練,這已成為教學當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可以說,信息技術已經與教育事業緊密的聯系在一起了,達到了密不可分的地步。因此,在當下需要將信息技術同教育整合發展,有計劃的科學的聯系起來,需要廣大教師和從事教育事業研究的工作者共同努力,不斷加快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領域發展的進程。
一、轉變教育觀念,培養信息教育觀
在傳統的幼兒教育觀念中,對于幼兒的教育是重點培養知識和技能,忽視了對于幼兒主體的關懷。在信息技術愈漸發達的今天,需要教師培育信息教育觀,適應信息教育的發展,不能墨守成規,以過去傳統的教學思路開展教學工作,必須樹立新的教學發展思路,從信息技術的角度看待新時期的幼兒教育。
在信息化時代,人們對于素質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原來的那種靠分數,拼死知識的時代,在信息化的浪潮中已經難以生存。而生存,必須要符合這個時代、這個社會所發展,所需要的東西。信息化教育觀它不是一種固定的模式,它更像是一種教育思路,無論是從幼兒還是到小學或是中學時期的教育,它都適用。信息化教育觀就是在告訴我們,教育的思想一定要跟上社會發展的腳步,不能偏離或是背離了這個社會發展,它的發展軌跡一定和這個社會發展走向是一致的。
二、改變教育方式,提高教學水平
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教育方式需要運用信息教育的手段。而信息教育手段的一方面就是智慧幼兒園的建設,包括對于幼兒園的信息網絡建設和信息教學。對于幼兒園的信息網絡建設,一方面是為了幫助幼兒園在社會上建立一個良好的社會形象,增強幼兒園的影響力;另一方面,也是提高幼兒園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為培育社會型人才打下一個良好的社會基礎。
例如,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在幼兒園建立起一個網絡信息平臺,類似于一個網絡基站。可以將學校的簡介,教師的教學生涯、榮譽獲得情況等信息寫入網站,從而將案例七一個屬于幼兒園的網絡平臺。建立起這樣一個平臺,一方面對于學校來講,教師可以通過平臺,分享教學資源、校園活動內容等,有助于提高教師們的教學水平;另一方面對于家長們來講,通過這一平臺,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兒園的情況,為自己的孩子選擇一個適合的學校。
在學校采用數字化管理的同時,也要做好應對信息網絡風險的準備。比如:硬件損壞造成信息丟失、網絡病毒導致數據毀壞等問題。對此,網絡校園需要做好應對此類問題的準備,例如將網絡硬件資源統一管理并進行定期檢查,以保證資源的完整性;對于一些網絡資源,可以上傳至云服務,進行加密處理,以保證數據的安全性。
三、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
在信息化教學當中,最能體現這一特點的就是它的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運用多媒體將一些課件資源信息化呈現給幼兒們,但是這只是信息化教學的手段,并非是信息化教學內容。所謂信息化教學內容,是要在教學過程當中,將教學內容不能僅僅局限在教材上,需要將教學內容放眼于整個互聯網信息上,在教學中增加新的教學元素,在教學過程當中拓寬幼兒的學習視野,讓幼兒增強對學習新知識的好奇心和加強幼兒對學習的探索意識,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例如,在學習兒歌《小雨點》過程當中,可以先細膩的描述下雨時候雨點帶給人們的各種體驗,讓幼兒對下雨產生美好的向往,在此之后,我們可以適當的普及一些“為什么會下雨”、“雨是怎么形成的”等知識,培養幼兒的科學探索意識。
綜上所言,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幼兒教學,需要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培養信息教育觀,以科學的態度和信息化思維促進教學;在教學方式上,運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學水平;在教學內容上,教師需要不斷拓展教學內容,運用信息化手段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因此,對于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幼兒教學來講,要想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需要學校和教師從多方面進行教學,以信息互聯網技術為手段,促進信息技術與幼兒教學的整合發展,促進幼兒教育事業的進步,提高幼兒教育的水平。
參考文獻:
[1]林瑩,許莉莉. 信息技術背景下智慧幼兒園建設研究[J].智慧校園,2018(01):64
[2]周巧燕. 關于信息技術與幼兒教育整合探討[J].科教導刊,2014(0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