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麗
摘 要:美術活動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一種活動形式,3-6歲是兒童各種能力和行為發展的關鍵期,幼兒教師應把握美術活動的教育功能,使單一的美術活動變得并不單一,讓幼兒在尋找美、發現美、表現美的過程中放飛自我,并在無形中發展各種能力,使幼兒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在獲得美的感受的同時,使得身心得到全面和諧發展。
關鍵詞:美術活動;教育潛能;幼兒人格
兒童美術教育理論家羅恩、菲爾德認為:“美術教育并不是教人畫畫。”英國藝術教育家赫伯.里德在《通過藝術的教育》一書中指出:“美術教育的使命就是通過藝術來教育人,它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最終目的。”
教師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利用美術活動,發展幼兒敏銳的觀察力
觀察力,是幼兒獲取知識經驗、認識周圍世界的重要途徑,是智能活動的“窗口”,是各種素質發展的前提。因此,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力,是開發他們各種潛能的重要一環。記得一次進行美術活動,內容是觀察畫“我的老師”,所謂觀察畫,就是要邊觀察邊畫,目的就是培養幼兒的一種觀察能力。在活動前,我找了一位老師當模特,可要進行活動時,我便有了這樣那樣的憂慮,人物畫本來就比較難畫,這次又是觀察畫,孩子們能行嗎?活動時,我還是猶猶豫豫地拿出了一張范畫,雖然我再三強調,要邊觀察邊畫,但由于范畫的出現,阻礙了孩子的觀察對象,說是觀察畫,完成的作品卻是千篇一律的。自此以后,我重新調整了教學觀念,不再拘泥于把孩子圈在活動室里,而是把他們帶到大自然中,讓他們去觀察、去了解,用他們的童心稚筆去描繪他們所看到的世界。在一次繪畫活動“夏天”時,我帶孩子們來到了海邊,孩子們分散活動前,我提出要求:今天在玩的時候,要用眼睛仔細地看,用腦子好好地記,你看到了什么?小朋友們是怎樣玩的?周圍的環境是怎樣的?玩的時候你開心嗎?活動結束后,我們要用自己靈巧的小手,畫出自己看到的一切,畫出小朋友今天快樂的活動。這節課,孩子們通過自己的觀察,捕捉到了夏天的氣息:金色的海灘上,嘻戲著一群活潑的身影,他們戲水、玩沙、運沙、沙塑……忙得不亦樂乎,個個臉兒紅樸樸的.因為有了觀察的基礎,在這次活動中,孩子們的繪畫作品內容豐富多彩,各不相同,圓滿完成了“夏天”主題繪畫活動,既達到了教學目標,又培養發展了幼兒的觀察能力,提高了綜合素質。
二、利用美術活動發展幼兒的想象力
所謂的“想象力”,就是人腦中舊經驗重新組合,產生新事物形象的能力。一切創造性勞動都從想象開始,想象是創造力的萌芽,沒有豐富的想象力,就不可能有什么創造。孩子的想象力是很豐富的,但我們如果不給他們創造條件,就會扼制孩子這種發展,因此在美術活動中,除了進行一些基礎的繪畫技能的學習外,我常常確定一些可以充分發揮孩子想象力的主題來讓孩子進行繪畫。如:有一次我給孩子們出了一個題目 “未來世界”, 請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完成活動內容,孩子們在思考了一會兒便認真地拿起畫筆,孩子們畫完后,我驚訝了,他們千奇百怪的想象,是我們成人所不及的,楠楠畫了一個小朋友坐在地球上吃西瓜;菲菲畫了一個機器人在千活,她告訴我,媽媽太累了,每天要干很多活,她希望在未來可以有這樣的一個機器人幫媽媽干活,讓媽媽好好歇歇;明明的畫面上是一輛輛的汽車載著小朋友在水中高速公路上暢游....記得還有一次,我準備了一些各種形狀的圖形,不給孩子規定主題,讓他們根據自己的想象,利用這些圖形,拼出最想拼的或者最喜歡的東西,看看誰的小手最能干,不一會兒,我們好象來到了一個奇妙的世界,可以說孩子拼貼的無奇不有,各種可愛的動物,形狀各異的汽車,有的老師都看不出是什么,還需孩子好好和老師解釋一遍,老師才能看明白,孩子們的想象力讓我感動,他們的想象不僅是他們智能的一種體現,還是他們內心世界的一種特殊的表現形式,無形中也表達了他們對周圍人和事物的關心和熱愛。
三、利用美術活動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
幼兒的審美情趣,受其經驗制約的,獨立評價事物的能力有限,他們的審美情趣主要以模仿成人為主,因此,作為老師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幼兒健康、積極向上的審美情趣,去追求美好的事物,從中獲得美的享受。為了增強幼兒感受美并具有一定的審美情趣,我讓幼兒知道什么是三原色、間色等,并做了很多顏色圖表,從中讓他們感知色彩的變化,我還經常向幼兒介紹一些國內外著名畫家及他們的作品,在區角布置中,我不斷更新一些精美的圖片,供孩子們去欣賞,組織小朋友去評價他人的作品,他的畫為什么漂亮,畫面的色彩為什么好看等等,這樣在不斷的潛移默化中,孩子們的審美情趣也在逐步提高。一天,慧慧的媽媽告訴我,她們家正在裝修房子,她的父母在商量家具墻壁涂什么色時,慧慧也參與了發言,她振振有詞的告訴爸爸媽媽,哪幾種顏色搭配起來比較協調,冷色和暖色搭配起來會有什么效果等,慧慧的父母聽完女兒的話驚呆了。我聽了蓉蓉媽媽的話,欣慰之余,我想,只要老師用心地去教,孩子們在某些方面就一定會有可喜的進步。
四、利用美術活動培養幼兒良好的情感
良好的情感,是人行動的動力因素,它能引導人有愉快的情緒,快樂的生活學習。幼兒的良好情感表現為積極的、快樂的情緒,對父母的愛、對幼兒園和對教師的依戀,同時也還表現在愛家鄉、愛朋友、愛動物等方面。美術活動中良好情感的培養,有利于使幼兒借助這一形式,促進他們美好情感的萌發。因此,美術活動的進行不僅局限于教與學的簡單形式,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我發現只要注重方式,對孩子情感的培養可以有機地滲透其中。比如:在“三.八”婦女節到來的時候,我給孩子們出了一個主題“我的媽媽”。活動前,我請孩子們討論自己有一個怎樣的媽媽?孩子們的發言積極而感人,別看他們年齡小,許多發生在他們和媽媽之間的點點滴滴的事情都記憶猶新,當凡凡講到一次媽媽肚子疼,而依然堅持給她做飯時,她的眼睛濕潤了??吹胶⒆舆@種情感的真摯流露,我在想:有這種情感驅使的畫面,怎能不令人心動?媽媽左手捂著肚子,右手拿著鍋,臉上不斷還有汗珠流下來。我深知,所有的母親對孩子無私的愛都是不圖回報的,但對一個五歲的孩子來講,她能如此珍惜這份溫馨的母愛,不由得讓人有一種感動彌漫在心懷。晚上,當凡凡媽媽看到女兒的畫,聽著女兒在她耳畔悄悄傾訴著畫面內容時,“幸?!边@個詞匯在她的臉上有了最好的詮解。
五、利用美術活動培養幼兒的親社會行為
一個孩子如果能有良好的社會性發展,那將對他的個性、行為調節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都會有很大的幫助。美術活動中,孩子們之間的互相幫助,共同合作及愿意欣賞他人作品的興趣和分享其成功的喜悅等都是良好的親社會行為,因此,在具體活動中,老師也采取一些教育方法,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如我們經常開展以幾個孩子為一組的合作繪畫活動,促進孩子的合作意識。剛開始合作的時候,孩子們互不相讓,她想這樣畫,而他又想那樣畫,經常是畫沒畫完,老師就被拖去打官司了,孩子們畫完后,我先請孩子們欣賞自己的作品,有的畫面內容零亂,有的畫面安排太滿,我請他們自我評價,怎樣才能使畫面布局合理,主題突出呢?由于有了幾次合作的經驗,孩子們再進行合作時,變得有商有量,你畫哪一部分,我添畫什么內容,進行得井然有序。一次,我們大班小朋友到幸福門公園春游,其中要全班小朋友合作完成一幅長卷繪畫“威海的春天”。在活動中,明明想用的水彩筆沒水了,菲菲馬上主動給她,凡凡想畫一個跳舞形象的小朋友卻不知怎么畫,當她請教晨晨時,晨晨馬上認真地給凡凡示范起來,當作品完成后,孩子們站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評價著他們的作品,在指指點點中,他們學會了主動運用已積累的經驗去評價他人的作品,同時也展示著自己某方面的能力,達到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的作用,在這種共同參與的活動中,孩子們合作的愉快及成功的喜悅溢于言表。
從某中意義上來說,幼兒美術活動的實質就是人格化的過程。教師在美術活動創造的實踐過程中,應正確地把握兒童心理發展的實質,敏感地找到教育的定位點,從多方面培養幼兒的各種能力,讓幼兒對美的事物進行感知、領悟,以及把這一體驗賦于自己的熱情和生命加以描繪,從中領悟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使真、善、美的熏陶得以人格化。不要以成人為中心,總想試圖教給點什么,那些刻板的模仿和干擾,只會使兒童變的小心翼翼而帶有功利性地去迎和成人的意愿,從而失去自主的人格。教育應順應兒童這種天真活潑情感的表現,使兒童成為一個獨立成長的個體,這也正是兒童發自本性的人格化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