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芹 馬麗娟

[摘要] 目的 分析支氣管哮喘合并糖尿病的療效。方法 取2018年1月— 2019年2月該院收治支氣管的哮喘且伴有糖尿病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以實際就診的順序為主,將患者平分兩組,每組40例。干預組實施綜合療法,常規組則為基礎療法。分析兩組效果。 結果 與常規組相比,干預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各項臨床癥狀緩解的時間指標,治療之后血糖指標等優勢突出,組間數據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接受支氣管的哮喘且伴有糖尿病患者,實施綜合療法,能改善病患各項臨床指標,控制住血糖,提升療效,促進病患早日疾病轉歸。
[關鍵詞] 支氣管;哮喘;糖尿病;臨床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8(a)-0018-02
支氣管的哮喘且伴有糖尿病(bronchial asthma and diabetes mellitus),屬于一種極具復雜性的疾病,倘若不及時給予對癥的臨床治療,則不但會影響到患者正常的起居生活,且還會誘發更多危險因素出現,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安全,需得到臨床上的充分重視[1-2]。那么,為了能夠積極探索到最適宜支氣管的哮喘且伴有糖尿病臨床治療方法,盡快讓患者從病魔中掙脫出來,該次臨床試驗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該院收治患支氣管的哮喘且伴有糖尿病80例患者為對象,兩組分別運用綜合療法及基礎療法,觀察兩組療效及臨床指標評分情況,最終探索出最佳的療法,觀察研究結果即為,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取該院收治患支氣管的哮喘且伴有糖尿病80例患者為對象:干預組患者男女比例26/14例,年齡范圍31~75歲,平均年齡(32.39±6.07)歲;常規組患者男女比例28/12例。年齡范圍33~78歲,平均年齡:(33.72±6.29)歲;患者、家屬均同意試驗,簽署同意書。兩組患者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意義(P>0.05),具備可比性。
1.2 ?方法
常規組為基礎的療法:包括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平喘、吸氧、血糖控制、電解質紊亂糾正等相應治療。干預組,則實施綜合療法,即為結合患者哮喘病情實際變化情況,以常規療法基礎上配合糖皮質的激素治療(布地納德的霧化治療)、支氣管的擴張劑(特布他林、沙丁胺醇)、抗感染(靜脈滴注抗生素)等。同時,采取阿卡波糖配合食物一同服用,規格為50 mg/片的阿卡波糖,1片/次、3次/d。餐后,需服用1-二甲基雙胍鹽酸鹽,0.25 g/次、3次/d,以控制住患者血糖指標;兩組患者均持續治療3~5 d。
1.3 ?臨床各項觀察指標
①比較分析兩組臨床療效。②比較分析兩組臨床癥狀的緩解時間指標狀況。③比較分析在治療前后兩組血糖指標評分情況。
1.4 ?納入標準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兩組患者均已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自愿參與該次臨床試驗研究;②兩組患者均已經過臨床癥狀表現、疾病史、血常規、X線及超聲檢查、實驗室各項檢查等,均確診為支氣管的哮喘且伴有糖尿病;③兩組患者藥敏符合WHO支氣管的哮喘且伴有糖尿病診斷及用藥標準;④兩組患者均在臨床治療前期2個月之內并未有抗生素等用藥治療史。排除標準:①排除患有重癥心、肝各項器官疾病的患者;②排除孕期、哺乳期婦女及精神性障礙癥狀患者;③排除對該次臨床治療藥物有過敏史。
1.5 ?評定療效標準
臨床癥狀的緩解時間指標:評分越高則表明緩解效果越低;評分越低,則表明癥狀緩解效果越好;患者在經過治療后,有效:各項臨床癥狀表現均可恢復于正常指標狀態;顯效:各項臨床癥狀表現均有較為明顯的緩解或改善表現;無效:各項臨床癥狀表現并未有好轉跡象或有加重情況出現。有效+顯效=總有效率(%)。
1.6 ?統計方法
通過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
經過觀察兩組臨床療效狀況可了解到,與常規組相比,干預組的患者臨床療效優勢突出,組間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臨床癥狀的緩解時間指標狀況
經過觀察兩組臨床癥狀的緩解時間指標狀況可了解到,與常規組相比,干預組臨床癥狀的緩解時間指標狀況優勢突出,組間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在治療前后兩組血糖指標評分情況
經過觀察在治療前后兩組血糖指標評分情況可了解到,與常規組相比,干預組在治療之后血糖指標優勢突出,組間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支氣管性哮喘,屬于由氣道上皮的細胞、平滑肌的細胞、中性粒的細胞、T淋巴的細胞、嗜酸粒的細胞等各種細胞與細胞組分均參與到氣道的慢性炎癥疾病[3-4]。糖尿病,能夠引起全身系統病變,也往往會損害到人體肺部功能,以肺部微小的血管性患者為主要的癥狀表現,誘發肺部換氣功能性障礙[5]。而支氣管的哮喘且伴有糖尿病,會使這兩種疾病互相影響、促進,往往會給予患者生理及心理雙方面的沖擊。大量臨床試驗明確指出,在綜合療法對于支氣管的哮喘且伴有糖尿病略顯奇效,它是在基礎療法以外,配合糖皮質的激素及抗感染治療,給予患者支氣管性哮喘與糖尿病的聯合治療,因糖皮質的激素免疫抑制及抗炎作用,再配抗感染及基礎療法,便能夠更好地緩解與治療患者的氣管性哮喘與糖尿病合并癥。為了更好地驗證這一方法的可行性,該次臨床試驗及觀察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該院收治患支氣管的哮喘且伴有糖尿病80例患者為對象,以實際就診的順序為主,將患者平分兩組,每組40例。干預組實施綜合療法,常規組則為基礎療法。分析兩組效果。通過該次臨床觀察及研究可得出以下數據:常規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為80.00%(32/40),肺部鳴音緩解(5.3±1.1)d、呼吸緩解(36.9±6.2)h、喘息恢復(27.0±2.6)h、咳嗽緩解(3.65±1.3)d、治療后空腹的血糖值(8.6±3.4)mmol/L、治療后餐后2 h的血糖值(15.2±5.0)mmol/L;干預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為97.50%(39/40),肺部鳴音緩解(3.8±0.7)d、呼吸緩解(29.3±3.9)h、喘息恢復(20.7±1.5)h、咳嗽緩解(3.28±1.1)d、治療后空腹的血糖值(7.1±2.3)mmol/L、治療后餐后2 h的血糖值(10.1±5.3)mmol/L;從以上數據對比中即可得出以下結論:與基礎療法相比,實施綜合療法一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臨床癥狀的緩解時間各項優勢突出,組間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通過實施綜合療法,能夠盡早緩解患者各項臨床癥狀,有效控制血糖,臨床療效較為顯著,具有極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韋元元, 張海英.1例重癥支氣管哮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藥學服務[J]. 中國藥師, 2017,3(3):515-517.
[3] ?蔡艷,顧艷,王玉林.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合并糖尿病1例哮喘緩解藥物治療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 2016, 20(3):297.
[3] ?霍振剛, 張雪瑩.支氣管哮喘合并糖尿病臨床療效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 2014,18(21):82.
[4] ?翟靜. 小兒糖尿病合并支氣管哮喘治療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 2017(2):62-63.
[5] ?王海娟.基于呼吸系統疾病合并糖尿病的臨床特點研究[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7(39):52.
(收稿日期:2019-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