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 石萍 劉亞軍 李文婷


[摘要] 目的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與母兒預后相關,糖化血紅蛋白可反映血糖控制水平,該研究目的是探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糖化紅蛋白水平與母兒結局的關系,評估糖化紅蛋白水平作為預測母兒結局的價值。 方法 該研究2013—2016年對于該院分娩的763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其分娩前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分為<5.5%組,≥5.5%,<6%組,或≥6%組,對各組的妊娠高血壓的發病率、早產率、剖宮產率、新生兒體重、轉兒科率、新生兒黃疸等進行分析。隨機選擇的正常孕婦148例作為正常對照組,對妊娠期糖尿病不同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組與對照組進行對比分析。 結果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BMI、剖宮產率、妊娠高血壓發生率和巨大兒發生率、新生兒轉兒科率隨HbA1c水平的升高而增高。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在5.5%以下在新生兒黃疸、巨大兒的發生率與正常妊娠無差別。 結論 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與妊娠糖尿病母親及新生兒部分不良預后相關。
[關鍵詞] 妊娠期糖尿病;糖化血紅蛋白;母兒預后
[中圖分類號] R714.256?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7(b)-0024-02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妊娠期首次發現或發生的血糖代謝異常,可導致多種母兒并發癥,而且增加孕婦將來發生2型糖尿病的風險。同時,很多研究報告研究了HbA1c在預測巨大兒及患者產后發展為糖尿病中的價值,但對HbA1c與妊娠結局的臨床預后指標尚未充分研究。因此,該研究的目的,希望發現GDM的HbA1c控制點并評估其與不良妊娠結局的相關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文進行了觀察性回顧性研究。統計在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期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為妊娠24~28周采用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篩查GDM。于該院分娩GDM患者中,選取定期監測過HbA1c水平的763例納入研究。所有的患者都進行標準的營養飲食管理或者胰島素治療,定期檢測血糖及HbA1c水平,HbA1c在青島大學附屬醫院檢驗科應用高壓液相色譜法進行檢測。隨機選擇的正常孕婦148例作為正常對照組。對研究對象是否合并妊娠高血壓疾病、分娩孕周、分娩方式、新生兒體重、新生兒Apgar評分、是否轉兒科、新生兒黃疸進行統計分析。
1.2?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9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連續型計量數據用平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統計方法為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4組一般資料比較
各組年齡無明顯差別,BMI及糖尿病家族史GDM組高于正常妊娠組,糖尿病家族史隨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升高而增高,糖化血紅蛋白<5.5%組及≥5.5%,<6%組兩組BMI差別無統計學意義,糖化血紅蛋白≥6%組體重指數明顯高于其他組。見表1。
2.2? 4組臨床結局比較
各組比較,妊娠期糖尿病組剖宮產率及首次剖宮產率明顯高于正常孕婦,但GDM各組首次剖宮產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GDM組妊娠高血壓的發病率隨隨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升高而增高。對于早產和胎膜早破各組之間比較無明顯意義。GDM組新生兒轉兒科率及黃疸率高于正常對照,GDM各組之間比較,HbA1c≥6%明顯高于其他兩組。對于巨大兒的發生率,糖化血紅蛋白大于5.5%后發生率明顯增加,糖化血紅蛋白小于5.5%與正常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分組:對照(A),<5.5%(B),5.5%~6%(C),≥6%(D),未列出兩兩比較(P>0.05)。早產:(P<0.01);首次剖宮產:B、C、Dvs A,(P<0.01);胎膜早破:A、D vs B,(P<0.05);合并妊高:(P<0.01);黃疸:? C、Dvs A,(P<0.01);B、Cvs D,(P<0.01);轉兒科:B、C、Dvs A,(P<0.01);B、Cvs D,(P<0.01);巨大兒: C、Dvs A,(P<0.01);C、Dvs B,(P<0.01)。
3? 討論
目前在中國GDM患病率高達14.7%~20.94%。Liao S等一項研究發現在漢族人群中,應用新標準GDM發病率24.5%,應用舊標準為11.7%,增加了2倍[1]。該院2013—2016年GDM發病率為19.06%。且有糖尿病家族史的GDM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明顯高于沒有家族史患者。
眾所周知,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預防母兒并發癥的關鍵,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會發生妊娠高血壓、早產、死胎、巨大兒、產后出血、新生兒低血糖、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等母兒不良結局[2]。糖化血紅蛋白是人體血液中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與血糖結合的產物,并與血糖濃度成正比,可反映采血前8~12周血糖的控制情況,且不受抽血時間,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島素等因素的影響[3]。而且應用糖化血紅蛋白監測方法簡單,患者依從性高,HbA1c監測不能代替血糖監測,但對于不能嚴格按照要求進行血糖監測的患者,測定HbA1c不失為一好的補救測定。因此對于GDM患者測定HbA1c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管理GDM人群,減少母兒不良結局。
目前, HbA1c的測量技術的準確性和標準化得到逐步改進,是糖尿病診斷新標準和治療監測的“金標準”,在診斷2型糖尿病中得到廣泛應用,但由于其敏感性較低不利于篩選或診斷GDM,因此不能有效替代OGTT進行篩選或診斷GDM[4-5],但在用于識別早孕婦女患GDM的高風險中可能是一個特別有用的工具,而且,越來越多的數據表明,HbA1c可作為GDM婦女不良妊娠結局的預測。
該研究目的就是希望找到HbA1c在GDM中控制的達標點,能幫助臨床指導及治療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因此把HbA1c結果分為不同區間,觀察其臨床結局的變化,以期發現GDM中HbA1c控制的達標點。研究發現,糖尿病家族史及體重指數與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相關,HbA1c水平越高,合并妊娠高血壓比率越高,新生兒轉兒科率及黃疸率在HbA1c≥6%明顯增加。對于巨大兒的發生率,糖化血紅蛋白大于5.5%后發生率明顯增加。因此推測HbA1c水平控制在5.5%以下,可以減少母兒的不良預后。但此次研究樣本量不夠多,未來的研究應包括對在GDM中HbA1c控制的最佳水平進行多中心大樣本研究,不同孕周測定HbA1c與母體血糖異常及LGA或巨大兒的相關性,以及不同種族和懷孕前的體重指數對這些相關性的影響,并隨訪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發生糖尿病的幾率。
[參考文獻]
[1]? 鄭賽云.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與妊娠期糖尿病母兒結局的關系分析[J].中醫臨床研究,2018,10(31):7-9.
[2]? 龔妙添.血清中糖化血紅蛋白和白蛋白水平與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術后感染風險及醫療費用的關系[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7,27(22):3289-3291.
[3]? 朱曉琴,岳虹霓.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與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并發癥及妊娠結局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7, 32(14):3173-3175.
[4]? 焦麗娜,田序華,王靜.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與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良妊娠結局的相關性分析[J].安徽醫學,2016,37(11):1344-1347.
[5]? 石祖亮,楊林.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與凝血功能分析[J].微循環學雜志,2015,25(3):62-64.
(收稿日期:201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