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麗玲

[摘要] 目的 研究子宮肌瘤伴糖尿病患者實施手術室護理干預的臨床價值。方法 納入該院2018年1—12月接收的子宮肌瘤伴糖尿病患者(n=86)作為研究對象,以隨機表為基準,分為實驗組(n=43,實施手術室護理干預)、對照組(n=43,實施常規護理),對86例患者護理效果、血糖指標評估。結果 實驗組護理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血糖指標低于對照組(P<0.05)。 結論 子宮肌瘤伴糖尿病患者實施手術室護理干預的臨床價值顯著,既可縮短排氣及下床時間,又可改善血糖水平,值得借鑒。
[關鍵詞] 手術室護理干預;子宮肌瘤;糖尿病;血糖;下床時間
[中圖分類號] R737.33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8(a)-0132-02
調查顯示[1],子宮肌瘤好發于40~50歲女性,發病率高達25%左右,為臨床常見良性腫瘤,機體內雌激素、孕激素與其有極高相關性。臨床現階段對其多實施保守、手術切除等方法治療,在實施手術治療過程中若患者機體內血糖水平異常,會明顯增加手術風險,還對預后效果有一定影響。故需在進行手術治療同時配合進行護理,降低手術并發癥發生率,該次2018年1—12月間隨機選擇86例子宮肌瘤伴糖尿病患者,實施手術室護理干預,對實施后血糖水平進行評估,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該院接收的子宮肌瘤伴糖尿病患者(n=86)進行研究,分為兩組(隨機表),即每組樣本數:43例。
實驗組:年齡:30~58歲,平均(44.0±14.0)歲;病程:0.5~6年,平均(3.2±2.7)年;單發肌瘤患者23例,多發肌瘤死患者20例;生育患者19例,未生育患者24例;
對照組:年齡:28~57歲,平均(42.5±12.5)歲;病程:0.6~7年,年平均(3.8±3.2)年;單發肌瘤患者22例,多發肌瘤死患者21例;生育患者20例,未生育患者23例。細致分析、對比兩組(n=86)基礎資料(P>0.05),具有可比性。該研究上報醫院倫理委員會,并獲得相關人員審批,該研究遵循自愿、保密、尊重三大原則,凡涉及患者隱私相關內容信息,均嚴格遵循相關原則,維護患者自身權益,且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①嚴重臟器組織損傷患者;②精神狀態異常患者;③依從性較差患者;④溝通障礙患者;⑤聽力障礙患者;⑥未滿18周歲患者;⑦子宮腺肌瘤患者;⑧肉瘤患者;⑨內膜癌患者;⑩子宮內膜癌前病變患者。
納入:①配合能力較好患者;②自愿參加、資料齊全患者;③精神系統損傷患者;④無傳染性疾病患者;⑤術前經子宮內膜活檢、核磁共振確診患者。
1.2 ?方法
實驗組:手術室護理干預,①術前。術前24 h對患者進行探視,對其基礎情況、檢查情況進行了解,并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根據患者自述對其心理狀態進行評估及針對性心理疏導,降低不良情緒對手術效果的影響。護理人員根據患者檢查結果制定合理護理方案,并需與術前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手術流程及相關注意事項,并加強對機體血糖水平的控制[2]。②術中。護理人員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前需加強手術室溫濕度調節在合理范圍內,并檢查所需儀器是否處于備用狀態,對術中使用儀器、光源進行調節,避免其影響手術進程。術中護理人員需加強對患者生命體征的監測,并密切協助醫師進行手術,若發現異常需及時上報醫師,配合進行干預。③術后。術后為患者常規留置引流管,并加強對患者切口狀態的觀察,詳細記錄引流情況、排尿情況,與此同時護理人員需加強病室環境的管理及血糖水平的監測,有效預防并發癥發生[3]。叮囑患者術后加強飲食控制,并定時、定量服用降血糖藥物,在日常生活中需每日泡腳,促進血液循環。
對照組:常規護理,術前需告知患者手術流程及手術需注意事項,術中護理人員需密切配合麻醉、手術醫師進行臨床操作,手術完成后與病房護理人員做好交接工作。
1.3 ?觀察指標
1.3.1 ?護理效果評估 ?對患者住院時間、下床時間、排氣時間、月經周期進行評估。
1.3.2 ?血糖指標評估 ?使用血糖監護儀對患者空腹、餐后血糖及血紅蛋白水平評估。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護理效果、血糖指標)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效果
實驗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血糖指標
實驗組血糖3項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發病率逐年升高,若不及早進行干預隨著病情加重會對其他組織、器官造成損傷,進而威脅患者生命安全,遺傳、精神、免疫功能均為誘發該項疾病的原因。子宮肌瘤以月經周期紊亂、腹部脹痛等為臨床癥狀,若兩組合并出現,在實施治療過程中需加強重視,避免影響治療效果。
手術室護理干預在術前進行健康教育、心理疏導等操作,在確保手術效果同時,緩解患者不良心理,避免不良情緒誘發的血糖水平升高,且在術中做好保溫護理,加強對生命體征的觀察,有效規避異常事件的發生;術后護理的實施促進患者及早下床進行活動,在提高康復效果同時,縮短住院時間。手術室護理干預可有效滿足現階段臨床護理需求,在配合醫師進行手術同時,加強護患溝通、交流,提高血糖控制水平,到達改善預后效果的目的[4]。該次研究中,實驗組月經周期、排氣時間等4項護理效果優于對照組,且3項血糖指標低于對照組,該研究結果與曹永婧等[5]相似性較高,曹永婧研究證實手術室護理干預應用于子宮肌瘤伴糖尿病患者護理中,不僅可降低并發癥發生率,還可提高血糖控制水平,縮短患者住院時間,這與該次研究一致,故手術室護理干預臨床護理價值得到證實,主要由于子宮肌瘤屬于良性腫瘤,常規藥物治療多無明顯效果,故部分患者多于治療一段時間,且符合手術指征時,實施手術切除治療,但患者自身對手術存在一定的恐懼、抵觸心理,且自身伴有糖尿病,護理人員在實施疾病內容講解時極易出現擔憂心理,不僅會影響血糖控制效果,還會對其手術順利性產生一定影響,故此需為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告知患者只要配合進行治療,遵醫囑服藥、加強飲食控制便可將血糖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且對手術實施無任何影響。還需借助自身所學專業知識,引導患者就自身疾病治療、護理、預后等問題進行提問,使自身疑問得到解決,通過提高對疾病治療、護理等知識的認知,使其臨床配合程度、依從性得到提高,促進手術順利完成。手術應激反應、麻醉藥物效果等均與血糖水平有一定關聯,故為確保手術實施順利性、達到理想麻醉效果,降低術后應激反應,術前需加強血糖水平控制,確保餐后、空腹等時間段血糖水平均處于正常范圍內[6-8]。基于該次研究時間較短,且研究樣本較小,未對護理后滿意度等臨床數據進行采集,故在后期研究中需加大研究樣本,并延長研究時間,擴大數據采集范圍,為臨床提供更高質量參考價值。
綜上所述,子宮肌瘤伴糖尿病患者實施手術室護理干預的臨床價值顯著,對縮短排氣、下床時間、住院時間,降低血糖水平有極高價值,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 ?趙天瑤,金香花,宗可心,等.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手術室護理干預的價值[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168-169.
[2] ?陳飛飛.手術室護理干預在子宮肌瘤伴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7):24-25.
[3] ?艾云香,羅小燕.子宮肌瘤伴糖尿病患者采用手術室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24):180-181.
[4] ?盧海芹.手術室護理干預在子宮肌瘤伴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1):130-131.
[5] ?曹永婧,王雪梅.手術室護理干預在子宮肌瘤伴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4,34(20):57.
[6] ?覃玉娥. 護理干預在子宮肌瘤伴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研究[J]. 糖尿病新世界, 2016, 19(3):156-158.
[7] ?穆錦華. 針對性護理干預在子宮肌瘤伴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效果觀察[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17, 2(2):153-154.
[8] ?許燕紅. 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手術室護理干預對手術效果的影響[J]. 糖尿病新世界, 2016, 19(21):168-169.
(收稿日期:2019-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