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翔
【關鍵詞】 學校管理;制度;教師健康;育人環境
【中圖分類號】 G6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3—0032—01
一、加強學校制度建設
一所真正優質的現代學校,離不開現代學校制度的建立。現代型的學校管理制度應該以激勵學校全體成員為前提,以師生創造性教育教學活動為核心,以師生優質的學校生活為目標。我們需要確立一種新的現代學校教育制度,通過學校制度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1.加強教師的培養。教師是學校的血液,血液不循環,不流通,時間久了學校只能越來越僵化。教師專業是一種成長中的專業,專業地位和特點決定了它必須在動態中追求自我完善,學校應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師培養培訓活動,鼓勵和支持教師參加學習,外出進修、聽課、討論等,從而讓教師不斷吸收新的營養,填充自己,讓教師沉浸在學習的氛圍,進而影響、帶動學生學習。
2.學生的認知結構、學習水平、能力不同,其評價方式也應有所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是一個梯級形成和發展過程,所教授知識或技能的難易程度并不等于教育過程的難易程度,教一年級學生1+1=2的難度絕不會比教初中生y=ax+b的難度小,考核教師的工作量顯然不能簡單地從小學還是初中,低年級還是高年級來衡量和檢測。我們應更多關注學生學習上的發展和上升的幅度,認識清楚學生在不同階段的不同認知、學習特點。
3.一名好領導就是一所好學校,領導水平決定學校發展水平,領導的風格決定學校的特色。一個學校的生命,很多時候與領導的水平息息相關。正確的、合理的、科學的、高效的決策將會推動學校的迅速發展。
二、讓學校營造愛的氛圍
“善治必達情,達情必近人。”對教師多一點人文關懷,讓教師感受到愛與溫暖,是教師共同的呼聲。隨著教育事業不斷發展,社會對于教育的期望值越來越高,教師承受的來自學校、社會、家庭諸方面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教師的健康狀況已越來越令人擔憂。
調查發現,考試對教師的情緒影響非常明顯,因為很多學校將學生的成績與教師的獎懲聯系在一起,在考試前,53%的人感到煩躁、脾氣變壞,58%的人在學生的考試那天吃不香睡不好,81%的人因學生會做的題沒有做對而生氣,6成以上的教師將學生考試成績與自己的崗位競爭掛鉤,78%的人十分關心所教班級的平均分與同行班名次排列。
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相連,健康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持續感到壓力、抑郁時,無助的人比高興或熱情的人更容易生病。近年來,我們身邊許多年輕的教師倒在講臺上的事實反復提醒我們:要特別注重教師的健康狀況。
為此,學校要營造一個和諧的、充滿愛的氛圍。讓制度貼近教師的生活,管理者要真正了解教師心中所想,關心他們的生活、工作,為他們排憂解難,鼓勵他們、感謝他們,創造一種溝通交流的工作氛圍,實行“和平共事”的機制。讓老師在愛中生活,讓教師熱愛生活,因為只有一個熱愛生活,愛著自己的教師,才能愛工作,愛他的學生們。
三、創造美好育人環境
1.齊心協力創造美好育人環境。育人大環境不能只靠花草樹木,教師的作用無需多言,就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人際關系來說,只有大家心情舒暢,鮮花才有微笑;只有大家坦誠地交流和學習,才會真正發揮作用,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2.建立以人為本的學校管理制度。科學管理理論強調制度,強調科學,并且追求量化和監督考核,但現代管理理論更重視人的地位和作用,“一切為了人,一切圍繞人,一切從人出發”歸結于人的全面發展。因此,制度與“以人為本”并不矛盾,相反,基于以人為本的思想,制度更能發揮監督約束作用和人的創造才能。具體而言,制度在建設、完善的同時,要保證執行的力度。規定性多而雜,人的創造性就會被淹沒和肢解在吹毛求疵的細枝末節之中,尤其是在教育教學之中,教師、學生以及管理者都受制于一些有悖科學、有悖人性、有違教育規律和學校實際的條條框框。總之,管理不是為了把人“管住”,是為了把人“解放”。
3.打造一個新型學校團隊,塑造一種凝聚力強、組織協作科學有序、充滿人文氣息和關懷意識的團隊精神非常重要。在學校管理與教學實踐中,建立以行政領導為核心的教師團隊刻不容緩,以建立“創名校、造名師、育新人”的辦學特色和方針,總覽全局,分工協作,齊抓共管,各就其位,各負其責,學校今后的發展就有了保障。
編輯:陳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