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而演講焦慮受到年級、參演次數的影響,屬于狀態性焦慮(P<0.05)。(3)中學生交往焦"/>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熊長臻 陳燁冰 楊振蕓 李麗娜



摘 ? ?要: 本次研究目的是調查當前在校中學生,初步了解中學生演講焦慮群體的現狀。采用交往焦慮量表(IAS)和演說者信心自評量表(PRCS)調查北京市某中學初中和高中的300名學生。結果發現,(1)中學生的交往焦慮較高(P<0.05),演講焦慮處于平均水平(t=0.407,p=0.684);(2)中學生交往焦慮與其性別、年級、參演次數無關,是一種特質性焦慮(P>0.05),而演講焦慮受到年級、參演次數的影響,屬于狀態性焦慮(P<0.05)。(3)中學生交往焦慮與演講焦慮水平存在顯著正相關(r=0.594,p<0.001),并且交往焦慮可以顯著預測演講者演講焦慮水平(F=156.33**,p<0.001)。中學生存在較高的交往焦慮和一般水平的演講焦慮,交往焦慮對演講焦慮有重大的影響作用。
關鍵詞: 中學生 ? ?交往焦慮 ? ?演講焦慮 ? ?自信心
公眾演講焦慮也稱公眾演講恐懼,指在特定情景下表現出來的狀態焦慮,是個體在預期經歷真實或想象的公眾場合演講活動過程中引起或體驗的一系列身心不適的感覺或行為表現(1),持續時間較長,很少自發緩解,往往導致個體職業和社會功能受損。影響當事人的日常生活。公眾演講焦慮作為社交焦慮的一種,美國國家疾病普查部門的研究顯示,社交焦慮障礙的終身患病率為13.3%,僅次于抑郁癥和酒精依賴,是美國社會的第三大心理障礙,值得注意的是公眾演講焦慮中年輕群體的患病率正逐年上升(15歲~24歲,14.9%;25歲~34歲,13.8%)。已有研究表明,焦慮情緒與個人表現呈倒U型曲線關系。適度的焦慮情緒可以使人產生動力,促使其在演講過程中超常發揮,但是如果是較高的焦慮水平,即過度的焦慮會干擾人們正常的生活,甚至加重中學生的精神負擔,使其產生緊張、煩躁的心情。導致其心神不寧,更會出現一些生理上的反應,最終導致其在演講過程中以失敗告終。隨著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社會不僅需要經常在公眾場合演講的特定人群如教師、干部、老板等,對當代青年中學生在公眾場合的自我表達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社團活動、演講比賽、學術報告及畢業面臨工作相關的各類活動,都要求中學生以自信的態度自如地在公眾場合展示自己的才華。21世紀環境下社交媒體網絡的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部分人群的正常人際溝通,使人們在公眾場合產生怯場心理。鑒于此,本研究旨在調查中國中學生演講焦慮率的狀況及影響因素,探討背后的心理機制。
1.研究方法
1.1研究被試
選取北京市某中學學生,采用交往焦慮量表和演說者信心自評量表進行施測,共發放300份問卷,剔除不合格數據,最終獲得289份有效數據。其中男生123人,占42.6%,女生166人,占57.4%;高中生218人,占比75.43%,初中生71人,占比24.57%;參演1次-2次的人數為148人,占比51.2%,參演3次-4次的人數為69人,占比23.9%,參演4次以上的人數為72人,占比24.9%。被試人口學變量見表1。
1.2研究工具
1.2.1交往焦慮量表
交往焦慮量表(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cale, IAS)(2),這張表的目的是對另外一種不是行為的主觀社會焦慮的評判,這個表的內容很多,有15個癥狀的描述,每一個描述分為5個級別進行自評。總分從15分到75分,按照分數高低描述社交焦慮的嚴重程度。該量表具有較好的信效度。
1.2.2演講焦慮量表
演講焦慮通過演說者信心自評量表(Personal Report of Confidence as a Speaker, PRCS)(3)進行測量,此量表評價受測者當眾演講或發言時,表現出的生理行為反應、情緒情感反應和語言思維邏輯。被試需要用“是”或“否”的方式回答30個題目。其中第1, 4, 6, 9, 10, 11, 12, 14, 16, 17, 21, 22, 23, 27, 30題選“是”得一分;第2, 3, 5, 7, 8, 13, 15, 18, 19, 20, 24, 25, 26, 28, 29題選“否”得一分,得分范圍在0到30之間,被試得分越高,說明演講時信心越低,演講焦慮越高。PRCS的重測信度為0.61,信度為0.79-0.89,效度為0.51-0.66,表明該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3數據分析
采用spss23.0進行數據錄入和數據分析處理,使用一般性描述性分析、獨立樣本t檢驗、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進行數據處理。
2.研究結果
2.1交往焦慮和演講者演講焦慮現狀分析
研究顯示,中學生的交往焦慮均分為41.67,演講者信心自評均分為12.48。按照均值高于50分為界限,存在交往焦慮的中學生53人,占總人數的18.34%。在演講者自信心評價中,中學生演講焦慮與余真真2016年關于大學生演講焦慮(12.31±5.95)的調查結果沒有顯著差異(t=0.407,p=0.684),見表2。
2.2不同性別的中學生在交往焦慮和演講焦慮的差異分析
不同性別的中學生在交往焦慮和演講焦慮上的差異分析,結果顯示不同性別的中學生在交往焦慮和演講焦慮上均無顯著統計學意義(t=0.226,1.747,P>0.05),見表3。
3.3不同年級的中學生在交往焦慮和演講焦慮上的差異比較
不同年級的中學生在交往焦慮和演講焦慮上的差異分析,結果顯示不同年級的中學生在交往焦慮上不存在顯著差異(t=0.487,P=0.626),在演講焦慮上存在顯著差異(t=-3.457,P=0.001),高一年級學生的演講焦慮要顯著比初一年級的演講焦慮低,見表4。
3.4不同參演次數的中學生在交往焦慮和演講焦慮上的差異比較分析
表5結果顯示,不同參演次數的中學生在交往焦慮上不存在顯著差異(F=2.628,P>0.05),在演講焦慮上存在顯著差異(F=23.754,P<0.01),結果顯示,參加演講次數越多,其演講自信心評分越低,表明其自信心越高,演講焦慮越低。
2.5交往焦慮與演講者自信心相關分析
采用皮爾斯相關分析,檢驗交往焦慮與演講者自信之間的相關,結果顯示交往焦慮得分與演講者自信心得分呈顯著正相關(r=0.594,p<0.001),研究表明交往焦慮越嚴重,演講焦慮也越嚴重,如圖1散點圖。
2.6交往焦慮與演講焦慮回歸分析
以演講者演講焦慮得分為因變量,以交往焦慮為自變量進行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交往焦慮顯著預測演講者演講焦慮水平,解釋了35.3%的變異量,回歸方程為:Y(演講焦慮)=-4.616+0.41X(交往焦慮)。
3.討論
3.1中學生交往焦慮和演講焦慮的特點
本研究顯示,中學生的演講焦慮(12.48±6.85)與國內余真真(4)(12.31±5.95)及楊麗(5)(12.61±5.04)關于大學生的研究結果一致,處于平均水平。中學生的交往焦慮比例較高,占18.34%。調查顯示,不同性別的中學生在演講焦慮上無顯著差異,和曹建琴(6)、余真真(4)等人的研究不一致,以往關于大學生群體的研究發現女生的演講焦慮要顯著高于男生,與黃光偉(7)的研究結果一致,即演講焦慮與性別無關。不同性別的中學生在交往焦慮上不存在顯著差異,這一結果與高文鳳等人(8)的研究一致,即交往焦慮不受性別影響。
不同年級的中學生在演講焦慮上存在顯著差異,高一年級學生的演講焦慮顯著比初一年級的演講焦慮低,這一結果和黃光偉(7)、余真真(4)的結果一致,即演講焦慮隨著年級增大逐漸降低。可能是由于隨著知識經驗和人生閱歷的積累,中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演講能力逐漸增加,面對演講時,能更加從容面對。然而,交往焦慮并不隨年級的增加有所改變,或許說明交往焦慮是一個比較穩定的特質性焦慮,并不能輕易隨時間、知識積累或者閱歷的增加而改變,這也提示我們,針對交往焦慮學生,需要進行專業的心理咨詢或干預,以幫助患者克服交往焦慮。
不同參演次數的中學生在演講焦慮上存在顯著差異,結果顯示,參加演講次數越多,演講自信心評分越低,表明自信心越高,演講焦慮越低。這一結果說明,演講焦慮可以通過多次參加演講進行康復鍛煉。相反,不同參演次數在交往焦慮上并不存在顯著差異,交往焦慮或者說社交焦慮并不會簡單的因為參加交往的次數增大而克服,這一結果再次佐證了我們的結論,交往焦慮是一種相對頑固的特質焦慮,需要進行專業的、有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治療。
3.2中學生交往焦慮與演講者演講焦慮的相關分析及回歸分析
本研究顯示,中學生的焦慮焦慮與演講者演講焦慮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表明交往焦慮越嚴重,演講焦慮越嚴重。在回歸分析中,研究發現,中學生的交往焦慮能夠顯著預測演講者的演講焦慮水平。演講焦慮作為狀態焦慮的一種,與交往焦慮這一特質性焦慮存在緊密的聯系。演講活動本質上是社交活動,演講焦慮與交往焦慮存在一定的相似之處,公眾演講焦慮是指個體在預期經歷真實或想象的公眾場合演講活動的過程中引起或體驗的一系列身心不適的感覺或行為表現。可以推測演講焦慮在一定程度上是交往焦慮的產物。
3.3演講焦慮的干預
行為主義指出社會交往焦慮癥和公眾演講焦慮癥的形成原因是一模一樣的。重點站在條件原理的角度闡述社會交往焦慮癥形成的主要原因。認為人在幼年時期在公眾場合受到過傷害,這種傷害造成了他們焦慮的情緒,然后,在相似情況下,患者會不由自主地聯系起當時的受傷事情導致的焦慮情緒,導致對此類事清的回避,造成社會焦慮障礙,很多人己經忘記了,只有百分之七十的人可以回想起來。認知理論派指出,社會交往焦慮癥產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的認知錯誤。人和動物是不一樣的,我們不應該認為人的社會焦慮癥是動物化得到的。這個派系指出認知的錯誤,例如適當的信念、不當的評價,對自身能力的期望值過于低等因素讓社會交往焦慮癥形成。患有公眾演講焦慮癥的人在演講的時候會產生很多消極的情緒,他們擔心觀眾對自己的印象不好。一旦產生這種想法,就會阻礙演講進行。患者會因為猜測觀眾對自己的印象陷入焦慮情緒中,形成演講焦慮癥。認知行為派系認為社會交往恐懼癥的產生是過分的自我關注和害怕否定評價相互作用的結果,這也是公眾演講焦慮癥產生的主要作用。患有社會交往焦慮癥的人很重視別人的看法,害怕別人認為自己不好,導致情緒處于焦慮的狀態,這種狀態又讓他們對自身的焦慮反應和消極行動的監控起到促進的作用。患有演講焦慮癥的人特別希望別人對自己的印象良好,所以他們對于自己演講時候的評價比實際低了很多。多種原因的相互作用讓患有演講焦慮癥的人一直處在焦慮情緒中,而且產生不斷的惡性循環。
因此,轉化演講焦慮,可以采用認知行為療法進行干預,楊麗(5)采用滲透演講能力訓練的認知行為團體療法對大學生公眾演講焦慮進行干預,結果發現能夠顯著降低公眾演講焦慮個體的焦慮水平。劉莉等人(9)采用這一療法,對中學生英語演講焦慮的干預研究表明,該方法能有效降低中學生的英語演講焦慮水平。
參考文獻:
[1]Brydon S, Scott M. Between One and Many: The Art and Science of Public Speaking[M]. Between One and Many:The Art and Science of Public Speaking, 2000.
[2]彭純子,龔耀先,朱熊兆.交往焦慮量表的信效度及其在中國大學生中的適用性[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4,18(1):39-41.
[3]彭純子,燕良軾,馬曉虹,等.大學生社交焦慮的現狀調查與分析[J].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2003,12(2):225-226.
[4]余真真,楊智輝.大學生演講焦慮的特點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6,24(11):1721-1727.
[5]楊麗.認知行為團體療法對大學生公眾演講焦慮的干預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8.
[6]曹建琴.大學生人格特征與社交焦慮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研究,2009,23(28):2563-2564.
[7]黃光揚.大學生演講焦慮及影響因素的研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6(2):68-69.
[8]高文鳳,叢中.社交焦慮與大學生自尊,自我接納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0,8(3):276-279.
[9]劉莉.中國學生英語演講焦慮的實證研究[J].基礎外語教育,2011,13(2):32-35.
通訊作者:李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