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愛
摘 ? ?要: 高中思想政治課是對高中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陣地。新時期新的社會經濟形勢使思想政治課教學處在變革的時代,各種價值觀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織、相互激蕩。高中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面臨挑戰,如何通過高中思想政治課有效培育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每個思想政治課教師面臨的新課題。
關鍵詞: 新時期 ? ?思想政治課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高中思想政治課作為學生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重要課程,對于引導學生的價值認同、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有著重要的作用。當前,由于受多種因素影響和制約,思想政治課在學生價值觀培養方面的目標沒有得到充分的實現。
一、高中思想政治課核心價值觀培育目標不能充分實現的表現及原因
1.高中生發展階段不可避免的問題。高中生的價值觀正處在形成期,容易受外來因素的干擾和誘惑。一些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功能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識上存在偏見。他們片面地認為思想政治課是空洞說教,課堂無心認真學習,課后不愿親身踐行,勉強學學純粹是為了應付考試。部分學生對“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存在片面的理解或對“自由、平等、公正”的理解絕對化,表現為在學校生活中不愿遵守紀律,隨意遲到、早退、頂撞老師,有的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在校園內“拉幫結派”、搞“團團伙伙”,欺凌其他同學等。這些現象影響高中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2.學校教育中存在德育弱化現象。當前,應試教育理念在一些學校和教師中還根深蒂固,在單純追求升學率辦學理念的影響下,價值觀教育成為學校教育中一個薄弱的環節。教育內容上存在成人化、簡單化傾向,與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思想要求和生活實際相脫節;教育方式方法上簡單粗暴,未能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在處理德育與智育的關系上不能把知識傳授與行為養成有機結合起來,存在教與學、理論與實踐兩張皮的現象;在課時安排上盡量向高考“主課”傾斜,德育活動時間得不到保障;在評價機制上重學習成績,輕品德修養,存在“一邊倒”的傾向。這些表現給高中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帶來了負面效應。
3.時代發展過程中不可回避的負面影響。隨著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持續發展,我國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的發展階段,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等日趨多樣化,這些都會不可避免地給高中生的思想觀念、價值觀的形成帶來影響。電視節目、互聯網等給高中學生帶來信息,在豐富知識、豐富生活、拓寬視野的同時沖擊高中生的價值取向。他們經不起一些落后的、腐朽的、庸俗的價值觀的誤導和誘惑,在娛樂消遣中會不自覺地樹立一些不良的社會價值觀。
4.家庭教育中價值觀教育的缺失。現在的高中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農村孩子中留守孩子較多,父母長期在外打工,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和成長,把孩子教育任務交給上一代。爺爺奶奶(姥爺姥姥)溺愛,孩子教育放任自流。部分孩子從小在“我是最棒的、我是好孩子”的表揚聲中長大,人生觀、價值觀雖然已經初步形成,但有些是歪曲的、不正確的。如:行為自私,不懂得感恩,缺乏全局意識、法律法規意識、競爭意識、誠信意識和憂患意識等。一些孩子存在一些惡習,家長對此束手無策,只能把問題孩子交給學校和老師,片面依賴學校教育的育人功能,學生價值觀培育存在空擋,價值觀培育缺乏系統性。
二、高中思想政治課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1.強化建設自身建設,打造一支政治素質高理想信念堅定的教師隊伍。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要靠價值觀自身具有的正義力量,又要靠教育者自身的人格魅力。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人格魅力既是教師素質形象的展現,更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思想政治課教師首先要做到知行合一,一言一行都要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時時處處為學生做出榜樣,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凈化學生的心靈。例如,敬業、平等、奉獻是社會主義價值觀的重要內容。這就要求教師熱愛教育事業,熱愛思想政治課;把自己和學生放在平等的地位,對學生一視同仁。教師在課堂上告訴了學生應該怎么做,而自己在實踐中沒做到,這樣學生會認為老師上課講的都是假的,從而失去對老師的信任,不服老師課堂上講的觀點和理論,影響課堂教學效果。比如:教師教育學生要講文明懂禮貌,自己就要做到不說臟話,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不但有利于樹立教師的威信,有利于增強教育效果。
2.吃透教材,準確把握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切入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中思想政治教材體系中既有全方位滲透,又有單項強化。在課堂教學中,根據高中生的認知和情感發展特點,深入挖掘教材中價值觀教育的“亮點”,充分釋放教材價值觀教學內容的能量。如在高一經濟常識“紙幣的產生和發展”的教學中,讓學生觀賞“人民幣”上的圖案,通過觀察,學生發現“第五套人民幣”選用具有代表性的、富有民族特色的圖案,充分表現偉大祖國悠久的歷史和壯麗的山河,弘揚了偉大的民族文化。學生學完這一內容,除了了解經濟常識的原理外,還深深地被祖國的偉大和壯美所震撼,對祖國的自豪感和熱愛情油然而生。
3.營造氛圍,讓思想政治課堂成為傳遞正能量的大平臺。對高中生進行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觀念、新思想、新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堅定理想信念,這是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根本任務所在,也是政治課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教師在課堂上要有所為、有所不為,理直氣壯地宣講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旗幟鮮明地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風清氣正的課堂教學氛圍,振奮學生精神,激勵學生真學真做。例如在教學“文化生活”第七課“永恒的中華民族精神”時,給學生講歷史英雄人物、歷屆全國十大道德模范和對新中國改革開放數十年來作出突出貢獻的百名優秀人物的故事,通過講故事、課堂辯論、親生體驗等方式,讓學生接受愛國情感的熏陶,加深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增強對核心價值觀的強烈認同感和歸屬感,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自然而然地植根于學生心中。
4.拓展課堂教育效果,延伸教育鏈條,讓課堂教育效果不斷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很強的時代性,注重把教材內容與時政熱點結合起來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教學內容的厚度。如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時政事件,培養學生關注世界、關心國家民族復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建設,引導學生跳出教材、走出課堂,關注社會生活,在實踐中修正或完善自身的價值觀,提高踐行社會核心價值觀的信心和能力。如學習“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這節內容之前,為了讓學生更多地了解農村,把調查我國的“三農”現狀作為寒假作業,請高一全體學生利用春節,調查身邊農民收入狀況,了解新農村建設情況,從中真實地體會我國作為農業大國的現實國情,并對如何發展“三農”振新農村經濟建言獻策。通過社會調查,學生更深刻地了解農村的發展現狀,增強學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報效國家的責任感。
5.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營造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氛圍。教師根據教材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把教材中的價值觀理論深入淺出地傳授給學生。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的“政治生活”、“經濟生活”、“文化生活”、“生活與哲學”四個必修模塊及其他選修模塊關注并反映學生的現實生活,幫助學生學會處理生活中的各種關系,解決各種沖突與矛盾。如在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新教材中“想一想”、“議一議”、“說一說”等欄目,引導學生把個人的生活與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聯系起來,從生活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感悟生活的價值和意義,形成關心社會、熱愛生活、健康向上的價值取向,為終身健全發展奠定基礎,在生活化教學中培育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參考文獻:
[1]項良.社會立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課程路徑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5.
[2]邊繼雪.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5.
[3]武春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6.
[4]王芳.在鄉土、鄉情、鄉印中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