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當前信息技術進步很快,而且對大學教學影響日益深刻,如教學類的網絡平臺,大學可以把課程搬到該網絡平臺,以實現教學的信息化。學生在該網絡平臺的課程學習中,為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使學生取得好的學習效果,經過教與學的多方面實踐研究,總結出學生以各個團隊的方式學習,具體是設置團隊不同的符合自身的奮斗目標,利用團隊互幫互助的特點和重視團隊的循環建設,再加上教師針對性的指導,來實現學生自主學習。本文是以計算機基礎這一門課程的實驗教學來具體展開探討,結果證明該教學的研究是比較成功。
關鍵詞: 網絡平臺;團隊方式;團隊的循環建設;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 G434 ? ?文獻標識碼: A ? ?DOI:10.3969/j.issn.1003-6970.2019.05.043
本文著錄格式:龍超. 基于網絡平臺和團隊方式的實驗教學研究[J]. 軟件,2019,40(5):222225
【Abstract】: The curr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dvances quickly, and impacts increasingly and profoundly on university teaching, such as network platform of teaching, university can carry the course to the network platform, so as to realize the informationization of teaching. Students are learning the course on the network platform, in order to cultivate students' self-study ability and enable students to achieve a good learning effect, after the practices of many researche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words are Summarized is that students study in the form of teams, the concrete ways are like these: the teams are built from different conforms which are suitable for their own goal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ams helping each other are taken advantag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eam's cycle are paid attention to do, plus the specific guidance of teacher to achiev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The article is based on experiment teaching of computer base course to discussion particular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is more successful.
【Key words】: Network platform; Team approach; Construction of team's cycle; Computer basic; Research of experiment teaching
0 ?引言
大學各方面教學正走向信息化,本文以計算機基礎這門課的實驗教學為例子,進行展開研究。該課程的實驗教學,采用的信息系統技術為:網絡自主學習平臺(高校版),以下簡稱學習平臺。學習平臺主要是把計算機基礎的知識要點、教學進度、知識點教學視頻、知識點測試……以信息化的方式包含其中,學生可以通過知識要點和教學進度,了解學習目標;可以通過知識點教學視頻,跟著視頻里的教師,學習具體的知識點內容;可以通過知識點測試,測試自己到底學了多少,該知識點是否可以過關……
學習平臺的運行期間,上該課的學生都是高考后剛上大學的新生,他們對計算機知識的了解有很大的不同,他們有的由于家庭某些原因,不怎么碰過計算機;有的只是偶爾上網的需要,懂一些計算機簡單的操作;有的出于對計算機的愛好,懂計算機知識還是有一定的基礎。在教學時間偏緊的條件下,這三類起點不一的學生是否按照教學進度的要求完成學習計劃?是否實現擁有自學的能力?是否取得好的學習效果?這些學習目標的問題有必要進一步探討。
1 ?探討與研究
針對以上學生學習起點不一的情況,筆者采取了如下的對策:(1)對學習平臺進行相關解析,讓學生清楚學習過程和學習任務,了解其重要性;(2)采取團隊的方式尤其重視團隊的循環建設,來配合學習平臺的教學。
1.1 ?對學習平臺的相關解析
讓學生明白:學習平臺是一個網絡軟件,它主要是依靠服務器、網絡和學生計算機運行,學生通過學生計算機的Internet Explorer登錄學習平臺,瀏覽、學習和下載相關內容[1]。學生經過學習一個學期后,要參加省教育廳組織的高校計算機一級考試,其考試的范圍來源于學習平臺的計算機基礎知識點,教師在這里,要讓學生清楚計算機一級考試的結果對他們以后學習和工作的重要性,比如考得好的學生,其將來在學習和工作中,利用office軟件處理相關的數據與信息事務時,其效率往往是很高,從而引起學生的重視[2]。
按照以往的教學經驗,筆者總結出學習平臺的主要操作流程,如圖(1)。教師在學期末通過服務器取出每個學生知識點測試的通關數據,統計學生的平時成績,學生也可以在自己登陸的學習平臺,查到服務器反饋回來的通關數據,了解自己答題的狀況。這些通關數據不但可以反應學生的學習進度情況,讓教師把握好實驗教學的進度,更好地完成教學計劃,而且有個趨勢,某些學生的通關數越多,他們就越有可能在計算機一級考試中,取得好成績[3]。
1.2 ?在學習平臺的環境下,采取團隊的學習方式,促使教學發展
在學習平臺的環境下,對于計算機基礎課,筆者是以自己在2016年帶教的四個班學生為例,采取團隊的學習方式,使學習情況起點不一的學生,實現其獲得好的自學能力和實現其取得好的學習效果,來展開實驗教學研究[4]。團隊成員的分配,是在學生使用學習平臺學習計算機基礎課的兩周后,經過摸底性測試,再根據分數的檔次進行,具體如下:
90分及以上的學生組成一個小團隊,這個小團隊起點比較高,為了避免出現眼高手低的情況,讓他們重視完成學習平臺的學習,使他們的知識面系統化。在知識點學習過程中,他們基礎性好,自然學得很快,從而騰出時間來搞計算機知識的應用設計,如視頻聲音數據化設計,動畫數據化設計,網頁設計……為下個學期他們參加計算機知識比賽做準備。
80分及以上且90分以下的學生和不及格的學生組成小團隊,這些學生能組成兩個或者三個小團隊,這些小團隊的特點:低分學生的計算機知識很生疏,是要一個適應學習計算機知識的過程,而這類高分學生的計算機知識點存在個別不熟練的狀況,正好讓這類高分的學生幫助和引導低分的學生,使低分學生更好地適應其學習過程,從而把學習的進度趕上來,而這類高分的學生在幫助團隊成員的過程中,其計算機知識得到熟練與鞏固,也實現了自我提升的目標。
60分及以上且70分以下的學生組成小團隊,這些學生比較多,能組成三個或者四個小團隊,這些學生的特點:都有某些方面的不足,遇到不懂的知識容易停下來,但是很多時候需要所相處的小團隊成員彼此點撥一下就能彌補,實現共同進步。
一個班就是一個整體,同時也是一個大團隊。這些不同分數段的小團隊,都設置適合自己團隊成員的奮斗目標,如:不及格的學生想考及格,及格的想考良好,良好的想考優秀,優秀的想保持優秀或者想有其他的突破,這些目標的實現自然會帶動整個班的學風向前發展,整個班的學風發展了,自然對不同分數段的小團隊有激勵的作用,促其發展,這恰好屬于整體與局部的辯證關系。
學生學習一段時間過后,部分學生成績出現了上下輕微波動,但是整體向上,這是正常發展,為了適應新的變化,計算機基礎期中測試后,再根據學生成績的新變化,按照原來的分數段重新調整小團隊的成員。這是一方面尊重實事求是的原則,努力打造適合學生本人的、高效的學習合作團隊;另一方面則是促使不甘落后的學生,奮發學習以達到自己期望的目標。測試成績只是衡量學生掌握知識情況的一種方法,測試成績不能反映全部,有少數學生考得不好,但是他們把知識應用得好,而且對該門課程很有發展潛力,面對這些情況,筆者盡力去挖掘和培養這類學生,并把他們放在優秀學生的小團隊中,以彌補測試成績的不足[5]。
采取團隊的學習方式,筆者認為注意做好團隊建設的七個階段:團隊的準備階段、團隊的形成階段、團隊的震蕩階段、團隊的規范階段、團隊的發揮階段、團隊的解散階段和團隊的總結階段。首先,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測試分數出來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不同團隊的奮斗目標進行分析,為組成團隊做好準備,這就是團隊的準備階段;學生被組成不同的團隊后,開始有著各自團隊的共同奮斗目標,對團隊的未來有著美好的愿望,這就是團隊的形成階段;但是在學習平臺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在各自團隊遇到了難以預料的困難,原來的愿望在現實中變得渺茫,開始出現了爭執上的矛盾沖突,甚至對教師的教學方式和能力產生了懷疑,這就是團隊的震蕩階段;緊跟著在教師的幫助和調解下,團隊中,學生的矛盾得到了磨合,并且學生彼此之間得到了解和支持,這就是團隊的規范階段;隨著學生彼此之間的了解、支持、配合和幫助的逐步發展并呈現良好的局面,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方式和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信任,這時學生的團隊榮譽感很強烈,學生更有信心地完成并掌握學習平臺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努力實現各自團隊要實現的學習目標,這就是團隊的發揮階段;之后,計算機基礎的階段性測試結果出來,學生的測試分數出現了新的變化,為了使團隊成員按照新的分數變化得到新的調整,或者還有其他結束原因,原有各個團隊的互幫互助關系被宣告結束,原有的團隊成員被宣告解散,這就是團隊的解散階段;最后,教師對本次各個團隊的學習結果進行總結,得出成功的經驗和不足的教訓,給下次團隊合作時提供有價值的參考,這就是團隊的總結階段[6]。根據筆者在2016年帶教計算機基礎課的實際情況,再結合團隊建設七個階段的特點,筆者認為:在采用團隊方式的教學過程中,團隊的建設應處于一種循環的過程,其具體的循環建設如圖2所示,而在團隊建設的各個階段中,團隊的發揮階段尤其重要,所以教師應促使各個團隊盡快進入該階段,并促使該階段性能得到充分發揮[7]。
2 ?期末考試成績分析與教學效果評估
經過一個學期的以上實驗教學研究,其結果還是讓師生都感到滿意,具體如下兩個數據組在兩個方面的比較分析,其中,2015年數據組是沒有實施該實驗教學研究得出的結果,而2016年數據組是實施該實驗教學研究得出的結果[8]。
2.1 ?期末考試成績分析
應用Excel 2010軟件對筆者在2015年和2016年,帶教學生的兩組期末省一級考試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所得計量數據用平均值±標準差表示,2015年的數據組和2016年的數據組組間差異比較采用“方差分析:無重復雙因素分析”,以F > F crit,且P-value≤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所以,2015年數據組的平均成績為63.99±13.21分,2016年的數據組的平均成績為72.36±11.67分,2016年數據組的成績明顯高于2015年數據組的成績,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F= 1135.037 > F crit= 3.923,且P-valu= 9.692 E-62≤0.05),又因為P-valu= 9.692 E-62≤0.01,所以差異具有極顯著的統計學意義。詳細如下表1。
2.2 ?期末教學效果評估
對2015年和2016年筆者帶教的情況,其教學效果評估主要采用學習興趣、直觀體驗、理論知識理解和面對困難的自信心四個方面進行評估,通過對兩組數據的分析發現,引入網絡平臺和團隊方式的教學,使2016年數據組的學生在學習興趣(P-valu=0.015)、直觀體驗(P-valu=0.029)、理論知識理解(P-valu=0.016)和面對困難的自信心(P-valu=0.007)四個方面明顯優于2015年數據組的學生[9],詳見表2。
3 ?結語
縱觀實驗教學的整個研究過程和結果,學生的學習計劃、自學能力和學習效果,這三方面原先定的目標都已很好地完成,而且整體結果比以前好很多。本教學模式比較注重教師適當介入針對性地輔導,尤其是思想輔導,并適當調整團隊成員或者調整該學生所在團隊的幫助關系,使團隊成員的學習幫助關系得到更好地發揮 [10]。
參考文獻
[1] 焦賽美. 基于混合學習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以“Photoshop平面設計”課程為例[J]. 軟件, 2018, 39(4): 222-225.
[2] 張婷嫣, 桂騰昕, 鄧萬風. 課堂管理軟件的對比與分析[J]. 軟件, 2018, 39(1): 191-194.
[3] 黃超, 唐子蛟. 基于云計算技術的智慧校園平臺建設研究[J]. 軟件, 2018, 39(5): 27-30.
[4] 王芳, 鄧一星, 秦映波. 敏捷軟件項目管理課程教學方案研究與實踐[J]. 軟件, 2018, 39(4): 77-81.
[5] 龍超, 劉新光, 周珂. 基于畢博平臺的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教學改革[J]. 中國醫學教育技術, 2014, 28(4): 396-398.
[6] 齊海麗. 高校行政管理專業基礎課程教學團隊建設——以上海海洋大學為例[J]. 教育文化論壇, 2016, (1).
[7] 柳純錄, 劉明亮, 高章舜. 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教程[M]. 第2版.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 203-217.
[8] 方仙桃, 胡昭華等. TBL教學法模式下學生意見調查分析[J]. 西北醫學教育, 2017, 18 (6): 1143-1145.
[9] 陸相任. 基于Android平臺開發的師生學習交流APP[J]. 軟件, 2018, 39(4): 21-23.
[10] 王富英, 王新民, 朱遠平. 導學講評式教學的研究[J]. 教育科學論壇, 2014, 0(8): 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