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杰仁增
摘 要:在營林造林工作中,林區病蟲害是制約其造林工作高效開展的首要因素。林業病蟲害對社會經濟和林業經濟的持續發展極為不利,因此在營林造林過程中必須長期堅持以防治為主體,及時有效的阻止病蟲害發生和蔓延。本文就林業發展中的主要病蟲害的發生原因進行分析,同時提出相應的對策,以供營林造林工作者參考。
關鍵詞:林業病蟲害;發病原因;分析;對策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對林業建設和保護工作愈加重視,但是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在林業發展過程中病蟲害頻繁發生,其嚴重制約著林業經濟的持續發展。因此林業管理部門應該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注重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提升林業發展質量,筆者在下文就此展開分析。
一、林業病蟲害發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1.樹種類型單一
在生態環境保護的號召下我國營林造林工作取得豐碩成果,其中植被覆蓋率得到明顯的提升。據調查數據顯示,2018年的植被覆蓋率同比上升4.5%。但是在部分地區的造林過程中對于樹種的選型過于單一,比如在北方地區一味的采用灌木作為林區的主要植被,在這種環境下,病蟲害的天敵逐漸減少,植被在生長過程中則失去自我保護能力,因此極易發生病蟲害,為林業的發展造成極大的困擾。
2.生態環境的惡化
近幾年,人類在追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由于忽視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因此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造成生態環境破壞,出現溫室效應,比如在部分地區出現連續暖冬的氣候現象,這則給病蟲害提供了較好的越冬條件,嚴重威脅到林業苗木的生長。除此之外,生態環境破壞空氣中的NO2和SO2含量上升,在雨季容易出現酸雨天氣,從而腐蝕森林,甚至導致苗木大面積死亡。綜上所述,生態環境的破壞嚴重降低林區植被病蟲害自我抵御能力。
3.病蟲害防治意識有待提升
病蟲害的防治需要工作人員和各個部門之間的密切配合。在現階段的林業病蟲害防治過程中部分地區由于受到經濟水平和居民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制約,群眾沒有深刻認識到林區病蟲害預防工作的重要意義,部分群眾認為病蟲害是自然災害,因此在林區病蟲害預防過程中群眾的積極性普遍偏低。由此可見,林區群眾病蟲害防治意識有待提升。
4.防護環節不科學
科學的病蟲害防治措施是確保病蟲害防治質量的重要保障。在現階段的林業病蟲害防治過程中部分地區由于技術和設備陳舊,因此在病蟲害防治中采用傳統的噴灑藥水的形式進行防御病蟲害,這種防治模式效果差,同時防治見效慢。因此在現階段的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必須采用科學的防治手段,高效的開展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
二、林業病蟲害的防治的主要措施
1.提升樹種的豐富度
樹種的豐富度對于林區病蟲害的抵御能力有著直接影響,因此在現階段的林業建設過程中必須注重樹種的豐富度。首先,在林區樹種選擇過程中必須注重樹種之間的科學搭配,比如灌木等植被交叉栽植,避免傳統造林過程中單一模式出現;其次,在造林過程中應該注重樹種的選取,比如在干旱地區則選擇耐旱的苗木,從而有效提升造林質量。
2.提升居民環境保護意識
林區居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弱,因此在現階段的林區病蟲害防治過程中應該把提升林區居民環境保護意識作為首位。首先,林區管理人員應該加大宣傳力度,及時宣傳環境污染所造成的危害,使得居民深刻認識到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從而在生活中嚴格規范自己;其次,林區管理人員應該組織林區居民定期進行林區污染物排查工作,及時清理林區的污染物,避免因為污染物滋生的細菌導致病蟲害問題的出現。
3.加大宣傳,提升防護意識
森林病蟲害的防護工作需要每位林區群眾的積極參與,但是在部分地區林區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存在群眾積極性偏低的問題,針對于這一問題,首先,林區管理人員應該及時宣傳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性,使得群眾認識到林區的病蟲害是可預防的,引導并鼓勵更多的群眾積極參與到林區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其次,在宣傳過程中應該注重對病蟲害防治技巧的普及,使得每位群眾知曉基本的病蟲害的征兆和防御措施,不斷提升林區病蟲害防治質量,實現林業產業穩步持續發展。
4.采用科學的防護方法
科學的防治方法是確保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順利高效開展的前提,因此在現階段的林區病蟲害防治過程中應該制定科學的防護方案。在林區治理過程中摒棄傳統低效的措施,比如在林區蟲害防治過程中可以運用無公害的防治方式,在林區引進以食用蟲子的鳥類,從而實現對蟲害的處理,有效的降低了人工成本和農藥污染。因此在現階段的林業病蟲害防治過程中應該做到方式不斷革新和優化,確保林區病蟲害防治工作高效開展。
三、結語
林區病蟲害防治工作是林業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因此在防治過程中需要各個部門之間的重視及配合,林業部門應該根據病蟲害防治過程中的問題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采用科學的營林方法和有效的防治技術,有效的降低林區病蟲害的發生,推動我國林業健康穩步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葛賢權.有害生物防治理論及我國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法制化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3(24).
[2]張坤,崔小平.林業主要病蟲害的發病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