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寧
摘 要:黨的十九大中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個舉措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我國的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同時,鄉村振興戰略也是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和進步。因此,本文通過如何推進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提升農機社會化服務水平 ,實現鄉村振興做出了相關內容的闡述。
關鍵詞:農村專業合作社;問題 ;建設
農村專業合作社是近年來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一種新型的經濟組織,推進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在農業生產經營中發揮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提升農機服務水平,解決“誰來種地,怎么種地”的問量,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
一、全縣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概況
近年來,在惠農政策扶持,縣委縣政府的引導和合作社社員的共同努力下,我縣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實力逐漸提升。目前培訓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8個,涉及農機銷售、維修、技術培訓,大棚蔬菜種植、深松整地服務、植保無人機飛防作業服務等農業生產服經營活動。合作社共吸收社員193戶,擁有各類機械設備163臺(套),其中土地深松機24臺(套)、高效植保無人32駕。通過“耕、種、收”服務,開展土地托管服務10000畝,發展適度規模土地流轉1700畝。每年依托合作社開展新機具、新技術的培訓800人(次),輻射帶動周邊村鎮群眾學習新技術并安全駕駛操鐵新機具。
二、主要做法
1.政策鼓勵。一是組織合作社員參加培訓學習,更曉國家各項惠農政策,提高學習新技術的積極性,積極參與合作社發展。二是充分利用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對農機專業合作社購置的農機 給予補貼。三是結合農機項目建設,優先選擇農機專業合作社承擔項目任務,帶動合作社發展。例如2017—2018年農機深松整地項目,由縣政府、縣財政局、縣農機局牽頭、鎮(辦、中心)組織招標,交付農機專業合作社完成。
2.擇優培育。重點培育規模大,服務質量好、管理好,有較高信譽度的農機大戶,作為示范樣板合作社,推動農機專業合作社進入性發展軌道。
3.經營上引導。組織合作社董事長,外出學習先進的管理和經營理念,強化合作社管理,提高安全技術操作,打出合作社服務品牌。同時利用信息、人力資源,拓展業務,組成跨區、跨省作業服務隊,推進農機服務的產業化發展。例如2018—2019年分別組織合作社組成“咸陽飛防 ”無人植保作業服務隊,赴新疆開展棉花,紅薯飛防作業。
三、存在問題
1.缺少人才支撐。缺少人力資源是合作社普遍存在的問題,合作社多數由農機大戶組成,缺乏經營管理人員、技術人員。人力資源關系著合作社能否可持續發展,能否做大做強。
2.資金不充足。我縣合作社大都還處在初級發展階段,抵抗風險能力弱,在引進發展新項目資上資金不足,對新型農業機械投資信心不足,制約了合作社的發展壯大。商業銀行基于專業合作社的運行不可預知,難以把控資金風險,往往不愿意向合作社發放貸款,致使農民專業合作社無法實施產業結構升級和擴大再生產。
3.規?;N植程度不高。由于受家庭聯產成包責任制的影響,大部分群眾對土地流轉、托管還有一定的顧慮,把土地流轉或托管出去的積極性不高。土地分散,地塊面積小,農機作業的效率與節本增效的潛能沒有發揮出來。
四、幾點建議
1.留住人才、用好人才。鄉村振興需“引”“留”人才與“內在培養”雙向發力。引進人才,就必須要在制度上有保障,用更加優惠的政策、更加開放的胸襟引來人才,用共建共享的機制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就必須以更多渠道、更好的激勵機制讓來了的人愿意留下來。培養人才,就需要加大鄉村人才培養力度,強化農村領頭人培訓,實施好“農民素質提升工程”。還有對外在引進人才的同時,不斷加強內在培養力度,是農村人才振興的另一項重要措施。
2.加強合作社規范化建設。要分發揮合作社在現代農業生產中的重要作用,離不開規范有效的管理。一是要求合作社設置內部管理機構,建立社員議事制度,加強社員與合作社的聯系,集思廣益,提高社員的參社議事、合作共贏意識,促進合作社的發展。二是要求合作社建立完整理的管理制度,特別是財務管理制。規范操作,透明公開,與社員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增強合作社的凝聚力。三是加強合作社管理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利用農閑季節定期對合作社管理人員進行政策法規、管理知識、服務意識和操作技能的培訓,提高管理水平、操作水平、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
3.突出合作社經營特色,創品牌服務。目前我縣合作社處于多元化經營的模式,經營范圍沒有準確定位,多而不專,沒有向更高層次發展的支點。將資金、技術、人力投入某一領域,發展特色經營,形成規模,做大做強,創建品牌服務,利用品牌效應,提高合作社市場競爭力,拓寬產業鏈,保持續發展。
4.發展規?;洜I。加快土地流轉、土地托管,訂單作業。變小戶分散經營為集中連片經營,借助規?;?、組織化模式,促進大型農業機械與農業生產技術的大幅推廣,提高標準化耕作水平,有利于農業生產產量與農產品質量的平穩提升,進一步推動農業增產增效,以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5.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我縣農機專業合作社還處在發展初級階段,建設經驗不足,缺乏應對農業經濟市場與自然風險因素的防范能力,資金、技術、信息等因素成為其建設發展的重要阻礙。因此政府部分要借助健全的保障機制與規章制度,為合作社創造完備的發展環境,扶持引導合作社健康發展。
五、結語
總而言之,要在鄉村振興事業中有所作為,勇做農村創新創業的探索者和實踐者,農業新技術、新知識的推廣者、農村生產生活變革的示范者,在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方面做先行者。農業機械化生產在農村經濟建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黨的十九大召開對農機合作社的建設提出了全新的要,因此推進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提升農機社會化服務水平 ,是推動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戰略。農村有了更多政策,有了更多人才,有了更多關注,農民有了更多信心,有了更多動力,有了更多保障,鄉村振興就一定能夠實現。
參考文獻:
[1]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旅游發展研究[J]. 李紅霞. ?鄉村科技 2018年11期.
[2]關于新型農村合作社的認識及對策研究[J]. 李水平. ?農民致富之友 2015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