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青
[摘 要]圖式具有直觀、固定的特點,符合學生的思維發展規律,有利于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增強綜合能力。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開展圖式化教學,為學生創造有利的學習條件,引導學生依托形象直觀的圖式,獲取大量的信息,完成英語知識的內化和重構,促進英語語言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英語教學;圖式化;詞匯;語法
[中圖分類號] G623.3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27-0067-02
圖式是學生理解抽象難懂的語言知識的良好媒介,有利于學生構建生動直觀的意象,在頭腦中形成相對固定的知識結構。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靈活地運用圖式,充分發揮圖式的優勢,依據圖式直觀易記的特點,幫助學生建立抽象知識與形象意象之間的聯系,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高效快樂地完成學習任務,構建英語知識結構,形成英語技能,發展英語語言能力。
詞匯是英語教學的主要內容,也是學生英語學習的核心任務。但是,對很多學生來說,詞匯學習枯燥無趣,理解起來比較困難,也容易遺忘。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思維方式,結合形象思維的特點,聯系具體的詞匯教學內容,設計適合的圖式,輔助學生構建直觀的詞匯意象,快速地記憶詞匯,準確地理解詞匯的意思,提高詞匯學習效率,為英語學習增添趣味。
如教學譯林版四年級下冊Unit 1《Our school subjects》單元的詞匯時,因這單元的詞匯都是有關課程的單詞,教師借助學生易于識別和理解的圖式,作為代表不同課程的符號,突顯課程的特點,輔助學生記憶單詞。如教學“Music”時,教師設計了五線譜作為圖式,引導學生建立“Music”與五線譜的聯系;教學“Maths”時,教師用“-、--×-÷”作為圖式,讓學生建立數學與“Maths”的聯系。教師用“timetable”把各門課程聯結起來,圍繞“subjects”形成一個完整的圖式,強化學生對課程詞匯的記憶,鞏固詞匯學習效果。
形象的圖式是輔助學生高效學習英語詞匯的有力工具。教師根據不同的英語單詞設計相應的圖式,形象地傳遞詞匯的信息,讓學生通過直觀的感性信息,記憶單詞,理解詞匯意義,體驗詞匯學習的樂趣,提升詞匯學習的效果。
語篇作為英語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訓練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良好載體。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較弱,在理解語篇的內容和主題時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師要結合學生閱讀語篇時的難點,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借助形象直觀的圖式,為學生創設語篇閱讀情境,幫助學生理解語篇內容,把握語篇中包含的重要語言知識,提升學生的語篇閱讀效果,訓練學生的英語思維。
如教學譯林版四年級下冊的Unit 4《Drawing in the park》的“Story time”時,教師為了促使學生準確地把握語篇內容,采用圖式化教學,布置學習任務:“Read this part as quickly as you can and draw a picture according to the context.”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圖式標記出“Story time”中涉及的事物。教師畫了樹木、水波、小船等圖式,學生在圖式的輔助下,深刻地記憶和理解語篇內容。
直觀的圖式是引導學生理解英語語篇的有效手段。教師要結合英語語篇閱讀需求,以及學生理解語篇時存在的問題,設計適合的圖式,適時呈現出來,激發學生的思考和聯想,促使學生全面深入地理解英語語篇。
語法是構成英語語言知識結構體系的核心內容,也是英語學習的難點。很多學生覺得英語語法晦澀難懂,甚至厭惡學習語法。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英語語法時,要通過生動直觀的圖式,把抽象難懂的英語語法轉化為形象易懂的符號信息,使學生快速地獲得有價值的語言信息,內化到已有的語法知識結構中,為英語綜合能力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如教學譯林版四年級下冊的Unit 3《My day》時,教師針對這一單元所學的英語語句“When do you get up?”“I get up at 6:30.”“What time is it?”“Its ...”,組織學生借助圖式學習語法知識。教師先畫一個簡易的表盤,通過調整時針和分針,使表盤上呈現出不同的時刻,然后問:“What time it is?”學生說:“Its six thirty.Its time for breakfast.”在直觀圖式的引領下,學生可以進行多次聽說練習,內化語言知識和技能。
合理的圖式能夠幫助學生快速、正確地理解枯燥的英語語法知識,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打好基礎。教師通過精心設計的圖式,把英語語法形象化、具體化,幫助學生理解、內化抽象的語法知識,重構語言知識結構。
語言技能的訓練一直是英語學習的重要任務,對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教師在開展英語教學時,可以充分利用圖式形象性、固定性等優勢,緊密圍繞英語技能訓練目標,組織學生開展英語聽說讀寫訓練,激發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在大量的英語交流和應用活動中,形成深刻的英語學習體驗,不斷增長語言技能。
如教學譯林版四年級下冊Unit 5《Seasons》時,教師根據“Story time”的內容,設計了以“four seasons”為主題的圖式,按照“spring”“summer”“autumn”“winter”四個季節的特點,借助不同的圖形符號,代表每個季節中典型的活動和現象,如春天用“fly a kite”,夏天用“swimming”,秋天用“the falling leaves”,冬天用“the snowman”。在這個基礎上,教師讓學生結合圖式組織語言描述一個季節。學生寫道:“Spring is the beginning of a year.It stands for best wishes.Fling kites is the most popular activities.”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適合的圖式可以為學生英語技能的形成搭建訓練的平臺,促使學生通過體驗學習語言技能。教師要從訓練學生語言技能的需求出發,利用通俗易懂的圖式,引領學生參與技能訓練,讓學生通過語言實踐習得英語技能,發展英語綜合能力。
總之,在英語課堂開展圖式化教學,能夠滿足學生形象思維發展的需要,能為學生高效地學習英語提供有力的支持。教師在開展圖式化教學時,對圖式化教學的內涵,要進行準確深入的理解,設計出形象、合理的圖式,讓學生在圖式的輔助和引導下,高效地學習英語詞匯、語法,提高英語語言技能、語言感知與理解能力,促進綜合能力的發展。
[ 參 考 文 獻 ]
[1] 王嬋,劉明東.圖式理論下小學英語口語教學的反思[J].基礎外語教育,2016(18):84-89+110.
[2] 賈攀.圖式理論在小學中高年級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英語教師,2016(16):21-24.
[3] 倫淑新.圖式理論下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5(21):105-107.
(特約編輯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