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煥若
內容摘要:初中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是使學生具有熟練的使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能力,語文教學必須潛心會文本,找準語言文字的訓練的切入點,重視識字、寫字;重視閱讀方法、學習策略的滲透與指導;重視文本表達形式、重視語言形式的學習,有步驟地在語文課堂中進行語言的構建與運用
關鍵詞:初中語文 語言 潛心會文本
語用能力習得于語文課堂教學,應用于其他學科領域和廣泛的現實生活,這是語文工具性和實踐性特色的集中體現,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語用教學,即通過積極地語用,建構語言情境,在口語交際的過程中,滲透語文知識的教學,達到綜合運用語文知識提升人文性語用素養的目的。對此,筆者堅持以人生為本的理念,力圖通過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兩方面讓學生體驗語言的構建與運用的快樂。
從文本細讀層面看,其更突顯語言建構的特點和本質。為了實現語文教學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教師首先要對教材文本進行研讀,確保閱讀文章具有評價和創造的空間,比如文章詞匯適合學生積累和應用,且略高于已有的學習基礎,文章主旨和事件情節能通過分析獲得理解等。在進行語言構建與運用的過程中,文本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教師依據文本能夠明確教學內容,進而找準語言文字的訓練的切入點,實現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例如:筆者在教學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十三課《紀念白求恩》的前期準備中,對課文的內容概要、重點字詞、句子段落等做了詳細分析,比如本文圍繞“白求恩共產主義精神”這一主題展開,主要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侵占我國領土的罪惡行徑,贊揚了白求恩在危難之時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同時,筆者根據學生的閱讀情況以及對教材的分析,明確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即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重點生字詞;了解白求恩的偉大事跡,學習白求恩共產主義精神。此外,筆者用毛澤東的生平事跡,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了解革命家英雄事跡的同時,學習與本課相關的閱讀知識,從閱讀中進行語言的構建與運用。
讀寫結合是語文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讓學生真正學習語文知識和技能,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應用能力。語言的構建與運用不能僅靠課內練習,還必須要輔之以多樣化的寫作活動。通過豐富的寫作活動,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閱讀的意義,并從中掌握表情達意的方法,提高語文綜合能力。
例如:筆者讓學生結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學習描寫景物”的知識內容,以“自然”為題目寫一篇作文??紤]到初中生對于寫作經常出現偏離題意、文章缺乏生動性的現象,筆者布置了如下學習任務:每個學生輪流講三句在閱讀中積累的描寫景物的美句。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具有自主學習的目標和需求,對事物的思考使他們具有探索知識的心理動機,渴望表達出自己的想法,由此學生獲得了更多的寫作素材,比如“我們渴望自然,渴望擁抱大海,渴望攀登高山,渴望傾聽鳥鳴”“自然界具有神奇的魔力,不信你看那天邊的夕陽,仿佛是藍天披上了金色的戰衣”等等??梢?,自主寫作活動在閱讀中的運用使學生內心的感情得以抒發,使得他們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得到發展,同時讓他們在自主學習中鞏固并運用閱讀知識,從而提升自己的寫作技巧,促進語文課堂中語言的構建與運用。
培養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引導學生自主進行著作閱讀和鑒賞,拓展人文視野,同時這些豐富的教學知識也可供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提升文化涵養。在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引導下,學生主動地選擇和確定實踐專題,通過探索實踐,形成一種積極的、自主的學習方式,促使學生將平時積累的關知識銜接起來,從而提高核心素養中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字運用能力。
例如:傳統文化貫穿初中語文教學的始終,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有助于豐富學生的學識,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從而發揚創造更燦爛的文化。以“民族精神”的專題學習為例。筆者結合所學過的相關篇章,讓學生自主構建知識框架,最后在筆者的引導下去追本溯源。如《春望》《漁家傲》《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望岳》等都能代表中華民族精神的主要思想觀念,包括把道德生活和精神生活置于物質生活之上、不畏懼人生道路中的任何艱難險阻、具有高尚的人生信念等,學生通過研究專題作品,既吸收課文了文化常識,又有效地拓展了知識面??梢?,筆者以語文的積累運用為取向,有效鍛煉了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同時引導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提高文化修養和審美品位。
綜上所述,語言建構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方式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從提高學生的語文基礎學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角度出發,教師要對教學過程、方法進行新的設計,關注學生認知結構的生成和學習經驗的積累,引導學生主動掌握結構性的知識,領會建構知識的意義。
本文系甘肅省十三五規劃重點課題《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初中課堂教學策略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8]GHBZ085.
(作者單位:甘肅省莊浪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