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自愿 曹馨予 趙超
【摘要】 ?在國家“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指引下,文章以“創造、創新、創業”為人才培養著眼點,以卓越拔尖會計人才培養現狀為現實基礎,以價值創造為切入點的卓越拔尖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核心,以“目標設定、特點分析、實現路徑”為具體實現手段,分析會計專業碩士(MPAcc)卓越人才培養存在的瓶頸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以期為高校會計人才培養提供借鑒。
【關鍵詞】 ?卓越拔尖會計人才;人才培養模式;優化改革
【中圖分類號】 ?F23;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5812(2019)15-0114-03
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卓越拔尖會計人才的培養已經成為推動會計行業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然而,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現階段我國共有會計從業人員約1 400萬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學歷的會計從業者僅占0.6%,高級應用型會計人才市場缺口巨大,頂尖會計人才更是嚴重短缺,我國會計人才培養面臨新的挑戰。為此,會計專業碩士(MPAcc)人才培養要適應新常態對高層次應用型會計人才需求方向和需求結構的變化,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進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一、我國會計人才培養現狀
近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以及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國際化水平不斷提升,會計職業的業務范圍已經拓展到高端管理領域。我國對于擁有內部控制、企業并購、戰略規劃、公司治理等才能的中高級會計人才的需求日益提高,對于從業者的專業知識以及職業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階段,我國會計人才培養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會計人才培養模式不斷創新。教育部在2011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提及卓越人才培養方案,2013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定了“卓越會計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的實施方案,充分貫徹教育部提出的“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并且在各高校進行了廣泛調研。該調研致力于培養高水平、應用型、國際化的“卓越會計師”,努力搭建起培養開放的中高端人才教育體系,將學校教育和實踐鍛煉、校內培養和校外實踐、國內培養和國際交流與合作相結合。
(二)MPAcc培養模式需要優化。在MPAcc教學模式方面,尚需通過改善教學方法,逐步在“講授式”課堂中引入案例教學,強調提升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師方面,需要邀請更多具有實踐經驗的專家、企業家和政府官員進入高校與學生交流,積極舉辦相關講座或開設相關課程;考察方法要以全面評估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出發點,評估對象包括但不限于考試、作業、案例研究、課堂討論和學生撰寫的專題報告;在學位論文與學位授予方面,會計專業碩士論文應反映專業學位的特點,強調考察學生的實踐能力,為了突出論文的實用價值,很多高校開始探索采取研究報告或案例分析報告的形式。
(三)協同背景下產學研聯合培養MPAcc現狀。近年來我國很多高校與所在區域或行業內的企業共建產學研聯合培養中心和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促進科技教育資源與行業企業、社會資源互相交融,全面提升了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出了符合通用標準和實踐標準的應用型復合人才,成效明顯。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在選擇聯合培養實踐基地時,主要精力放在簽訂合同上,對企業缺少充分的前期調研,未充分論證共建產學研聯合培養的交融點;聘請實務型專家來校講座,時間過短,未將有效的知識點傳授給學生;部分課程實行開卷考核,未將實務案例與考核內容進行有機結合。產學研聯合培養是重視行業企業深度參與研究生培養的結果,高校應進一步致力于全面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培養出符合通用標準和實踐標準的應用型復合人才。
二、基于價值創造與協同創新的卓越拔尖會計人才培養標準設計
(一)卓越拔尖會計人才的內涵式培養。所謂內涵式培養是在傳統的注重形式、注重規模的教育模式基礎上,逐漸向注重內在、注重質量、注重效果的培養模式轉型。卓越拔尖會計人才內涵式培養模式,主要采取校內外資源共享的培養方式,旨在培養實踐性、創新性和應用性的高層次會計人才。同時,該模式將學生的全面發展定為最終目標,其關注的重點是“深化創新理念,強化實踐相融”,實現“高校會計人才培育”的可持續發展。高校與校外企業協同配合、細化分工,共同提升會計專業研究生的知識維度、能力維度、思維方式及職業技能四個層次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其中高校側重于研究生知識維度、能力維度和思維方式的培養,在課程設置方面應考慮多學科融合,采取案例教學等創新的教學方式和方法;重視理論與實務相結合,對于實務性較強的課程,如審計、納稅籌劃、治理結構等,可以聘請校外導師進行交流指導;建立創業創新管理機制與制度,監督內涵式發展要求的實施。企業與高校的合作方式為交互式合作,側重于培養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通過企業高級財務人員進校園、建設創新實踐實訓基地、搭建信息化會計教學平臺等方式深化企業與高校合作,同時增強科研創新能力,并將創新性科研成果向企業實踐轉化,促進教育資源與行業企業、社會資源相互交融。
(二)以價值創造為主要目標的卓越拔尖會計人才培養標準。“創造、創新、創業”的有機統一是卓越拔尖會計人才培養的特點。卓越拔尖會計人才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具有扎實的經濟學、管理學和與會計相關的法律等基礎知識;通過與企業、科研院所等協同培養,使學生具有在不同商業模式下與管理層協同創造價值的能力;善于運用批判性思維和職業判斷能力解決會計實際問題;具有強大的團隊溝通技巧和行政管理能力;可以在企業、政府機構及會計師事務所和其他領域從事會計、財務、審計實務。
現有會計專業的教學內容和培養重點是會計信息的準確核算、財務規則和準則的合規踐行,很多課程忽略了會計與財務工作來自組織的業務運營和價值創造過程這一事實。會計專業學生對經濟業務缺乏了解,成為獨立于業務的價值評判者。因此,基于價值創造的卓越拔尖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必須進行創新,即從企業價值的核算者上升為企業價值的創造者。這一創新將在戰略管理控制、成本管理、流程再造和信息系統中得到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