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劉益 牟偉明


【摘要】 ?高管是企業經營活動的實際組織者,負責建立和實施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良好的內部控制,能夠改善企業生產經營環境,控制生產管理風險,并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文章基于高層梯隊理論和管理層權力理論,選取2018年在深市A股主板和中小板上市的1 134家公司作為研究樣本,建立回歸模型進行實證分析,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內部控制與會計信息質量呈顯著正相關,即內部控制越有效,會計信息質量越高。
【關鍵詞】 ?內部控制;高管;會計信息質量;相關性
【中圖分類號】 ?F23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5812(2019)15-0072-04
一、引言
二十一世紀初,美國安然公司財務欺詐事件以及之后的美國世界通信公司、AIG集團財務造假丑聞引起了世界各國對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視。虛假的會計信息質量低下,很大程度上會影響資本市場。為了提高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2002年美國出臺《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首次以法律形式強調了內部控制的重要性。縱觀我國資本市場,盡管我國在證券交易法律法規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仍然存在財務造假、財務欺詐等情況,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我國共有74家上市公司涉及78起刑事犯罪,其中57家上市公司的實控人、高管以及相關子公司涉嫌構成刑事犯罪。2019年,已有多家上市公司發布控股股東、實控人、高管等涉嫌犯罪。2019年5月中國證監會已初步查明,康美藥業2016—2018年財報存在重大虛假,一是使用虛假銀行單據虛增存款;二是通過偽造業務憑證進行收入造假;三是部分資金轉入關聯方賬戶買賣本公司股票。可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制度弱化,使得會計信息失真,會計信息質量降低。
會計信息質量是會計信息有用性的基石,高質量的會計信息能夠給投資決策者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內部控制是影響企業生產運營的重要因素,實現內部控制最基本的目標就是要保障財務報告的質量和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一般來說,內部控制環境影響內部控制,內部控制影響會計信息質量,而要研究公司所處的內部控制環境,重點應關注企業權力配置機構。
企業高管,既是內部控制的設計者,也是內部控制的實施者,他們很可能由于自己的私心,導致權力超越內部控制和監督,使得內部控制形同虛設。只有合理地監督和控制公司權力機構,給予高管適度權力,才能完善內部控制制度,保障會計信息真實完整,從而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二、文獻綜述
Dechow,Patricia M.,Sloan等(1996)研究發現增強內部控制能夠使公司管理層盈余操縱行為受到限制。Bell and Carcello (2000)認為弱的內部控制環境與企業財務報告虛假舞弊的發生次數是正向關系。2002年美國薩班斯法案的出臺使得內部控制研究達到了一定的高度。Kam,Chan等(2007)得出結論:披露內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相較于沒有披露內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更高且盈余質量更差。隨后,Chan等(2008)又通過研究發現披露內部控制實質性缺陷的公司存在更高的盈余管理程度,導致更低的投資回報,從而使會計信息質量降低。Altamuro等(2010)根據《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改進法》中內部控制條款對財務信息質量的影響,研究表明內部控制可以分為內部會計控制和內部管理控制,這個法案的頒布不僅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盈余,增強現金流量穩定性,而且能減少公司高層盈余管理的行為,會計穩定性也得到保障。Feng(2011)也發現由于公司高管集權,CFO可能迫于CEO 的壓力而操縱會計信息;公司高管集權會使公司發生財務舞弊的可能性加大。Hazarika S,J M Karpoff(2012)表明公司內部治理可以積極地對經理層激進的盈余管理行為做出約束,對經理人員擺脫內控并操縱會計盈余的能力做出限制,從而給公司帶來價值的提升。
國內對于內部控制與會計信息質量的研究成果遠不及國外豐富,且國內學者研究起步較之國外要晚一些,較多借鑒了國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方紅英(2015)、蘆雅婷(2017)、陳新(2017)、楚媛媛(2017)等均研究得出內部控制與會計信息質量呈強正相關的結論,這表明內部控制越有效,會計信息質量越高。張正勇和謝金(2016)研究表明,高管通過其掌握的權力抑制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從而削弱內部控制對公司價值的提升作用。馬春麗(2016)研究表明:內部控制與會計信息質量顯著正相關;高管權力對內部控制與會計信息質量的正相關性有正向調節作用,高管權力的加強使得內部控制與會計信息質量的正相關性加強。張建軍(2017)認為公司高級管理人員權力過于集中會增強內部控制和會計穩健性之間的相關性。陰燕(2017)發現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水平越高,會計信息質量越好,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自評報告經過審核與會計信息質量正相關。除此之外,蔣愛華(2017)基于行業對比的視角,發現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因行業差異發揮作用的程度不同:信息技術業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與會計信息質量顯著正相關;而在鋼鐵業兩者卻呈微弱的負相關。
雖然不同學者分析內部控制與會計信息質量相關性時采用的內部控制衡量方法并不相同,但是大多數學者得出的結論基本相同,即內部控制越好,企業會計信息質量越高。縱觀現有研究成果,主要傾向于研究籠統的內部控制與會計信息質量的相關性,較少從公司內部權力配置機構,比如董事會特征、股權結構等視角來展開研究。本文以公司高管權力為切入點,來進一步豐富內部控制與會計信息質量的研究成果,為完善公司治理和權力配置提供有益的參考。
三、內部控制與會計信息質量相關性理論分析
(一)高層梯隊理論與管理層權力理論。1984年,Hambrick和Mason 提出了“高層梯隊理論”,指出由于內外環境復雜多變,公司高管不可能全面準確認識公司業務的所有方面。可見,管理者特質影響著他們的戰略選擇,進而影響公司的行為。公司高管的背景特征會反映他們的價值觀和認知,其認知能力和價值觀等差異性又決定了戰略決策過程和對應的績效結果,進而對公司治理和經營管理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因此,不同高管有不同權力特征的這種差異性也會對公司會計信息質量造成影響。
管理層權力理論是Bebchu和Fried在研究高管薪酬時提出的。該理論認為,在現實中,管理層在某種程度上能夠運用自己手中的權力,決定自己的薪酬契約。隨著所有權與管理權的分離,管理層作為企業中重要的代理人,其權力越大,越能夠干預所有者對董事會人選的決定,從而無法保證董事會的獨立性,加之內部控制制度涉及企業的各個層面,而管理層手中的權力越來越大,CEO通常會擁有比董事會更大的權力,董事會沒有充足的動力對高管實行監督。一旦內部控制存在缺陷,就會為高管利用權力創造更多的可能,同時也會降低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
(二)研究假設的提出。根據上述理論,由于信息不對稱的客觀存在,一方面,當企業經營的財務指標未達預期時,經營者為了個人私利不惜在會計信息質量的披露上有所隱瞞甚至進行會計信息造假。另一方面,由于企業所有者得到的信息是不完整的,而管理層有操縱的動機和機會,可能對會計信息披露進行不恰當的干預,導致會計信息質量下降甚至失真。同時,高管權力也影響內部控制與會計信息質量之間的關系,特別是董事長和總經理兩職合一,管理者更會利用手中的職權對外公開對自己有利的消息,而隱匿不利的信息。據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設: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內部控制越完善,會計信息質量越高,即內部控制與會計信息質量正相關。
四、內部控制與會計信息質量相關性實證研究
(一)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本文采用2018年在深市A股主板和中小板上市的公司為研究樣本,為保證數據的準確性、有效性和一致性,對研究樣本數據作如下篩選處理:剔除ST、*ST的上市公司、剔除金融保險業類上市公司、剔除財務數據缺失或不全的上市公司、剔除當年上市公司管理層發生變更的上市公司,最終得到樣本數1 134家。內部控制與會計信息質量這兩個指標均通過手工搜集獲得,其余各個指標來自國泰安數據庫。數據處理采用SPSS 20.0完成。
(二)變量的定義。
1.被解釋變量:會計信息質量(Y)。本文采用深圳證券交易所年度信息披露考評結果作為衡量會計信息質量的指標,將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考評結果分為A、B、C、D四個等級,為方便研究,賦值如下:A為4,B為3,C為2,D為1。
2.解釋變量:內部控制(X1)。我國學術界衡量企業內部控制的替代變量主要采用內部控制評價指數,即構建內部控制各指標評價體系并對其評分,分值越高,內部控制質量越好,如廈門大學課題組研究出來的內部控制指數、深圳迪博公司數據庫公布的內部控制指數。本文采用了深圳迪博公司設計的內部控制指數,該指數借鑒了大量國內外學術界及研究機構評價內部控制有效性的經驗,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和可靠性。
3.控制變量。為了更好研究內部控制與會計信息質量的相關關系,本文引入了公司規模、股權集中度、財務風險、流動比率、公司成長性、盈利能力作為控制變量。(1)公司規模(X2):本文以總資產自然對數來計量公司規模。(2)公司成長性(X3):本文以營業收入變動額/上年營業收入計量公司成長性。(3)財務風險(X4):本文以期末負債總額/資產總額計量財務風險。(4)盈利能力(X5):本文以凈利潤/年平均總資產計量盈利能力。(5)流動比率(X6):本文以流動資產/流動負債計量流動比率。(6)股權集中度(X7):本文以公司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計量股權集中度。
4.虛擬變量:高管權力(X8)。目前衡量高管權力的方法主要有:股權集中度、總經理薪酬占其他高管薪酬的比例、董事長與總經理是否兩職合一等。本文將該變量設為虛擬變量,報告期內兩職合一時,將其取值為1,否則為0。各變量定義如表1所示。
(三)模型的構建。為了檢驗上述假設,本文以內部控制作為解釋變量,會計信息質量作為被解釋變量,加入公司規模、股權集中度等控制變量,構建模型如下:
Y=α0+α1X1+α2X2+α3X3+α4X4+α5X5+α6X6+α7X7+α8X8+ε (1)
其中,α0為常量,α1至α8為變量回歸系數,ε為殘值。
(四)實證分析。
1.描述性統計。本文運用SPSS 20.0對解釋變量、被解釋變量、控制變量作描述性統計分析,其結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表中Y的平均數是3.09,這說明2018年我國深市主板及中小板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總體較好,信息披露等級達到B,處于良好水平。內部控制(X1)的平均數是6.46,中位數是6.48,總體上看,我國深市主板及中小板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工作做得比較好,這與近幾年來我國在內部控制建設方面取得的進展密不可分。
2.相關性分析。本文運用SPSS 20.0軟件對各變量進行Pearson相關性分析,其相關性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各變量的兩兩相關系數小于0.5,這表明自變量之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可以進行回歸分析。內部控制與會計信息質量正相關,且在1%置信水平上顯著,初步驗證本文假設。
3.回歸分析。運用上述模型(1)進行回歸分析,其回歸結果如表4所示。
從表4可知,內部控制與會計信息質量在1%水平上顯著正相關,研究假設成立。說明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能夠提升上市公司對外披露的會計信息質量。
4.穩健性檢驗。以會計信息質量為被解釋變量(Y),內部控制為解釋變量(X1),公司規模(X2)、公司成長性(X3)為控制變量,高管權力(X8)為虛擬變量,仍然利用上述1 134家上市公司樣本,運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進行回歸檢驗。回歸結果顯示,內部控制與會計信息質量在 5%顯著水平上正相關,結論沒有發生明顯變化。說明上述結論可靠、可信。
五、結論與政策建議
通過上述實證研究表明:內部控制與會計信息質量具有顯著正相關關系,即內部控制越有效,會計信息質量越高,同時公司內部控制積極作用的發揮離不開一個良好的權力配置機制。為進一步完善我國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及政府部門實施一系列內部控制規范和指引,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議:
第一,提高內部控制意識,完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建設。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和具體要求,建立和健全科學、合理、切合的內部控制制度。設計合理的組織架構,科學劃分職能,形成部門之間相互制約與監督的機制。建立和健全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是強化內控制度的基本措施之一,通過內部審計,企業可以用量化指標評判每個部門的經營活動情況,得到企業問題的反饋,促進企業的不斷優化經營。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科學構建風險評估機制,通過數據分析、風險評估業務實現自動化控制,做到風險事前與事中的防范。一方面,企業要提高工作人員的內部控制法律法規及制度建設意識,讓每一個工作人員都認識到自己既是實踐者,也是責任人,認識到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是與全體員工密切相關的工作,從而加快完成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另一方面,企業要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執業能力,把真正懂經營管理,精通計算機、大數據技術和財經法規的專業人才網羅到內部控制隊伍中來。
第二,完善內部控制環境,高管權力適度集中。政府可以通過頒布相關法律法規,強化企業外部監督,強化企業高管對內部控制的責任。同時上市公司應該保持適當的董事會規模和股權集中度,高管權力適度集中,從而加強公司內部治理,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
第三,依法強化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制度。財政部會同證監會對滬深兩市上市公司公開披露的年度內部控制報告系統分析指出,部分上市公司仍存在披露的內部控制缺陷整改不到位,隱瞞、虛報內部控制缺陷,披露內部控制缺陷時避重就輕,報告披露不夠及時、格式不夠規范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內部控制建設在部分上市公司尚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影響了上市公司內部管理水平和防御風險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因此,證券監管部門一方面要加強對企業的外部監督,加強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監管、檢查和處罰力度,立法明確要求上市公司公開相關信息,深入貫徹落實相關法律法規,真正做到令行禁止,從而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另一方面要加大財務舞弊和造假違法的處罰力度,一旦發現公司違反相關規定,要依據法律法規給予從重從快處罰,增加其違約成本,為企業營造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和外部監督環境。Z
【主要參考文獻】
[ 1 ] Dechow P M,Sloan R G,Sweeney A P.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Earnings Manipulation:An Analysis of Firms Subject to Enforcement Actions by the SEC[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1996,(13).
[ 2 ] Bell T B ,Carcello J V.A Decision Aid for Assessing the Likelihood of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J].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2000,19(1).
[ 3 ] Kinney W R,Mcdaniel L S .Characteristics of firms correcting previously reported quarterly earnings[J].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1989,11(1).
[ 4 ] 吳秋生,郝詩萱.論領導者權力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影響[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3,(05).
[ 5 ] 方紅英.高管權力、內部控制與會計信息質量[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15.
[ 6 ] 蘆雅婷.企業內部控制缺陷研究:評述與展望[J].財會通訊,2017,(35).
[ 7 ] 陳新.企業內部控制環境與會計信息失真分析[J].商業經濟,2017,(12).
[ 8 ] 楚媛媛.內部控制與會計信息質量關系探討[J].經營管理者,2017,(13).
[ 9 ] 段新生,李蕙婷.機構投資者、會計信息質量與融資約束[J].商業會計,2019,(07).
[ 10 ] 蔣愛華.內部控制環境與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研究[J].財會學習,2017,(18).
[ 11 ] 蔡詩宇.內部控制環境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研究[D].浙江財經大學,2017.
[ 12 ] 趙婷婷.內部控制有效性對會計信息質量影響的實證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6.
[ 13 ] 董望,陳漢文.內部控制、應計質量與盈余反應——基于中國2009年A股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審計研究,2011,(04).
[ 14 ] 方紅星,金玉娜.高質量內部控制能抑制盈余管理嗎?——基于自愿性內部控制鑒證報告的經驗研究[J].會計研究,2011,(08).
[ 15 ] 孫光國,楊金鳳.高質量的內部控制能提高會計信息透明度嗎?[J].財經問題研究,2013,(07).
[ 16 ] 趙息,張西栓.高管權力及其對內部控制的影響——基于中國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3,(01).
[ 17 ] 干勝道,胡明霞.管理層權力、內部控制與過度投資——基于國有上市公司的證據[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4,(05).
[ 18 ] 張正勇,謝金.高管權力、內部控制與公司價值[J].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16,(02).
[ 19 ] 劉啟亮,羅樂,張雅曼.高管集權、內部控制與會計信息質量[J].南開管理評論,2013,(01).
[ 20 ] 王睿,張陽.企業內部控制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及改進措施[J].經營與管理,2017,(04).
[ 21 ] 王建波.從內部控制角度探析企業會計信息質量[J].財會學習,2017,(04).
[ 22 ] 馬春麗.高管權力、內部控制與會計信息質量相關性研究[J].財會通訊,2016,(36).